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無家別》寂寞天寶後,園廬但蒿藜

古詩查詢

請輸入古詩關鍵詞:

查詢範圍:    

請輸入查詢關鍵詞,例如:無家別

無家別古詩原文

無家別》古詩文

【詩原文】

寂寞天寶後,園廬但蒿藜。

我裡百餘家,世亂各東西。

存者無消息,死者為塵泥。

賤子因陣敗,歸來尋舊蹊。

人行見空巷,日瘦氣慘淒。

但對狐與狸,豎毛怒我啼。

四鄰何所有,一二老寡妻。

宿鳥戀本枝,安辭且窮棲。

方春獨荷鋤,日暮還灌畦。

縣吏知我至,召令習鼓鞞。

雖從本州役,內顧無所攜。

近行止一身,遠去終轉迷。

家鄉既蕩盡,遠近理亦齊。

永痛長病母,五年委溝谿。

生我不得力,終身兩酸嘶。

人生無家別,何以為烝黎。

無家別古詩的意思

無家別

【古詩解釋】

《無家別》和「三別」中的其他兩篇一樣,敘事詩的「敘述人」不是作者,而是詩中的主人公。這個主人公是又一次被征去當兵的獨身漢,既無人為他送別,又無人可以告別,然而在踏上征途之際,依然情不自禁地自言自語,彷彿是對老天爺訴說他無家可別的悲哀。

從開頭至「一二老寡妻」共十四句,總寫亂後回鄉所見,而以「賤子因陣敗,歸來尋舊蹊」兩句插在中間,將這一大段隔成兩個小段。前一小段,以追敘發端,寫那個自稱「賤子」的軍人回鄉之後,看見自己的家鄉面目全非,一片荒涼,於是撫今憶昔,概括地訴說了家鄉的今昔變化。「寂寞天寶後,園廬但蒿藜」,這兩句正面寫今,但背後已藏著昔。「天寶後」如此,那麼天寶前怎樣呢?於是自然地引出下兩句。那時候「我裡百餘家」,應是園廬相望,雞犬相聞,當然並不寂寞;「天寶後」則遭逢世亂,居人各自東西,園廬荒廢,蒿藜(野草)叢生,自然就寂寞了。一起頭就用「寂寞」二字,渲染滿目蕭條的景象,表現出主人公觸目傷懷的悲涼心情,為全詩定了基調。「世亂」二字與「天寶後」呼應,寫出了今昔變化的原因,也點明了「無家」可「別」的根源。「存者無消息,死者為塵泥」兩句,緊承「世亂各東西」而來,如聞「我」的歎息之聲,強烈地表現了主人公的悲傷情緒。

前一小段概括全貌,後一小段則描寫細節,而以「賤子因陣敗,歸來尋舊蹊」承前啟後,作為過渡。「尋」字刻畫入微,「舊」字含意深廣。家鄉的「舊蹊」走過千百趟,閉著眼都不會迷路,如今卻要「尋」,見得已非舊時面貌,早被蒿藜淹沒了。「舊」字追昔,應「我裡百餘家」;「尋」字撫今,應「園廬但蒿藜」。「久行見空巷,日瘦氣慘淒。但對狐與狸,豎毛怒我啼。四鄰何所有,一二老寡妻」,寫「賤子」由接近村莊到進入村巷,訪問四鄰。「久行」承「尋舊蹊」來,傳「尋」字之神。距離不遠而需久行,見得舊蹊極難辨認,尋來尋去,繞了許多彎路。「空巷」言其無人,應「世亂各東西」。「日瘦氣慘淒」一句,用擬人化手法融景入情,烘托出主人公「見空巷」時的淒慘心境。「但對狐與狸」的「但」字,與前面的「空」字照應。當年「百餘家」聚居,村巷中人來人往,笑語喧闐;如今卻只與狐狸相對。而那些「狐與狸」竟反客為主,一見「我」就脊毛直豎,衝著我怒叫,好像責怪「我」不該闖入它們的家園。遍訪四鄰,發現只有「一二老寡妻」還活著!見到她們,自然有許多話要問要說,但杜甫卻把這些全省略了,給讀者留下了馳騁想像的空間。而當讀到後面的「永痛長病母,五年委溝溪」時,就不難想見與「老寡妻」問答的內容和彼此激動的表情。

「宿鳥戀本枝,安辭且窮棲。方春獨荷鋤,日暮還灌畦。」──這在結構上自成一段,寫主人公回鄉後的生活。前兩句,以宿鳥為喻,表現了留戀鄉土的感情。後兩句,寫主人公懷著悲哀的感情又開始了披星戴月的辛勤勞動,希望能在家鄉活下去,不管多麼貧困和狐獨!

最後一段,寫無家而又別離。「縣吏知我至,召令習鼓鞞」,波瀾忽起。以下六句,層層轉折。「雖從本州役,內顧無所攜」,這是第一層轉折;上句自幸,下句自傷。這次雖然在本州服役,但內顧一無所有,既無人為「我」送行,又無東西可攜帶,怎能不令「我」傷心!「近行止一身,遠去終轉迷」,這是第二層轉折。「近行」孑然一身,已令人傷感;但既然當兵,將來終歸要遠去前線的,真是前途迷茫,未知葬身何處!「家鄉既蕩盡,遠近理亦齊」,這是第三層轉折。回頭一想,家鄉已經蕩然一空,「近行」、「遠去」,又有什麼差別!六句詩抑揚頓挫,層層深入,細緻入微地描寫了主人公聽到召令之後的心理變化。如劉辰翁所說:「寫至此,可以泣鬼神矣!」(見楊倫《杜詩鏡銓》引)沈德潛在講到杜甫「獨開生面」的表現手法時指出:「……又有透過一層法。如《無家別》篇中云:『縣吏知我至,召令習鼓鞞。』無家客而遣之從征,極不堪事也;然明說不堪,其味便淺。此云『家鄉既蕩盡,遠近理亦齊』,轉作曠達,彌見沉痛矣。」

「永痛長病母,五年委溝溪。生我不得力,終身兩酸嘶。」儘管強作達觀,自寬自解,而最悲痛的事終於湧上心頭:前次應徵之前就已長期臥病的老娘在「我」五年從軍期間死去了!死後又得不到「我」的埋葬,以致委骨溝溪!這使「我」一輩子都難過。這幾句,極寫母亡之痛、家破之慘。於是緊扣題目,以反詰語作結:「人生無家別,何以為蒸黎!」──已經沒有家,還要抓走,叫人怎樣做老百姓呢?

詩題「無家別」,第一大段寫亂後回鄉所見,以主人公行近村莊、進入村巷劃分層次,由遠及近,有條不紊。遠景只概括全貌,近景則描寫細節。第三大段寫主人公心理活動,又分幾層轉折,愈轉愈深,刻畫入微。層次清晰,結構謹嚴。詩人還善用簡煉、形象的語言,寫富有特徵性的事物。詩中「園廬但蒿藜」、「但對狐與狸」,概括性更強。「蒿藜」、「狐狸」,在這裡是富有特徵性的事物。誰能容忍在自己的房院田園中長滿蒿藜?在人煙稠密的村莊裡,狐狸又怎敢橫行無忌?「園廬但蒿藜」、「但對狐與狸」,僅僅十個字,就把人煙滅絕、田廬荒廢的慘象活畫了出來。其他如「四鄰何所有?一二老寡妻」,也是富有特徵性的。正因為是「老寡妻」,所以還能在那裡苟延殘喘。稍能派上用場的,如果不是事前逃走,就必然被官府抓走。詩中的主人公不是剛一回村,就又被抓走了嗎?詩用第一人稱,讓主人公直接出面,對讀者訴說他的所見、所遇、所感,因而不僅通過人物的主觀抒情表現了人物的心理狀態,而且通過環境描寫也反映了人物的思想感情。幾年前被官府抓去當兵的「我」死裡逃生,好容易回到故鄉,滿以為可以和骨肉鄰里相聚了;然而事與願違,看見的是一片「蒿藜」,走進的是一條「空巷」,遇到的是豎毛怒叫的狐狸,……真是滿目淒涼,百感交集!於是連日頭看上去也消瘦了。「日」無所謂肥瘦,由於自己心情悲涼,因而看見日光黯淡,景象淒慘。正因為情景交融,人物塑造與環境描寫結合,所以能在短短的篇幅裡塑造出一個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反映出當時戰區人民的共同遭遇,對統治者的殘暴、腐朽,進行了有力的鞭撻。

鄭東甫在《杜詩鈔》裡說這首《無家別》「刺不恤窮民也」。浦起龍在《讀杜心解》裡說:「『何以為蒸黎?』可作六篇(指《三吏》《三別》)總結。反其言以相質,直可云:『何以為民上?』」──意思是:把百姓逼到沒法做百姓的境地,又怎樣做百姓的主子呢?看起來,這兩位封建時代的杜詩研究者對《無家別》的思想意義的理解,倒是值得參考的。  

(霍松林)

----------------------------------------------

《詩》:「樂子之無家。」【黃生注】詩言內顧,無妻也;言永痛,無母也。母亡妻去,曲盡無家之慘。

寂寞天寶後1,園廬但蒿藜2。我裡百餘家,世亂各東西3。存者無消息4,死者為塵泥。賤子因陣敗5,歸來尋舊蹊。

(通章代為征之語。首言亂後歸鄉,景情並敘。)

1謝朓詩:「寂寞市朝變。」2《前漢·郊祀志》:「嘉禾不生,蓬蒿藜旁茂焉。」3謝朓箋:「歧路東西,或以嗚悒。」4薛道衡詩:「一去無消息。」5鮑照詩:「賤子歌一言。」敗歸,謂鄴城之敗。

久行見空巷,日瘦氣慘淒1。但對狐與狸2,豎毛怒我啼。四鄰何所有3,一二老寡妻4。宿鳥戀本枝5,安辭且窮棲。方春獨荷鋤6。日暮還灌畦7。縣吏知我至,召令習鼓鞞8。

(此段敘事,言歸而無家也。上六,說故里荒涼之狀。下六,說暫歸旋役之苦。日瘦,謂日色無光,氣象慘淒)。

1《前漢·劉向傳》:「寒日青無光。」《楚辭》:「霜露慘淒而交下。」2《本章》:「狐形似狸而黃,善能為魅。」3《記》:「修其班制,以與四鄰交。」4《漢書·元後傳》:「漢家老寡婦,旦暮且死。」潘岳《關中記》:「夫行妻寡。」5洙曰:人情之戀故鄉,猶鳥之戀本枝,雖窮棲且安辭矣。《獨曲歌》:「宿鳥縱橫飛。」6江淹詩:「雖有荷鋤倦。」7顏延之《陶徽士誄》:「灌畦鬻蔬,為供魚菽之祭。」《說文》:「田五十畝為畦。」8《記》:「君子聽鼓鼙之聲,則思將帥之臣。」《說文》:「鼓,騎鼓也。」鼙,與鞞同。

雖從本州役1,內顧無所攜2。近行止一身,遠去終轉迷。家鄉既蕩盡3,遠近理亦齊。永痛長病母,五年委溝溪4。生我不得力5,終身兩酸嘶6。人生無家別,何以為蒸黎7。

(此段敘情,言無家又別也。上六,傷隻身之莫依。下六,痛親亡之不見。上章結出報國之忠,此章結出思親之孝,俱有關於大倫。杜詩有數句疊用開闔者,如雲從役本州,幸之也。內無所攜,傷之也。隻身近行,非比遠去,又以本州為幸矣。家鄉既盡,遠近齊等,即在本州亦傷矣。語意輾轉悲痛。無所攜,無與離別者。終轉迷,言往無定所。兩酸嘶,謂母子飲恨。為蒸黎,不得比於人數也。此章八句起,後兩段各十二句。)

1盧諶詩:「豈謂鄉曲譽,謬充本州役。」2左思詩:「內顧無斗儲。」宋袁淑議:「勢必攜離。」3謝靈運詩:「家鄉皆掃盡。」4自天寶十四載至乾元元年,亂經五年矣。《爾雅》:「水注川曰溪,注溪曰谷,注谷曰溝。」5《詩》,「生我劬勞。」6陸厥詩:「酸嘶度揚越。」7《詩》:「天生蒸民。」毛萇曰:「蒸,眾也。」裴秀詩:「穆穆我後,矜茲蒸黎。」朱子《詩傳》:「黎,黑也,猶秦言黔首。」盧元昌曰:先王以六族安萬民,使民有室家之樂。今新安無丁,石壕遣嫗,新婚有怨曠之夫婦,垂老痛陣亡之子孫,至戰敗逃歸者,又復不免。河北生靈,幾於靡有孑遺矣。唐之危而不亡者,賴太宗德澤在人,而思明自殞於蕭牆耳。

唐人作詩,多言遣戍從軍之苦,而宋元以下無聞焉。蓋唐用府兵,兵即取之於民,故有別離室家,遠罹鋒鏑,及親朋送行,歷歷悲慘之情。宋明之師,或用召募,或用屯軍,出征臨戰,皆其身所習熟,而分所當為者,故詩人亦不復為哀苦之吟矣。

王嗣奭曰:上數幸詩,非親見不能作,他人雖親見亦不能作。公往來東都,目擊成詩,若有神使之,遂下千年之淚。又曰:《新安》,憫中男也,其詞如慈母保赤。《石壕》作者婦語,《新婚》作新歸語,《垂老》、《無家》,其苦自知而不能自達,一一刻畫宛然,同工異曲;隨物賦形,真造化手也。

-----------仇兆鰲 《杜詩詳注》-----------

杜甫《無家別

唐代 古詩 《無家別》 的詩作者是誰?

唐代 古詩 無家別 的詩作者是詩人 杜甫

古詩 無家別 有多少字?

古詩 無家別 共160字。

詩句 寂寞天寶後 下一句是什麼?

寂寞天寶後,園廬但蒿藜。

杜甫 的 無家別 是什麼時候的詩?

杜甫 的 《無家別》 是 唐代 的詩詞。

詩句 寂寞天寶後,園廬但蒿藜 出自哪一首詩?

寂寞天寶後,園廬但蒿藜 出自 唐代 古詩 《無家別》。

唐代 詩人 杜甫 的古詩
唐代古詩《無家別》杜甫
古詩大全
 
詩詞大全
詩詞詩句
各朝代的詩
詩歌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