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亭》古詩文
【詩原文】
坦腹江亭暖,長吟野望時。
水流心不競,雲在意俱遲。
寂寂春將晚,欣欣物自私。
故林歸未得,排悶強裁詩。
《江亭》
【古詩解釋】
這首詩寫於上元二年(761),那時杜甫居於成都草堂,生活暫時比較安定,有時也到郊外走走。表面看上去,「坦腹江亭暖,長吟野望時」,和那些山林隱士的感情沒有很大的不同;然而一讀三、四兩句,區別卻是明顯的。
從表面看,「水流心不競」,是說江水如此滔滔,好像為了什麼事情,爭著向前奔跑;而我此時卻心情平靜,無意與流水相爭。「雲在意俱遲」,是說白雲在天上移動,那種舒緩悠閒,與我此時的閒適心情全沒兩樣。仇兆鰲說它「有淡然物外、優遊觀化意」(《杜詩詳注》)是從這方面理解的,可惜只是一種表面的看法。
不妨拿王維的「流水如有意,暮禽相與還」(《歸嵩山作》)來對比一下。王維是自己本來心中寧靜,從靜中看出了流水、暮禽都有如向自己表示歡迎、依戀之意;而杜甫這一聯則從靜中得出相反的感想。「水流心不競」,本來心裡是「競」的,看了流水之後,才忽然覺得平日如此棲棲遑遑,畢竟無謂,心中陡然冒出「何須去競」的一種念頭來。「雲在意俱遲」也一樣,本來滿腔抱負,要有所作為,而客觀情勢卻處處和自己為難。在平時,本是極不願意「遲遲」的,如今看見白雲悠悠,於是也突然覺得一向的做法未免是自討苦吃,應該同白云「俱遲」才對了。
王詩「流水如有意」,「有意」顯出詩人的「無意」;杜詩「水流心不競」,「不競」洩露了詩人平日的「競」。真是「正言若反」,在作者卻是不自覺的。
下面第三聯,更是進一步揭出詩人杜甫的本色。「寂寂春將晚」,帶出心頭的寂寞;「欣欣物自私」,透露了眾榮獨瘁的悲涼。這是一種融景入情的手法。晚春本來並不寂寞,詩人此時處境閒寂,移情入景,自然覺得景色也是寂寞無聊的了;眼前百草千花爭奇鬥艷,欣欣向榮,然而都與己無關,引不起自己心情的欣悅,所以就嗔怪春物的「自私」了。當然,這當中也不儘是個人遭逢上的感慨,但正好說明詩人此時心境並非是那樣悠閒自在的。讀到這裡,回顧上聯的「水流」「雲在」,寫的是一種什麼樣的思想感情,豈不是更加明白了嗎!
杜甫寫此詩時,安史之亂未平。李光弼於是年春間大敗於邙山,河陽、懷州皆陷。作者雖然避亂在四川,暫時得以「坦腹江亭」,到底還是忘不了國家安危的,因此詩的最後,就不能不歸結到「江東猶苦戰,回首一顰眉」,又陷入滿腹憂國憂民的愁緒中去了。杜甫這首詩表面上悠閒恬適,骨子裡仍是一片焦灼苦悶。這正是杜甫不同於一般山水詩人的地方。
(劉逸生)
--------------------------------------------
從舊次,編在上元二年。
坦腹江亭暖1,長吟野望時2。水流心不競3,雲在意俱遲4。寂寂春將晚5欣欣物自私6。故林歸未得,排悶強裁詩。(草堂本云:江東猶苦戰,回首(,) 一頻眉)7。
(上四江亭之景,下乃對景感懷。水流不滯,心亦從此無競。閒雲自在,意亦與之俱遲。二句有淡然物外、優遊觀化意。春暮之時,物各得所,獨羇旅無歸,故裁詩以排悶。末句應上長吟。)
1坦腹,借用王羲之東床坦腹字。2應瑒詩:「永思長吟。」陰鏗詩:「王城野望通。」3《易》:「水流而不盈。」《左傳》:「心則不競。」4西王母《白雲謠》:「白雲在天,山陵自出。」5何遜詩:「少汀暮寂寂。」6《歸去來辭》:「木欣欣以向榮。」7黃生謂結語宜從草堂本。當此春光和煦,物各得所,思及人猶苦戰,不禁傷心蹙額矣。今按:此時惟河北未平耳,江東卻無所指。張九成子韶曰:陶淵明云:「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杜子美云:「水流心不競,雲在意俱遲。」若淵明與子美相易其語,則識者必謂子美不及淵明矣。觀雲無心,鳥倦飛,則可知其本意。至於水流而心不競,雲在意俱遲,則與物初無間斷,氣更混淪,難輕議也。王嗣奭曰:中四,居然有道之言。公性稟高明,當閒適時,道機目露,故寫得通透如此。覺雲淡風輕,無此深趣。按此章云「欣欣物自私」,有物各得所之意。前詩云「花柳更無私」,有與物同春之意。分明是沂水春風氣象。
-----------仇兆鰲 《杜詩詳注》-----------
問唐代 古詩 《江亭》 的詩作者是誰?
答唐代 古詩 江亭 的詩作者是詩人 杜甫。
問古詩 江亭 有多少字?
答古詩 江亭 共40字。
問詩句 坦腹江亭暖 下一句是什麼?
答坦腹江亭暖,長吟野望時。
問杜甫 的 江亭 是什麼時候的詩?
答杜甫 的 《江亭》 是 唐代 的詩詞。
問詩句 坦腹江亭暖,長吟野望時 出自哪一首詩?
答坦腹江亭暖,長吟野望時 出自 唐代 古詩 《江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