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出處哪首詩 - 《臨洞庭上張丞相》孟浩然

詩辭查詢

請輸入詩辭關鍵詞:

查詢範圍:    

請輸入查詢關鍵詞,例如:中秋

臨洞庭上張丞相詩辭原文

臨洞庭上張丞相》詩文原文

【詩原文】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詩詞《臨洞庭上張丞相》詩文註釋

臨洞庭上張丞相

【詩文賞析】

【註解】:

1、張丞相:指張九齡。

2、涵虛:包含天空,指天倒映在水中。

3、混太清:與天混成一體。

4、雲夢澤:古時雲澤和夢澤指湖北南部,湖南北部一代低窪地區。

5、濟:渡。

6、端居:安居。

【韻譯】:

八月洞庭湖水盛漲浩渺無邊,

水天含混迷迷接連太空。

雲夢二澤水氣蒸騰白白茫茫,

波濤洶湧似乎把岳陽城撼動。

我想渡水苦於找不到船與槳,

聖明時代閒居委實羞愧難容。

閒坐觀看別人辛勤臨河垂釣,

只能白白羨慕別人得魚成功。

【評析】:

這是一首「干祿」詩。所謂「干祿」,即是向達官貴人呈獻詩文,以求引薦錄

用。玄宗開元二十一年(733),張九齡為丞相,作者西遊長安,以此詩獻之,以

求錄用。詩前半泛寫洞庭波瀾壯闊,景色宏大,象徵開元的清明政治。後半即景生

情,抒發個人進身無路,閒居無聊的苦衷,表達了急於用世的決心。全詩頌對方,而

不過分;乞錄用,而不自貶,不亢不卑,十分得體。

--引自"超純齋詩詞"bookbest.163.net翻譯、評析:劉建勳

唐玄宗開元二十五年(737),張九齡被李林甫排擠,由右丞相貶為荊州長史。這首詩是張九齡在荊州任上詩人寫給他的。

前四句是寫洞庭湖的名句。八月水漲,湖水幾乎與岸平。向湖中看,水天相接,水跟天混合一體,分不清彼此,所以稱「混太清」,「太清」指天。但洞庭湖上的水天相混,與一般的水天相接不一樣。水天相接,還是水是水、天是天,只是人的視力造成的錯覺,這裡的水天相混,是水與天混而不分,在水與天之間的一段虛空已包含在湖水裡,所以是水和天相混了。「氣蒸雲夢澤」,水面上有蒸發出來的水氣,把虛空包含了,這個水氣也把整個雲夢澤都籠罩了。古代的雲夢澤,在湖北省大江南北,江南為夢,江北為雲,方圓八九百里,這裡泛指圍繞著洞庭湖一帶。接著第四句寫洞庭湖波浪的聲勢。宋范致明《岳陽風土記》,稱洞庭「夏秋水漲,濤聲喧如萬鼓」,故稱「波撼岳陽城」。岳陽城在洞庭湖東北岸,那兒的岳陽樓是望洞庭湖的勝地。這四句勾勒出了洞庭湖的壯闊景象和湖波的聲勢。

後四句是感懷。「欲濟無舟楫」,《書·說命上》:「若濟巨川,用汝作舟楫。」面對洞庭湖,要渡過去卻沒有舟楫,暗喻自己想出仕建功,沒有人引薦。「端居恥聖明」,端居指平居閒處,在聖明時即太平時,閒著不做事是可恥的。《淮南子·說林訓》:「臨河而羨魚,不如歸家結網。」末聯表示空有羨魚的感情,希望對方推薦。這首詩的感懷部分,寫得含蓄,不直白求薦。所用典故,與望洞庭湖密切結合,極為自然,而融化無跡。

這首詩僅用四句話就概括出洞庭湖的浩渺氣勢,寫出洞庭湖波濤洶湧的聲勢,抒懷裡又要結合寫景,含蓄不露,雖有所求,但不露求乞相。在寫景上,詩人抓住洞庭湖水勢大的季節,用「八月」來點明,用「湖水平」說明水勢的浩大,開頭樸實而有力。第二句就奇峰突起,概括出洞庭湖的氣魄。洞庭湖的浩渺,不同一般的水天相接,原來是「含虛混太清」,湖上的水氣把天和空都包含進去了。這才捕捉住了它的特點,寫出了它的浩渺的氣勢。如此還不夠,再加上「氣蒸雲夢澤」,水氣的蒸騰把江南江北的雲夢澤都籠罩了。這樣寫,還沒有寫足洞庭湖波濤洶湧的聲勢,於是再加上「波撼岳陽城」,使人感到波濤的聲勢使岳陽城都受到震動似的,這才把洞庭湖的特點寫足了。在抒懷方面,明明是求人引薦,卻沒有一句求薦的話,而是結合洞庭湖的描寫,用「欲濟無舟楫」來暗示,並說自己不出來做事對不起這個時代。對方原是宰相,「舟楫」這個典用得極為得體。

孟浩然《臨洞庭上張丞相》詩詞

唐朝 古詩 《臨洞庭上張丞相》 的作者是誰?

唐朝 詩文 臨洞庭上張丞相 的作者是 孟浩然

詩句 八月湖水平 下一句是什麼?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唐朝 詩文 臨洞庭上張丞相 的出處

古詩 臨洞庭上張丞相 的出處:

唐詩三百首,唐寫本唐人選唐詩,孟浩然詩集校注,全唐詩:卷160_5

孟浩然 的 臨洞庭上張丞相 是哪個朝代的詩?

孟浩然 的 《臨洞庭上張丞相》 是 唐朝 的詩詞。

詩句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出自哪首詩?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出自 唐朝 的詩 《臨洞庭上張丞相》。

唐朝 詩人 孟浩然 的詩文
唐朝詩辭《臨洞庭上張丞相》孟浩然
古詩大全
 
詩詞大全
詩詞詩句
各朝代的詩
詩歌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