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怨 梅花》古詩文
【詩原文】
道是花來春未,道是雪來香異。
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籬茅舍,富貴玉堂瓊榭。
兩地不同栽,一般開。
《昭君怨 梅花》
【古詩解釋】
【註釋】:
鄭域,字中卿。宋人張炎說 :「詩難於詠物,詞為尤難。體認稍真。則物而不暢;模寫差遠,則晦而不明。」「 一看意思,全在結句。」以詞貴在神似與形似之間,它只抓住臘梅的特點,稍加點染,重在傳神寫意,與張炎所提出的要求,大概相近,風格質樸無華,落筆似不經意,小中見大,弦外有音,堪稱佳作。自從《詩經·摽有梅》以來,我國詩歌中詠梅之作就屢見不鮮,但有兩種不同的傾向:一種是精粹雅逸,托意高遠,如林逋的《梅花》詩,姜夔的詠梅詞《暗香》、《疏影 》;一種是巧喻譎譬,思致刻露,如晁補之的《鹽角兒》,以及鄭域這首《昭君怨》。這後一種實際上受到宋詩議論化的影響,在詩歌的韻味上稍遜前者一籌。
楊慎說此詞「興比甚佳 」,主要是指善用比喻。但它所用的不是明喻,而是隱喻,如同《文心雕龍·諧隱》所說:「遁詞以隱意,譎譬以指事」。在宋人詠物詞中,這是一種常用的手法。像林逋的詠草詞《點絳唇 》、史達祖的詠春雨詞《綺羅香》和詠燕詞《雙雙燕 》,他們儘管寫得細膩傳神,但從頭到尾,都未提到「草」字,「 雨」字和「燕」字。這類詞讀起來頗似猜謎語,但謎底藏得很深,而所描寫的景物卻富有暗示性或形象性,既具體可感,又含蓄有味。此詞起首二句也是採用同樣的手法,它不正面點破「梅」字 ,而是從開花的時間和花的色香等方面加以比較:說它是花麼,春天還未到;說它是雪呢,卻又香得出奇。前者暗示它在臘月裡開花,後者表明它顏色潔白,不言臘梅而臘梅自在。從語言結構來看,則是每句之內,自問自答,音節上自然舒展而略帶頓挫,如「道是花來--春未;道是雪來 ——香異」,涵泳之中,別有一番情趣。
以「雪 」「 香 」二字詠梅,始於南朝蘇子卿的《梅花落》:「只言花是雪,不悟有香來。」後人詠梅,不離此二字。王安石《 梅花 》詩云:「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 ,為有暗香來。」似與蘇詩辯論。陸游《梅花絕句 》云:「聞道梅花坼曉風,雪堆遍滿四山中。」丟了香字,只談雪字。晁補之詞《鹽角兒》則抓住香雪二字,盡量發揮 :「開時似雪,謝時似雪,花中奇絕。香非在蕊,香非在萼,骨中香徹。」至盧梅坡《雪梅》詩則認為各有所長:「梅須遜雪三分白 ,雪卻輸梅一段香 。」此詞好似也參加這一辯論,但它又在香雪二字之前附加了一個條件,即開花時間,似乎是作者的獨創。
上片三、四兩句,寫出山野中梅花的姿態,較富有詩意。「竹外一枝斜」,語本蘇軾《和秦太虛梅花》詩:「竹外一枝斜更好。」宋人正敏《遯齋閒覽》評東坡此句云:「語雖平易,然頗得梅之幽獨閑靜之趣。」曹組《驀山溪·梅 》詞中也寫過:「竹外一枝斜,想佳人、天寒日暮。」但卻把思路引到杜詩「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上來,離開了梅花。此詞沒有遇竹而忘梅,用典而不為典所囿,一氣呵成,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意境。它以疏竹為襯托,以梅花為主體,在猗猗綠竹的掩映之中,一樹寒梅,疏影橫斜,閑靜幽獨,勝境超然。而且以竹節的挺拔烘托梅花的品格,更能突出梅花凌霜傲雪的形象。句末加上「野人家」一個短語,非但在音節上倩靈活脫,和諧優雅而且使整個畫面有了支點,流露出不識人間煙火者的生活氣息。詞也就這樣自然而然地過渡到下片。
下片具體描寫野人家的環境。原來山野之中這戶人家居處十分簡樸,數間茅舍,圍以疏籬。這境界與前面所寫的一樹寒梅掩以疏竹,正好相互映發:前者偏於虛,後者趨向實。它成了一種優美的恬靜的境界,引人入勝,容易令人產生「雪滿山中高士臥,月明林下美人來」的聯想。而「冷落竹籬茅舍」之後,接著寫「 富貴玉堂瓊榭 」,意在說明栽於竹籬茅舍之梅,與栽於玉堂瓊榭之梅,地雖不同,開則無異。詞人由山中之梅想到玉堂之梅,思路又拓開一層,然亦有所本。李邴《 漢宮春》詠梅詞云:「問玉堂何似,茅舍疏籬 ?傷心故人去後,冷落新詩。」相比起來,李詞以情韻佳,此詞則以哲理勝。它以對比的方式,寫出了梅花純潔而又傲岸的品質,體現了「 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的高尚情操 。同一般的詠梅詩詞相比,思想又得到了進一步昇華。
明代楊慎《詞品 》雲 :「中卿小詞,清醒可喜,如《昭君怨 》云云,興比甚佳。」這首以詠梅為題材的小詞,採用了比興手法,表現出了一種清醒可喜的逸情雅趣,頗有發人深思的地方。
問宋代 古詩 《昭君怨 梅花》 的詩作者是誰?
答宋代 古詩 昭君怨 梅花 的詩作者是詩人 鄭域。
問古詩 昭君怨 梅花 有多少字?
答古詩 昭君怨 梅花 共40字。
問詩句 道是花來春未 下一句是什麼?
答道是花來春未,道是雪來香異。
問鄭域 的 昭君怨 梅花 是什麼時候的詩?
答鄭域 的 《昭君怨 梅花》 是 宋代 的詩詞。
問詩句 道是花來春未,道是雪來香異 出自哪一首詩?
答道是花來春未,道是雪來香異 出自 宋代 古詩 《昭君怨 梅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