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清月滿樓出處哪首詩 - 《憶昔》韋莊

詩辭查詢

請輸入詩辭關鍵詞:

查詢範圍:    

請輸入查詢關鍵詞,例如:中秋

憶昔詩辭原文

憶昔》詩文原文

【詩原文】

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清月滿樓。銀燭樹前長似晝,

露桃華里不知秋。西園公子名無忌,南國佳人號莫愁。

今日亂離俱是夢,夕陽唯見水東流。

詩詞《憶昔》詩文註釋

憶昔

【詩文賞析】

【註釋】:

韋莊本來住在長安附近,後來移居虢州。黃巢起義軍攻破長安時,他正來京城應試,目擊這座古都的興替盛衰,撫今傷昔,寫下了這首「感慨遙深,婉而多諷」的七律。「感慨遙深」指其思想感情,「婉而多諷」言其情韻風調。

此詩藝術上主要有兩點特色:

一是用典使事,使詩意委婉深曲。首句「五陵」,是長安城外唐代貴族聚居之地,詩中「五陵」不單指代長安,也泛指當時貴族社會。次句的《子夜歌》是樂府古曲,歌詞多寫男女四時行樂之情,詩人以此諷刺豪門貴族一年四季追歡逐樂、笙歌達旦的奢靡生活。分明諷其沉湎聲色,卻用「月滿樓」為襯景,把諷意深藏在溶溶月色中,不露聲色。三句「銀燭樹前長似晝」,取邢邵「夕宴銀為燭」詩意,寫王公豪富之家酒食徵逐,晝夜不分,也是意存鞭撻,而賦色清麗,辭意似依違於美刺之間。四句「露桃花裡不知秋」,語出王昌齡《春宮曲》「昨夜風開露井桃」,借龍標詩語,筆鋒暗指宮庭,斥其沉迷酒色以至春秋不辨,同樣辭旨微婉,蘊藉不吐。第三聯「西園公子名無忌,南國佳人號莫愁」,於對仗工絕之外,尤見使事之巧,盡委婉深曲之能事。「西園公子」指魏文帝曹丕及其弟曹植等,至於「無忌」,卻是戰國時代魏國公子信陵君的名號。韋莊巧妙地把曹魏之「魏」與戰國七雄之「魏」牽合在一起,由此引出「無忌」二字。但又不把「無忌」作專名看待,僅取其「無所忌憚」之意。這句詩的實際意思是指斥王孫公子肆無忌憚。詩人把這層真意寄寓在兩個歷史人物的名號中。由於曹丕和信陵君都是歷史上值得稱道的風流人物,因此,讀起來倒像對那些王孫公子放蕩不羈的行為津津樂道,而容易忽略其微諷的深意。下聯「莫愁」同此手法,用傳說中一位美麗歌女的名字,慨歎浮華女子不解國事蜩螗,深寓「融江猶唱後庭花」的沉痛。由於巧妙地使事用典,全詩但見花月管弦,裘馬脂粉,真意反而朦朧,如霧裡看花,隱約縹緲,不見色相。感慨之詩意藉婉而多諷的風調而顯得更為深沉,更加耐人咀嚼。

二是借助於雙關、象徵、暗示等多種修辭手法的錯綜運用,傳出弦外之音和味外之味。「子夜歌」是樂府古調名,也含有「半夜笙歌」的微意,語意雙關。「銀燭樹前」則暗示貴族生活的豪華奢侈。「露桃花裡」象徵紅袖青螺;「不知秋」又用雙關手法,含有不知末日將臨的深意。「無忌」「莫愁」,均取雙關。「俱是夢」的「夢」字,綰上三聯,既慨歎往昔繁華,如夢如煙;又有雙關「醉生夢死」之意。結句「夕陽唯見水東流」,從修辭角度看,「夕陽」象徵唐末國運已如日薄西山,「水東流」象徵唐王朝崩潰的大勢如碧水東去,頹波難挽;從詩的色彩看,則見殘陽慘淡,照著滔滔逝水,暮色蒼茫中,萬物蕭瑟。有此一結句,無限愴懷,頓生紙墨。有此一結句,就使詩情更為飽滿、淒愴。水流無已,此恨綿綿,都包含在這七個字中,這正是全詩結穴之處。

全詩以「昔年」領起,前六句緊扣題旨「憶」字,描繪昔日繁華景象。末聯一跌,頓起波瀾,發為變徵之音,結出無限感慨。由於前六句色彩穠麗,人們很容易產生錯覺:似乎韋莊是在回味、留戀亂前長安貴族豪右那種燈紅酒綠的生活。其實,韋莊出身於早已破落的大族之家,那時他是沒有資格進入詩中描繪的那種上流社會的。詩中隱含著對上層統治階層醉生夢死、競逐奢靡的批判,抒發了他對社稷傾危的感歎。只是由於用語華艷,給全詩蒙上了一層粉紅色的輕紗,使人乍讀之難察幽隱,細品之卻有深意。這種曲曲傳情、意在言外的構思,形成了「婉而多諷」的情韻風調。以華綺側艷之辭,寄感慨遙深之志,是晚唐詩風的特徵之一。韋莊這首詩,正體現了這一特徵。

(賴漢屏)

韋莊《憶昔》詩詞

唐朝 古詩 《憶昔》 的作者是誰?

唐朝 詩文 憶昔 的作者是 韋莊

詩句 昔年曾向五陵游 下一句是什麼?

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清月滿樓。

唐朝 詩文 憶昔 的出處

古詩 憶昔 的出處:

全唐詩:卷696-13

韋莊 的 憶昔 是哪個朝代的詩?

韋莊 的 《憶昔》 是 唐朝 的詩詞。

詩句 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清月滿樓 出自哪首詩?

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清月滿樓 出自 唐朝 的詩 《憶昔》。

唐朝 詩人 韋莊 的詩文
唐朝詩辭《憶昔》韋莊
古詩大全
 
詩詞大全
詩詞詩句
各朝代的詩
詩歌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