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馮使君游六首·釣罾潭》詩文原文
【詩原文】
境靜江清無事時,紅旌畫鷁動漁磯。心期只是行春去,
日暮還應待鶴歸。風破綺霞山寺出,人歌白雪島花飛。
自憐亦在仙舟上,玉浪翻翻濺草衣。
《陪馮使君游六首·釣罾潭》
【詩文賞析】
【註釋】:
《釣罾潭》是一首春江獨釣的七律。「罾」(ZENG)是魚網的一種,俗稱扳罾;「罾潭」就是江中扳罾捕魚的深潭。選擇此處泛舟垂釣,正如船子和尚所授禪機那樣,「垂綸千尺,意在深潭」。因此,此詩除題首著一「釣」字和首聯以「漁磯」點題外,始終不在「釣」字上做文章,而只是一味渲染釣境的清幽靜雅和景物的優美迷人,造成仙境般的氛圍。
詩以「境靜江清無事時」領起,這個「境」自然是釣境和禪境的統一,或者說是以釣境為禪境,開頭便給人以超塵絕俗之感。「紅旌畫鷁動漁磯」一句點題,寫垂釣者把繪有彩鷁的釣船停在釣磯旁,船上的紅旗迎風飄動。一筆帶過,點到為止,魚情釣況一律略而不提。
貫休畢竟沒有船子和尚那麼超脫。他雖少年出家,身處唐末亂世,卻也曾遍訪侯門,廣事幹謁,因此於「無事時」之外尚有「有事」之時,也是很自然的。「心期只是行春去」就表明了他心中所想的事。古時太守於春季時巡視所管州縣,督促耕作曰「行春」。貫休沒當過太守,卻很關心太守的事。這與「日暮還應待鶴歸」當然是矛盾的。「白鶴」歷來就是得道成仙的象徵,佛家也以「鶴樹」指佛或佛寺。「待鶴歸」自是出家人本色,怎麼又想起「行春」之類的俗務呢?貫休就是這麼個人。他隱居杭州靈隱寺,曾懷詩拜訪吳越王錢鏐,詩有「滿堂花醉三千客,一劍霜寒十四州」之句。錢鏐有稱帝野心,要他把「十四州」改為「四十州」,才肯接見他。他回答說:「州亦難添,詩亦難改。余孤雲野鶴,何天不可飛?」說畢即拂袖而去。這個不正是表現了他「行春」與「待鶴」的內心矛盾嗎?
這種內心矛盾只有在垂釣如禪定的境界中才能消解。「風破綺霞山寺出,人歌白雪島花飛」,正是這位詩僧在大自然懷抱中求得心理平衡的形象化觀照。你看他:獨倚釣舟,靜心息慮,眼望美麗如繪的彩霞被風吹散,從高聳雲際的山寺旁流過;高歌一曲《陽春白雪》,雖然曲高和寡、知音難覓,卻也餘音裊裊,隨著小島上的落花迎風飛舞、迴旋蕩漾,豈不是飄飄欲仙了嗎?這一聯使人領悟了釣境美的極致。
尾聯「自憐亦在仙舟上,玉浪翻翻濺草衣」,正是詩僧自我解脫的心理寫真。他所追求的終究是一個仙字。從前文的「境靜江清」、「紅旌畫鷁」、「風破綺霞」、「人歌白雪」,到結尾的「玉浪翻翻」,所有意象凝結為「仙舟」的感受。這是禪心獨悟的感受,野鶴孤雲別有天的感受。
--李旦初
http://gentwu.diy.163.com/doc/shi/dzt.htm
問唐朝 古詩 《陪馮使君游六首·釣罾潭》 的作者是誰?
答唐朝 詩文 陪馮使君游六首·釣罾潭 的作者是 貫休。
問詩句 境靜江清無事時 下一句是什麼?
答境靜江清無事時,紅旌畫鷁動漁磯。
問唐朝 詩文 陪馮使君游六首·釣罾潭 的出處
答古詩 陪馮使君游六首·釣罾潭 的出處:
全唐詩:卷837-8
問貫休 的 陪馮使君游六首·釣罾潭 是哪個朝代的詩?
答貫休 的 《陪馮使君游六首·釣罾潭》 是 唐朝 的詩詞。
問詩句 境靜江清無事時,紅旌畫鷁動漁磯 出自哪首詩?
答境靜江清無事時,紅旌畫鷁動漁磯 出自 唐朝 的詩 《陪馮使君游六首·釣罾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