灞岸晴來送別頻,相偎相倚不勝春出處哪首詩 - 《柳》羅隱

詩辭查詢

請輸入詩辭關鍵詞:

查詢範圍:    

請輸入查詢關鍵詞,例如:中秋

柳詩辭原文

》詩文原文

【詩原文】

灞岸晴來送別頻,相偎相倚不勝春。

自家飛絮猶無定,爭解垂絲絆路人。

詩詞《》詩文註釋

【詩文賞析】

【註釋】:

這首詠柳七絕是寫暮春晴日長安城外、灞水岸邊的送別情景的。不過它不是寫自己送別,而是議論他人送別;不是議論一般的夫妻或親友離別相送,而是有感於倡女送別相好的纏綿情景。而這一切,又不是以直寫的方式出現,而是運用比興的手法,托物寫人,借助春柳的形象來表現,因而較之一般的送別詩,這首詠柳詩在思想和藝術上都很有新意。

詩題曰「柳」,即是詠柳,因而通篇用賦,但又有比興。它的比興手法用得靈活巧妙,若即若離,亦比亦興。首句即景興起,賦而興,以送別帶出柳;晴和的春日,灞水橋邊,一批又一批的離人,折柳送別。次句寫柳條依拂,相偎相倚,比喻顯豁,又興起後兩句的感慨。「相偎相倚」,寫出春風中垂柳婀娜姿態,更使人想見青年男女臨別時親暱、難捨的情景。他們別情依依,不勝春意纏綿。然而他們不像親友,更不類夫妻,似乎是熱戀的情侶,還彷彿彼此明白別後再無會期,要享盡這臨別前的每刻春光。明眼人一看便知,這是倡女送別相好客人。後二句,感慨飛絮無定和柳條纏人,賦柳而喻人,點出暮春季節,點破送別雙方的身份。詩人以「飛絮無定」,暗喻這種女子自身的命運歸宿都掌握不了,又以「垂絲絆路人」,指出她們不能、也不懂得那些過路客人的心情,用纏綿的情絲是留不住的。「爭」通「怎」,末句一作「爭把長條絆得人」,語意略同,更直截點出她們是青樓倡女。總起來說,詩意是在調侃這些身不由己的倡女,可憐她們徒然地賣弄風情,然而詩人的態度是同情的,委婉的,有一種難名的感喟在其中。

在唐代,士子和倡女是繁華都市中的兩種比較活躍的階層。他們之間的等級地位迥別,卻有種種聯繫,許多韻事;更有某種共同命運,類似遭遇。《琵琶行》裡那位「老大嫁作商人婦」的長安名妓和身為「江州司馬」的長安才子白居易,有著「同是天涯淪落人」的類似遭遇和命運。在這首《柳》中,羅隱有意無意地在嘲弄他人邂逅離別之中,流露一種自我解嘲的苦澀情調。詩人雖然感慨倡女身不由己,但他也懂得自己的命運同樣不由自主,前途「可能俱是不如人」(羅隱《贈妓雲英》)。所以在那飛絮無定、柳絲纏人的意象中,寄托的不只是倡女自家與所別路人的命運遭遇,而是包括詩人自己在內的所有「天涯淪落人」的不幸,是一種對人生甘苦的深沉的喟歎。

這首詩句句賦柳,而句句比人,暗喻貼切,用意明顯,同時由比而興,引出議論。所以賦柳,喻人,描寫,議論,筆到意到,渾然融合,發人興味。在唐人詠柳絕句中,亦自獨具一格。

(倪其心)

羅隱《》詩詞

唐朝 古詩 《柳》 的作者是誰?

唐朝 詩文 柳 的作者是 羅隱

詩句 灞岸晴來送別頻 下一句是什麼?

灞岸晴來送別頻,相偎相倚不勝春。

唐朝 詩文 的出處

古詩 柳 的出處:

全唐詩:卷657-36

羅隱 的 是哪個朝代的詩?

羅隱 的 《柳》 是 唐朝 的詩詞。

詩句 灞岸晴來送別頻,相偎相倚不勝春 出自哪首詩?

灞岸晴來送別頻,相偎相倚不勝春 出自 唐朝 的詩 《柳》。

唐朝 詩人 羅隱 的詩文
唐朝詩辭《柳》羅隱
古詩大全
 
詩詞大全
詩詞詩句
各朝代的詩
詩歌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