《江城子 癸酉春社》詩文原文
【詩原文】
清波渺渺日暉暉。柳依依。草離離。老大逢春,情緒有誰知。簾箔四垂庭院靜,人獨處,燕雙飛。怯寒未敢試春衣。踏青時。懶追隨。野蔌山淆,村釀可從宜。不向花邊拼一醉,花不語,笑人癡。
《江城子 癸酉春社》
【詩文賞析】
【註釋】:
春社是我國古代重要的節日之一,時間在立春後的第五個戊日。這時,天氣轉暖,萬物復甦,蟄伏了一冬的人們,無不想走出家門,到自然界裡去感受春天的氣息。農事即將開始,村民們也紛紛集會禱祝,祈求一年的農事順利,家庭幸福。因此,欲見農民淳樸之風氣春社是一很好的入手之處。
王炎生於公元1138年,到癸酉年(1213)已經是七十五歲的人了。大好的春光與熱烈的慶典引起他踏青的情致,可是年老力衰又迫使他不得不蟄居在家。
這種矛盾反映在詞中,便處處表現為無可奈何的惆悵情懷。「清波渺渺日暉暉,柳依依,草離離」。詞篇從景物入手,平平敘起,似是閒筆。然而遼遠靜謐的景物,本身已在空闊中顯出寂寞之情調,再上加作者欲游不能的力不從心,全文的惆悵基調已顯端倪本詞善於以景顯情襯情,首句即是如此,因而,「閒筆」之中實際上已經包含了無窮的感情。古人云:「筆未到,氣已吞」,當是此類技法。「老大逢春,情緒有誰知?緊接在平淡的景物描寫之後,突然直接抒寫情懷,有如異軍突起,來勢極猛。可是「情緒」究竟如何呢?
「簾箔四垂庭院靜,人獨處,燕雙飛」,這三句再一次不直敘感觸,仍以環境風物入詞,似乎在「顧左右而言他」。作者一方面有意躲開感情的沉重壓迫,另一方面繼續用寂寥的環境映襯無可奈何的心理:「簾箔四垂」寫庭院之「靜」;「人獨處」兩句,化用唐翁宏「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詩句,以燕的「雙飛,襯人的「獨處」,寂寞無聊的心緒,皆包含在這種種形象之中。這種寫法,不僅用對讀者的啟發代替作者的絮絮陳言,容易收到「言有盡而意無窮」的效果,而且筆法一張一弛,在跌宕變化之中也顯示出深厚的藝術感染力,下半闋是作者感情的正面抒發。根據內容,可以分作三個層次:「怯寒未敢試春衣」寫怯寒;「踏青時,懶追隨。野蔌山餚,村釀可從宜」寫勉力踏青,但又有些力不從心,唯有借助野蔬山餚與村釀,聊遣情緒而已;「不向花邊拚一醉,花不語,笑人癡」寫醉酒,拚卻一醉,這正是以上諸般情緒交織的結果。從因果關係上說,「怯寒」即是「老大逢春」情緒的根源,所以也就是下半闋的癥結所在:連春衣都不敢試穿的人,自然不敢追隨踏青,但人逢春社,寂寞難熬,只得以酒遣情一醉方休,即使笑我人「癡」又有何妨。從情緒的凝重程度看,試春衣的目的為的是去踏青,而踏青的結果卻是一醉。——因此,下半闋所寫三層雖都是作者所最不堪忍耐的,然而在處理上,一層卻比一層深,一層比一層更叫人傷懷。
王炎填詞,力求「不溺於情慾,不蕩於無法」,「惟婉轉嫵媚為善」(《雙溪詩餘自序》)。這闋詞抒寫「老大逢春」的帳惘情懷,微婉纏綿,頗具婉轉嫵媚之美。但詞中感情,濃而不粘,「哀而不傷」作者居高臨下從容抒發情緒,始終不為情役,這是它「不溺於情慾」的表現。至於「不蕩於無法」,則可以從以下兩方面看出:第一、章法精密。如前所述,這首詞前後兩片各自可分三層,每層之間起伏變化,但意脈不亂,雖極曲折之勢,卻能一氣貫下,因而層次極清,組織極精。第二、句法渾成。本篇字字都經錘煉。但初讀時則又好像全不經意。比如「老大逢春,情緒有誰知」,其中「誰知」二字既指感慨深沉,又說無人理解,表現力很強,讀來又十分平易。只有通讀全篇細細品味才知其妙。再如「人獨處,燕雙飛」,全不見一點斧鑿痕跡,卻是詞人精心設計的畫面。至於開頭處連用四個疊字句,渲染春光,暗寓情懷,都十分到家。結尾處於平平敘寫之後,採取擬人手法,說「花不語,笑人癡」,全篇也因之活躍飛動。這些地方,都是作者重視章法的表現。
問宋朝 古詩 《江城子 癸酉春社》 的作者是誰?
答宋朝 詩文 江城子 癸酉春社 的作者是 王炎2。
問詩句 清波渺渺日暉暉 下一句是什麼?
答清波渺渺日暉暉,柳依依。
問王炎2 的 江城子 癸酉春社 是哪個朝代的詩?
答王炎2 的 《江城子 癸酉春社》 是 宋朝 的詩詞。
問詩句 清波渺渺日暉暉,柳依依 出自哪首詩?
答清波渺渺日暉暉,柳依依 出自 宋朝 的詩 《江城子 癸酉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