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江仙 送錢穆父》古詩文
【詩原文】
一別都門三改火,天涯踏盡紅塵。依然一笑作春溫。無波真古井,有節是秋筠。惆悵孤帆連夜發,送行淡月微雲。尊前不用翠眉顰。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臨江仙 送錢穆父》
【古詩解釋】
【註釋】:
這首詞是宋哲宗元祐六年春蘇軾知杭州時,為送別自越州(今浙江紹興)北徙途經杭州的老友錢穆父(名勰)而作。全詞一改以往送別詩詞纏綿感傷、哀怨愁苦或慷慨悲涼的格調,創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放之外 ,議論風生,直抒性情 ,寫得既有情韻 ,又富理趣 ,充分體現了作者曠達灑脫的個性風貌。詞人對老友的眷眷惜別之情,寫得深沉細膩,婉轉回互,一波三折,動人心弦。
詞的上片寫與友人久別重逢。元祐初年,蘇軾在朝為起居舍人,錢穆父為中書舍人,氣類相善,友誼甚篤。元祐三年穆父出知越州,都門帳飲時,蘇軾曾賦詩贈別。歲月如流,此次在杭州重聚,已是別後的第三個年頭了 。三年來 ,穆父奔走於京城、吳越之間,此次又遠赴瀛州,真可謂「天涯踏盡紅塵 」。分別雖久 ,可情誼彌堅,相見歡笑,猶如春日之和煦。更為可喜的是友人與自己都能以道自守,保持耿介風節,借用白居易《贈元稹》詩句來說,即「無波古井水,有節秋竹竿 」。作者認為,穆父出守越州,同自己一樣,是由於在朝好議論政事,為言官所攻。
以上數句,先從時間著筆,回憶前番離別,再就空間落墨,概述仕宦生涯,接下來抒發作者對仕宦失意 、久處逆境所持的達觀態度 ,並用對偶連喻的句式,通過對友人純一道心、保持名節的讚頌,表明了自己淡泊的心境和堅貞的操守。詞的上片既是對友人輔君治國、堅持操守的安慰和支持,也是詞人半生經歷、松柏節操的自我寫照,是詞人的自勉自勵,寓有強烈的身世之感。明寫主,暗寓客;以主慰客,客與主同,表現出作者與友人肝膽相照,志同道合。
詞的下片切入正題,寫月夜送別友人 。「惆悵孤帆連夜發,送行淡月微雲」一句,描繪出一種淒清幽冷的氛圍,渲染了作者與友人分別時抑鬱無歡的心情。
「樽前不用翠眉顰」一句 ,由哀愁轉為曠達、豪邁,說離宴中歌舞相伴的歌妓用不著為離愁別恨而哀怨。這一句,其用意一是不要增加行者與送者臨歧的悲感,二是世間離別本也是常事,則亦不用哀愁。這二者似乎有矛盾,實則可以統一在強抑悲懷、勉為達觀這一點上,這符合蘇軾在宦途多故之後鍛煉出來的思想性格 。詞末二句言何必為暫時離別傷情 ,其實人生如寄 ,李白《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雲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 。」既然人人都是天地間的過客,又何必計較眼前聚散和江南江北呢 ?詞的結尾 ,以對友人的慰勉和開釋胸懷總收全詞,既動之以情,又揭示出得失兩忘、萬物齊一的人生態度。
蘇軾一生雖積極入世,具有鮮明的政治理想和政治主張 ,但另一方面又受老莊及佛家思想影響頗深,每當官場失意、處境艱難時,他總能「游於物之外」,「無所往而不樂 」,以一種恬淡自安、閑雅自適的態度來應對外界的紛紛擾擾,表現出超然物外、隨遇而安的曠達 、灑脫情懷 。這首送別詞中的「一笑作春溫」、「樽前不用翠眉顰。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等句 ,是蘇軾這種豪放性格、達觀態度的集中體現。
然而在這些曠達之語的背後,仍能體察出詞人對仕宦浮沉的淡淡惆悵,以及對身世飄零的深沉慨歎。
問宋代 古詩 《臨江仙 送錢穆父》 的詩作者是誰?
答宋代 古詩 臨江仙 送錢穆父 的詩作者是詩人 蘇軾。
問古詩 臨江仙 送錢穆父 有多少字?
答古詩 臨江仙 送錢穆父 共60字。
問詩句 一別都門三改火 下一句是什麼?
答一別都門三改火,天涯踏盡紅塵。
問蘇軾 的 臨江仙 送錢穆父 是什麼時候的詩?
答蘇軾 的 《臨江仙 送錢穆父》 是 宋代 的詩詞。
問詩句 一別都門三改火,天涯踏盡紅塵 出自哪一首詩?
答一別都門三改火,天涯踏盡紅塵 出自 宋代 古詩 《臨江仙 送錢穆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