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綺新聲隔坐聞。認慇勤。尊前為舞郁金裙。酒微醺。月轉參橫花幕暗,夜初分。陽台拼作不歸雲。任郎嗔。
樂府翻來佔太平,風光無處不含情。
千門萬戶喧歌吹,富貴人間只此聲。
撼晚梳空不自持,與君同折上樓時。
春風還有常情處,系得人心免別離。
灞亭東去徹隋堤,贈別何須醉似泥。
萬里往來無一事,便帆輕拂亂鶯啼。
台城細仗曉初移,詔賜千官禊飲時。
綠帳遠籠清珮響,更曛晴日上龍旗。
桃源仙子不須誇,聞道惟栽一片花。
何似浣紗溪畔住,綠陰相間兩三家。
偶然樓上卷珠簾,往往長條拂枕函。
恰值小娥初學舞,擬偷金縷押春衫。
池邊影動散鴛鴦,更引微風亂繡床。
直待玉窗塵不起,始應金雁得成行。
稻畦分影向江村,憔悴經霜只半存。
昨日流鶯今不見,亂螢飛出照黃昏。
客淚休沾漢水濱,舞腰羞殺漢宮人。
狂風更與回煙帚,掃盡繁花獨佔春。
遊人莫歎易凋衰,長樂榮枯自有期。
看取明年春意動,更於何處最先知。
昔年行樂及芳時,一上丹梯桂一枝。
笑問江頭醉公子,饒君滿把麴塵絲。
渡頭殘照一行新,獨自依依向北人。
莫恨鄉程千里遠,眼中從此故鄉春。
絮惹輕枝雪未飄,小溪煙束帶危橋。
鄰家女伴頻攀折,不覺回身罥翠翹。
處處縈空百萬枝,一枝枝好更題詩。
隔城遠岫招行客,便與朱樓當酒旗。
錦城分得映金溝,兩岸年年引勝游。
若似松篁須帶雪,人間何處認風流。
日暖津頭絮已飛,看看還是送君歸。
莫言萬緒牽愁思,緝取長繩系落暉。
大堤時節近清明,霞襯煙籠繞郡城。
好是梨花相映處,更勝松雪日初晴。
聖主千年樂未央,御溝金翠滿垂楊。
年年織作昇平字,高映南山獻壽觴。
已謝芳華更不留。幾經秋。故宮台榭只荒邱。忍回頭。塞外風霜家萬里,望中愁。楚魂湘血恨悠悠。此生休。
華清高樹出離宮,南陌柔條帶暖風。
誰風輕陰是良夜,瀑泉聲畔月明中。
洛橋晴影覆江船,羌笛秋聲濕塞煙。
閒想習池公宴罷,水蒲風絮夕陽天。
嫩綠輕懸似綴旒,路人遙見隔宮樓。
誰能更近丹墀種,解播皇風入九州。
暖風晴日斷浮埃,廢路新條發釣台。
處處輕輕可惆悵,後人攀處古人栽。
潭上江邊裊裊垂,日高風靜絮相隨。
青樓一樹無人見,正是女郎眠覺時。
汴水高懸百萬條,風清兩岸一時遙
隋家力盡虛栽得,無限春風屬聖朝。
和花煙樹九重城,夾路春陰十萬營。
唯向邊頭不堪望,一株憔悴少人行。
窗外齊垂旭日初,樓邊輕好暖風徐。
遊人莫道栽無益,桃李清陰卻不如。
眾木猶寒獨早青,御溝橋畔曲江亭。
陶家舊日應如此,一院春條綠繞廳。
帳偃纓垂細復繁,令人心想石家園。
風條月影皆堪重,何事侯門愛樹萱。
數首新詞帶恨成,柳絲牽我我傷情。
柔娥幸有腰支穩,試踏吹聲作唱聲。
高出軍營遠映橋,賊兵曾斫火曾燒。
風流性在終難改,依舊春來萬萬條。
縣依陶令想嫌迂,營伴將軍即大粗。
此日與君除萬恨,數篇風調更應無。
狂似纖腰軟勝綿,自多情態更誰憐。
遊人不折還堪恨,拋向橋邊與路邊。
朝陽晴照綠楊煙,一別通波十七年。
應有舊枝無處覓,萬株風裡卓旌旃。
晴垂芳態吐牙新,雨擺輕條濕面春。
別有出牆高數尺,不知搖動是何人。
暖梳簪朵事登樓,因掛垂楊立地愁。
牽斷綠絲攀不得,半空懸著玉搔頭。
西園高樹後庭根,處處尋芳有折痕。
終憶舊遊桃葉捨,一株斜映竹籬門。
劉白蘇台總近時,當初章句是誰推。
纖腰舞盡春楊柳,未有儂家一首詩。
一息來時流通氣*。騁風流。不來一息破胞抽。這回休。若要依前常建販,復從頭。胞兒裡面氣重收。再*僂。
冷迫春宵一半床。懶熏香。不如屏裡畫鴛鴦。永成雙。重疊衾羅猶未暖。紅燭短。明朝春雨足池塘。落花忙。
日裡金雞叫一聲。夢初驚。清風枕上有餘清。酒初醒。霧卷雲收天似水,月初明。虛堂寂寂絕塵情。性初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