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嘉貞,蒲州猗氏人。以五經舉,補平鄉尉。則天召見,與語大悅,擢監察御史,累遷中書舍人。開元中,拜中書令,後出為定州刺史,知北平軍事。將行,上自賦詩,詔百僚出餞於上東門外。嘉貞至州,於恆岳廟中立頌,自為文書石。累封河東侯。詩三首。
唐蒲州猗氏(今山西臨猗)人,生於唐高宗麟德二年(665年),死於唐玄宗開元十七年(729年)。他歷仕武則天、唐睿宗、中宗和玄宗四朝,官至中書令,累封河東侯,是唐朝頗有影響的大臣。
生平
武則天垂拱元年(685年),中明經舉,初補授平鄉(今河北南部、滏陽河流域)縣尉。不久,因受案件牽連貶官回鄉。
武則天長安年間(701一704年),侍御史張循憲為採訪使巡查河東(今山西永濟縣西南蒲州鎮),遇事棘手,難於斷決,即向當地官吏徵詢賢才。當地官吏就將張嘉貞推薦給他。張循憲當即召見張嘉貞,並把自己的難處向他講了。張嘉貞聽後,不但對事情進行了透徹的分折,還提出了得當的解決辦法,這完全出乎張循憲的意料。接著,張循憲又讓張嘉貞將此事的原委及解決辦法寫成奏章。張嘉貞下筆敏速,文詞優美,更使張循憲感到吃驚。
張循憲回朝後向武則天推薦了張嘉貞。武則天經過考慮特在內殿召見張嘉貞。張嘉貞形偉貌秀,舉止大方,侃侃而談,頗得武則天的好感,不久,即拜張嘉貞為監察御史。張循憲也因舉薦人才有功提升為司勳郎中。監察任後,張嘉貞遷兵部員外郎。當時兵部待處理的請功狀很多,對此,他經過認真考慮,一一作了妥當處理,不到10天,滯留文書就全不見了。兵部任後,張嘉貞任中書舍人,又出任梁、秦二州都督,及并州長史等職。
唐玄宗即位後,張嘉貞以并州長史的身份入京奏報其任職情況。唐玄宗經過核實,對張嘉貞的政績非常讚賞,多次加以慰勞。這時,張嘉貞乘機向唐玄宗奏請將他與弟嘉祐調遷到相近地區。時張嘉祐為鄯州(今青海樂都)別駕,唐玄宗允准了張嘉貞的請求,特調張嘉祐與張嘉貞所在并州(今山西太原市)相鄰的忻州(今山西忻州市)做官。按唐朝規定:兄弟不可在相鄰的地區任職,唐玄宗的這種安排在當時是對官吏很高的優寵。
唐玄宗初年,後突厥勢衰,部族離散,紛紛降附唐朝,被允遷到太原以北的很多。為此張嘉貞上奏朝廷請求設置軍鎮,管轄突厥新附部落,朝廷准許了這一建議,在并州設置天兵軍,以張嘉貞為節度使。
開元六年(718年),張嘉貞又入朝奏事。值此,有人向唐玄宗告發張嘉貞在天兵軍奢侈僭越,貪贓行賄,唐玄宗當即派人前去調查,結果並無此事。唐玄宗要判原告反坐之罪,張嘉貞認為這樣塞進言人之路,即上奏赦免其罪。從此,唐玄宗對張嘉貞更加賞識,並想起用他為宰相。張嘉貞當仁不讓,還奏說:「今志力方壯,是效命之秋,更三數年,即衰老無能為也。惟陛下早垂任使,死且不憚。」
開元八年(720年),執政大臣宋璟、蘇頗去職。唐玄宗提升張嘉貞為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數月後又加封銀青光祿大夫,遷中書令(即宰相)。張嘉貞理政善於決斷,辦事機敏迅速,並長於奏對,但失於剛愎自用,又脾氣急躁,也常遭人議論。
開元十年(722年),唐玄宗駕幸東都洛陽,張嘉貞隨往。這時,洛陽主簿王鈞為了當御史,特討好張嘉貞,為他在洛陽修住宅。結果事情敗露,唐玄宗非常氣憤,命於朝堂將王鈞當眾打死。張嘉貞怕事情牽連自己,又私下催促行刑者速刑以滅口,之後將罪責都推到御史大夫韋抗、中丞韋慮心身上,結果他倆均受到處罰。
問唐代 詩人 張嘉貞的詩詞代表作 有哪些?
答唐代 詩人 張嘉貞的詩辭代表作 包括:
《奉和早登太行山中言志應制》《恩敕尚書省僚宴昆明池應制》《奉和聖制送張說巡邊》《句》。
問張嘉貞是哪朝的人?
答張嘉貞 是 唐代 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