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韻》昔年有狂客,號爾謫仙人

古詩查詢

請輸入古詩關鍵詞:

查詢範圍:    

請輸入查詢關鍵詞,例如:寄李十二白二十韻

寄李十二白二十韻古詩原文

寄李十二白二十韻》古詩文

【詩原文】

昔年有狂客,號爾謫仙人。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聲名從此大,汩沒一朝伸。文彩承殊渥,流傳必絕倫。

龍舟移棹晚,獸錦奪袍新。白日來深殿,青雲滿後塵。

乞歸優詔許,遇我宿心親。未負幽棲志,兼全寵辱身。

劇談憐野逸,嗜酒見天真。醉舞梁園夜,行歌泗水春。

才高心不展,道屈善無鄰。處士禰衡俊,諸生原憲貧。

稻粱求未足,薏苡謗何頻。五嶺炎蒸地,三危放逐臣。

幾年遭鵩鳥,獨泣向麒麟。蘇武先還漢,黃公豈事秦。

楚筵辭醴日,梁獄上書辰。已用當時法,誰將此義陳。

老吟秋月下,病起暮江濱。莫怪恩波隔,乘槎與問津。

寄李十二白二十韻古詩的意思

寄李十二白二十韻

【古詩解釋】

【鶴注】至德元年,永王璘軍敗丹陽,白奔宿松,坐系潯陽獄。二載,以宋若思將兵赴河南,過污陽,驗治罪薄,遂釋其囚,闢為參謀,時白年五十七矣。乾元元年,終以污磷事長流夜郎。詩云「五嶺炎蒸地」,則是在長流之後。從舊編在乾元二年秦州作。楊慎曰:漢夜郎縣,屬牂牁郡,唐屬珍州。牂牁郡,本且蘭國,在今播州界。珍州,在今施州歌羅寨。夜郎,在桐梓驛西二十里,有夜城,尚存古碑,字已漫滅。

昔年有狂客,號爾謫仙人1。筆落驚風雨2,詩成位鬼神3。聲名從此大4,淚沒一朝伸。文彩承殊渥5,流傳必絕倫。龍舟移棹晚6,獸錦奪袍新7。

(首敘太白詩才,能傾動於朝寧,上六,見推賀監也。下四,受知明皇也。驚風雨,稱其敏捷。泣鬼神,稱其神妙。殊渥,指供奉翰林。流傳,指清平三調。龍舟,謂白蓮池之召。獸錦,時蓋有宮袍之賜也)。

1《賀知章傳》:知章自號四明狂客。李白《憶賀監詩序》:「太子賓客賀公,於紫極宮一見,呼余為謫仙人。」《錢箋》引裴敬《墓碑》:或曰太白之精下降,故字太白。賀監號為滴仙,不其然乎。李陽冰《草堂集序》:「驚姜之夕,長庚入夢,故生而名白,以太白字之。」世稱太白之精,得之矣。《抱朴子》:「謫仙志聞此,莫不悵然含悲。」孟■《本事詩》:白自蜀至京師,賀監知章聞其名,首訪之。請所為文,白出《蜀道難》示之,稱歎數四,號為謫仙人。解金貂換酒,與傾盡醉,自是聲譽光赫。2太白《贈劉都使》詩:「吐言貴珠玉,落筆回風霜。」3蒼頡作字,鬼神夜哭。范傳正《新墓碑》:賀知章吟公《烏棲曲》云:「此詩可以泣鬼神矣。」4李陵書:「聲名冠於圖籍。」阮籍詩:「豈若雄傑士,功名從此大。」5司馬遷書:「文彩不表於後世。」張紋賦:「其文彩也,如霜地而金莖,紫葉而紅榮。」《唐書》:知章言白於玄宗,召見金鑾殿,奏頌一篇,賜食,帝為調羹,召供奉翰林。樂史《別集序》:上命李龜年持金花箋,宣賜翰林供奉李白。白宿醒未解,援筆賦之,立進《清平調》三章。范傳正《墓碑》:玄宗泛白蓮池,皇歡既洽,召公作序。時公已被酒翰苑中,命高將軍扶以登舟。6魏明帝詩,「龍舟泛洪波,雄旗蔽白日。」7劉邈《秋閨》詩:「燈前量獸錦。」《舊書》:武後令從臣賦詩,東方虯先成,賜以錦袍。宋之間繼進詩,尤工,於是奪袍賜之。

白日來深殿1,青雲滿後塵2。乞歸優詔許3,遇我宿心親4。未負幽棲志5,兼全寵辱身6。劇談憐野逸7,嗜酒見天真8。醉舞梁園夜9,行歌泗水春十。

(此敘白辭歸後,兩相交契之情。深殿句,起乞歸。後塵句,起宿心。托幽棲而全寵辱,此乞歸之故。對野逸而見天真,此宿心之投。梁園泗水,乃洛陽齊魯間同游之勝事也)。

1葛洪書:「仰青雲,睹白日。」2《史記·伯夷傳》:「閭巷之人,欲砒行立名者,非附青雲之士,惡能聲施於後世哉。」此以聖賢著書者為青雲。揚雄《解嘲》:「當塗者升青雲,失路者委溝渠。」此以得位乘時者為青雲。阮籍詩:「抗身青雲中,羅網孰能施。」郭璞詩:「尋我青雲友,永與時人絕。」此以超俗離塵者為青雲。杜詩「青雲滿後塵」,指文士之追隨者。崔駰曰:「幸得備下館,充後塵。」梁簡文帝詩:「清笳去後塵。」3《唐書》:白為高力士所譖,自知不為親近所容,懇求還山,帝賜金放還。《晉書·鄭沖傳》:「優詔不許。」4《通雅》:宿心,即夙心。任昉表:「宿心素志。」嵇康詩:「內負宿心,分恧良朋。」5蕭子雲詩:「我館幽棲郭。」又:「偏悅幽棲人。」6王右軍謂阮光祿曰:「此君近不驚寵辱,雖古之沉冥,何以過此。」7《漢書》:揚雄口吃,不能劇談。劉峻《廣絕交論》:「騁黃馬之劇談。」8《陶潛傳》:淵明性嗜酒,而家貧不能恆得,其詩曰:「子雲性嗜酒,家貧不能有。」戴逵《閒遊贊》:「莫不有以保其太和,肆其天真。」野逸,公自謂。天真,謂太白。9《西京雜記》:梁孝王好宮室苑圃,築兔園。《一統志》:梁園,一名兔園,在歸德府城東。十《家語》:孔子行歌干泗水之上。《唐書》:泗水縣,屬兗州。

才高心不展1,道屈善無鄰。處士稱衡俊2,諸生原憲貧3。稻粱求未足4,薏苡謗何頻5,五嶺炎蒸地6,三危放逐臣7。幾年遭鵩鳥8,獨位向麒麟9。

(此傷其高臥廬山而見污永王也。才若稱衡,貧同原憲,竟以偽命蒙謗,乃所遭之不幸。夜郎在南荒,故以五嶺、三危比之。遭鵬,慮身危。泣麟,歎道窮矣。)

1《文心雕龍》:「謝靈運才高辭盛,富艷難蹤。」2孔融《薦稱衡表》:「竊見處士平原稱衡,字正平,年二十四,淑質貞亮,英才卓躒。」3《家語》:原憲曰:「無財者謂之貧,學道而不能行者謂之病。若憲,貧也,非病也。」4《廣絕交論》:「分鴻騖之稻粱。」5《馬援傳》:援征交趾,載薏苡種還,人謗之,以為明珠大貝。陳子昂詩:「薏苡謗誰明。」6裴淵《廣州記》:大庾、始安、臨駕、桂陽、揭陽,為五嶺。王胄詩:「五嶺常炎郁。」庾信詩:「五月炎蒸氣。」7《山海經》:三危之山,廣圓百里,在鳥鼠山西,與岷山相接。《括地誌》:三危山,在沙州敦煌縣東南二十里,山有三峰,故曰三危。《孟子》:「殺三苗於三危。」夜郎,唐之曲州,即今雲南曲靖軍。陸機詩:「逐臣尚何有。」8賈誼為長沙王傅,有鵩集於捨隅,遂作《鵩鳥賦》。9《春秋》:「西狩獲麟。」《公羊傳》:孔子反袂拭面,涕沾袍曰:「吾道窮矣。」

蘇武元還漢1,黃公豈事秦2。楚筵辭醴日3,梁獄上書辰4。已用當時法,誰將此議陳?老吟秋月下,病起暮江濱。莫怪恩波隔5,乘搓與問律3。

(此痛其抱在莫伸,而流落潯江也。蘇武、黃公,言心本無他。辭醴,謂不受偽官。上書,謂力辯己冤,惜當時無與昭雪者。今老病秋江,而恩波終隔,故欲上問於蒼天耳。曰江濱,蓋赦後還潯陽也,非指初時系獄潯陽。新史謂夜郎還而系潯陽,與白之自敘不合。此章四段,各十句)。

1蘇武在匈奴十九年而還。2黃公,四皓之一,避秦入商山。3穆生辭醴,注見本卷。4漢鄒陽見怒於梁王,下獄,遂從獄中上書。太白《書懷》詩「半夜水軍來,尋陽滿旌旃。空名適自誤,迫脅上樓船。徒賜五百金,棄之若浮煙。辭官不受爵,翻滴夜郎天」,與此詩相發明。5丘遲時:「肅穆恩波被。」6宋之問詩:「明河可望不可親,願得乘搓一問津。」王嗣奭曰:此詩分明為李白作傳,其生平履歷備矣。白才高而狂,人或疑其乏保身之哲,公故為之剖白,如「未負幽棲志,兼全寵辱身」,及楚筵辭醴,梁獄上書數句,皆刻意辯明,與《贈王維》詩「一病緣明主,三年獨此心」相同,總不欲使才人含冤千載耳。盧世..謂是天壤間維持公道,保護元氣文字。

錢謙益曰:魯誾、黃鶴敘杜詩年譜,並云:開元二十五年後,客遊齊趙,從李白、高適過汴州,登吹台,而引《壯游》、《昔游》、《遣懷》三詩為證,皆非也。以《杜集》考之,《寄李十二》詩云:「乞歸優詔許,遇我夙心親。醉舞梁園夜,行歌泗水春。」則李之遇杜,在天寶三年乞歸之後,然後同為泗水之遊也。《東都贈李》詩云:「李侯金閨彥,脫身事幽討。亦有梁宋游,方期拾瑤草。」李陽冰《草堂集序》云:「天子知其不可留,乃賜金歸之。遂就從祖陳留採訪大使彥允,請北海高天師,授道笨於齊州紫極宮。」此所謂「脫身事幽討」也。曾鞏《序》云:「白,蜀郡人,初隱氓山,出居湖漢之間。南遊江淮,至楚,留雲夢者三年。去之齊魯,居詛株山竹溪。入吳,至長安,明皇召見,以為翰林供奉。頃之,不合去,北抵趙魏燕晉,西涉邠岐,歷商於,至洛陽。游梁最久。復之齊魯,南遊淮泗,再入吳,轉涉金陵,上秋浦,抵潯陽。」其記白游梁宋齊魯,在罷翰林之後,並與杜詩合。《魯城北同尋范十隱居》詩:「不願論簪笏,悠悠滄海情。」亦李去官後作之。《遣懷》詩:「往與高李輩,論文入酒壚。」《昔游》詩:「往者與高李,晚登單父台。」《壯游》則云:「放蕩齊趙間,袈馬頗清狂。春歌叢台上,冬獵青丘旁。蘇侯據鞍喜,忽如摧葛疆。」在齊趙,則雲蘇侯。在梁宋,則雲高李。其朋游固區以別矣。蘇侯注云:監門胄曹蘇預,即源明也。開元中,源明客居徐褒。天寶初,舉進士,詩獨舉蘇侯,知杜之遊齊趙在開元時,而高李不與也。以《李集》考之,《書情》則曰:「一朝去京闕,十載游梁園。」《梁園吟》則曰:「我浮黃雲去京闕,掛席欲進波連山。天長水闊難遠涉,訪古始及平台間。」此去官游梁宋之證,與杜禱合也。《單父東樓送族弟沈之秦》則去:「長安宮闕九天上,此地曾經為近臣。屈平憔悴滯江潭,亭伯流離放遼海。」《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則云:「醉別復兒日,登臨遍池台。何言石門路,重有金■開。」此知李游單父後,於魯郡石門與杜別也。單父至袞州,二百七十里,蓋公輩游梁宋後,復至魯郡,始言別也。以《高集》考之,《東徵賦》曰:「歲在甲申,秋窮季月。高子游梁既入,方適楚以超忽。望君門之悠哉,微先容以效拙。姑不隱而不仕,宜其沉淪而播越。」甲申,為天寶三載,蓋適解封丘尉之後,仍游梁宋,亦即李去翰林之年也。《登子賤琴堂賦詩序》云:「甲申歲,適登子賤琴堂。」即杜詩所謂「晚登單父台」也。以其時考之,天寶三載,杜在東都,四載,在齊州。斯其與高李游之日乎?李杜二公,先後游跡如此。年譜紕謬,不可不正。段柯古《西陽雜俎》載《堯詞別杜補闕》之詩,以為別甫,則宋人已知其謬矣。

-----------仇兆鰲 《杜詩詳注》-----------

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韻

唐代 古詩 《寄李十二白二十韻》 的詩作者是誰?

唐代 古詩 寄李十二白二十韻 的詩作者是詩人 杜甫

古詩 寄李十二白二十韻 有多少字?

古詩 寄李十二白二十韻 共200字。

詩句 昔年有狂客 下一句是什麼?

昔年有狂客,號爾謫仙人。

杜甫 的 寄李十二白二十韻 是什麼時候的詩?

杜甫 的 《寄李十二白二十韻》 是 唐代 的詩詞。

詩句 昔年有狂客,號爾謫仙人 出自哪一首詩?

昔年有狂客,號爾謫仙人 出自 唐代 古詩 《寄李十二白二十韻》。

唐代 詩人 杜甫 的古詩
唐代古詩《寄李十二白二十韻》杜甫
古詩大全
 
詩詞大全
詩詞詩句
各朝代的詩
詩歌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