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衣一寮上,物色太窘束。
柏禪費酬對,松官縛爵祿。
此君真有道,虛心自巖谷。
每以閱世人,得之定超俗。
夜夜幽露寒,驚我庭下綠。
獨出萬物表,清蟾映疏玉。
嘉此煙霧姿,本無霜雪辱。
朔風舞郊野,秀氣壓群木。
舊根走苔徑,新梢出雲屋。
要令千畝廣,會待春雨足。
石洞雲歸春雨足,海門月上夜潮生。
官閒何所之,倚樓縱遠目。
田疇耒耜出,高下春雨足。
人家有生意,慰我苦幽獨。
憶昨水沴餘,海氣蕩坤軸。
蛟龍坼川原,舟楫造谿谷。
禾麻安更論,未能保骨肉。
有子易為食,何以厚風俗。
上賴天子聖,詔書勤撫育。
雖使發倉廩,飽歲實無蓄。
郡縣徒倉皇,論丁具饘粥。
所救無幾何,往往往溝瀆。
今茲氣候正,逋民稍來復。
楚風重祠廟,才歸競巫祝。
此物豈有靈,焉能助豐熟。
渺思濟時策,慎擇良宰牧。
金繒斥誅求,教化行比屋。
祖宗德澤深,萬歲長沐裕
題詩起高興,飄然跨鴻鵠。
伯時作《龍眠山莊圖》,由建德館至垂雲沜,著錄者十六處,自西而東凡數里,巖崿隱見,泉源相屬,山行者路窮於此。
道南溪山,清深秀峙,可游者有四:曰勝金巖、寶華巖、陳彭漈、鵲源。
以其不可緒見也,故特著於後。
子瞻既為之記,又屬轍賦小詩,凡二十章,以繼摩詰輞川之作雲。
建德館龍眠淥淨中,微吟作雲雨。
幽人建德居,知是清風主。
墨禪堂此心初無住,每與物皆禪。
如何一丸墨,舒捲化山川。
華巖堂佛口如瀾翻,初無一正定。
畫作正定看,於何是佛性。
雲薌閣清溪便種稻,秋晚連雲熟。
不待見新春,西風薌自足。
發真塢山開稍有路,水放亦成川。
遊人得所息,真意方澹然。
薌茅館山居少華麗,牽茅結淨屋。
此間不受塵,幽人亦新沐。
瓔珞巖泉流逢石缺,脈散成寶網。
水作瓔珞看,山是如來想。
棲雲室石室空無主,浮雲自去來。
人間春雨足,歸意帶風雷。
秘全庵世道自破碎,全理未嘗違。
溪山亦何有,永覺平日非。
延華洞共恨春不長,逡巡就搖落。
一見洞中天,真知世間惡。
澄元谷石門日不下,潭鏡月長臨。
細細溪風渡,相看識此心。
雨花巖巖花不可攀,翔蕊久未墮。
忽下幽人前,知子觀空坐。
泠泠谷層崖落飛泉,微風泛喬木。
坐遣谷中人,家家有琴築。
玉龍峽白龍晝飲潭,修尾掛石壁。
幽人欲下看,雨雹晴相射。
觀音巖倚巖開翠屏,臨潭置苔石。
有所獨無人,君心得未得。
垂雲沜未見垂雲沜,其如歸興何。
路窮雙足熱,為我洗盤陀。
勝金巖置馬步巖間,巖前得平地。
餚蔬取行簏,粗飽有遺味。
寶華巖團團寶華巖,重重蔭珍木。
歸來得商鼎,試鬻溪邊綠。
陳彭漈蒼壁立精鐵,縣泉瀉天紳。
山行見已久,指與未來人。
鵲源溪深龜魚驕,石瘦椿楠勁。
借子木蘭船,寬我芒鞋玻
〈四詩皆記伯時所畫。
〉
冷迫春宵一半床。懶熏香。不如屏裡畫鴛鴦。永成雙。重疊衾羅猶未暖。紅燭短。明朝春雨足池塘。落花忙。
夢中了了醉中醒。只淵明。是前生。走遍人間,依舊卻躬耕。昨夜東坡春雨足,烏鵲喜,報新晴。雪堂西畔暗泉鳴。北山傾。小溪橫。南望亭丘,孤秀聳曾城。都是斜川當日境,吾老矣,寄餘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