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亭立溪端,上有石鼓字。
回顧溪水中,石鼓安所置。
移舟激清流,前山郁蒼翠。
一曲遽停橈,尋真步幽邃。
洞天閶闔開,殿閣儼神位。
秦漢紀茲山,武夷君所治。
幔亭晏曾孫,遐蹤久已秘。
巍巍大王峰,玉女傍立侍。
獅子西東來,昂藏不敢肆。
我本羽衣人,憩跡升真地。
珍重學仙翁,命舟行廚備。
溪山偕侶游,討論每延遲。
二曲頓清奇,彼美宛臨水。
三曲多仙巖,峭峙罕匹類。
倚空架舟函,不腐亦不墜。
小泊三杯石,坐玩逸清思。
石上飲三杯,昔賢同一致。
四曲入雲中,繁花方嫵媚。
春光耀亭台,靈草漸萌瑞。
崖陰刻字新,往往書故事。
五曲達平林,藹然千古意。
精舍瞻遺容,豐碑誦遺記。
杏壇相因依,高堂揭仁智。
卻令閩越中,居然作洙泗。
雄哉大隱屏,仙掌列其次。
六曲轉盼間,仰高發長喟。
七曲著漁家,碧津富投餌。
八曲寂爾過,樓巖無鼓吹。
窮幽造靈峰,玄都矧可暨。
臨池數本桃,道士昔手植。
感慨卻回舟,烹鮮侑揚觶。
九曲煙霞深,丹庭敞宏庇。
即此非桃源,復何工擬議。
仙客偶談玄,主人已心醉。
歡言一宿留,醺酣飽熟睡。
晨興復招邀,具我雞黍飼。
臨行意有餘,醇醪饋盈器。
順流睇層巔,天游冀願遂。
捫蘿履崎嶔眥。靈飆空中來,
松竹舞仙帔。杖藜還高岡,
夷猶不忍棄。何當濯塵纓,
永茲飄笠寄。歸休賦長篇,
聊為斯游識。
武夷山字,是使君銜上,新來帶得。便覺閒中多勝事,滿眼煙霞泉石。雲卷塵勞,風生芒竹,去作山中客。曉壇朝罷,自然五福天錫。當此弧矢懸門,步虛聲遠,直透雲霄碧。替卻燕姬皓齒,洗盡人間箏笛。九曲溪深,千巖壁峭,大壽應難匹。輯車有待,日邊飛下消息。
夢寐武夷仙島上,一來欲浣羈愁。山靈何事厭人游。白雲生洞口,微雨暗溪頭。顧我平生非俗客,豸冠此日清流。好將仙籍姓名收。他年勳業了,準擬卜菟裘。
武夷山中有伏龍,鬣卷雲雨深重重,
化為白鬚一老翁。疾雷破山六丁取,
置衛銅環森守虎,雲是健將雨下土。
老翁一笑百不能,山中所讀皆仟經,
吾亦冷然御風行。洪崖道上逢老友,
手舉無何指翁口,翁已辟榖安事酒。
青牛紫氣關河咫,大鵬風斯九萬里,
回首蓬萊淺清水。
函關崎嶔走秦鹿,天下並逐爭群雄。
抉雲翻空鰲足折,黔黎竄伏如寒蛩。
武夷山深水清泚,避世猶有高人蹤。
龍泓東注海波湧,玉女翠擁秋雲松。
赤霄真骨寫虛壁,通泉凡筆慚非工。
藏舟浮梁跨絕壑,隱見似與天潢通。
當時雞犬不復見,窠巖依舊煙霞籠。
我來秋杪月既望,尚有幽菊埋榛叢。
天容洗淨雨新霽,雲幕四卷清無風。
掀篷進棹窮異境,注目想見流殘紅。
回船杖屨躡幽徑,松竹窈窕環琳宮。
翠琬溫辭耀華袞,金榜大字纏交龍。
自憐病骨掛塵網,幔亭高會何由逢。
解衣歸臥玉瑣碎,仰看明月穿疏篷。
吳文潛《金陵社集詩(一十六人三十二首) 集雞籠山》詩詞原文及賞析
文潛字元翰,莆田人。
孤癖苦吟,詩不多作,或累月始成一章。
棄家學道,寄食武夷山中,數載後剃髮為僧。
謾將遺跡問齊梁,寂寂台城露草荒。
廢井尚封陵寢氣,初鍾不喚景陽妝。
蒼茫野水迷官道,高下寒山出女牆。
還憶誦經梁武帝,臨風倚樹吊斜陽。
少讀封禪書,始知武夷君;晚乃游斯山,秀傑非昔聞。
三十六奇峰,秋晴無纖雲。
空巖雞晨號,峭壁丹夜暾。
巢居寄千仞,鴻荒想羲軒,風雨蛻玉骨,難以俗意論。
丹梯不容躡,修蔓亦畏捫,泝灘進小艇,媿驚白鷺群。
學道雖恨晚,養氣敢不勤!宦游非本志,寄謝鶴與猿。
武夷山裡一溪橫。晚風清。斷霞明。行至晞真、館下月華生。仙跡靈蹤知幾許,雲縹緲,石崢嶸。羽人同載小舟輕。玉壺傾。薦芳馨。酣飲高歌,時作步虛聲。一夢遊仙非偶爾,回棹遠,翠煙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