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崇,初名元崇,又名元之,陝州人。貞觀中,應下筆成章舉,授濮州司倉,五遷夏官郎中。時契丹擾河北,軍機填委,元崇剖析若流,則天奇之,超遷夏官侍郎,尋同鳳閣鸞台平章事。中宗朝,出為刺史。睿宗立,拜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進中書令,後復貶刺史。先天中,還為尚書。知政事,遷紫微令。開元中,與盧懷慎、源乾曜同居宰執。崇獨當重任,明於庶務,斷割不滯,號稱名相。尋薦宋璟自代,以開府儀同三司罷政,仍五日一參,入閣供奉。集十卷,今存詩六首。
姚崇(公元650年-公元721年)本名元崇,字元之,避唐玄宗「開元」年號諱,改名姚崇。父姚懿,曾任硤石縣令,祖籍江蘇吳興,因先輩世代在陝州為官,遂定居陝州硤石(今屬陝縣硤石鄉)。崇出身於官僚家庭。年輕時喜好逸樂,年長以後,才刻苦讀書,大器晚成。歷任武則天、唐睿宗、唐玄宗三朝宰相,有「救時宰相」之稱,是中國歷史上的著名宰相。特別是在玄宗朝早期為相,對「開元之治」貢獻尤多,影響極為深遠。
生平
姚崇,唐高宗永徽元年(650)出生於陝州一個武將之家,是顯赫的吳興姚氏第二十一世孫,高祖姚宣業任南朝梁陳征東大將軍,屢建奇功,武帝最倚重之。曾祖姚安仁仕隋任青、汾二州刺史,為官清廉,秉公無私,遠圖膺錫,大名垂休。祖父姚祥任懷州長史,檢校函谷關都尉。父親姚懿仕唐任嶲州都督,贈幽州都督吏部尚書,文獻公。姚崇二十歲時,父親病故,隨母親遷回汝州梁縣廣成外婆家。
廣成澤在汝州西六十里,是東都洛陽外圍的一處名勝。東漢朝廷曾將這裡闢為宮苑,供皇帝遊獵娛樂。姚崇繼承了父親的尚武遺風,每日以習武為功課,經常同鄉里少年一起到山野射獵比武。十數年堅持不懈的鍛煉,煉就一身強健的體魄和勇猛無畏的精神,諸般兵器無所不通。後來飽學之士張憬藏遊學路經廣成,落腳姚崇家,見姚崇氣宇軒昂,眼神裡透出一股靈氣,非一般山村野夫可比,但與之交談起來卻感到他知識貧乏,文理欠通,力勸姚崇好好讀書,增長識見,並鼓勵說:「廣成是上古賢人廣成子所居之地,黃帝曾問道於廣成子。你將來當以文才顯名,很可能作到宰相一級大官,不要自暴自棄,要好自為之!」從此,姚崇潛心修文,刻苦攻讀,學業大進,參加科舉,考中進士,步入政壇,先後做了三次宰相。
姚崇自幼受父影響,孜孜好學,胸懷大志。長大入朝論政,答對如流,且下筆成章,得到武則天的賞識,初拜侍郎(四品官),後連續陞遷,成為武則天、中宗(李顯)、睿宗(李旦)、玄宗(李隆基)四朝宰相,是中國封建史上一位傑出的政治家。
武則天晚年,姚祟因參與擁立中宗(李顯)復位而受排斥。睿宗在位時,又因建議太平公主退居東都(洛陽),以削弱公主權力而遭受貶職。玄宗繼帝位後,召回姚崇復職。他敢於革新,一心輔佐玄宗力除弊政,向玄宗提出:「精簡刑法,行仁恕之政;疏遠侯臣,不聽誣陷之詞;限制女寵,禁止宦官貴戚干預朝政;減輕苛稅,以利民生;待臣以禮,不得任意屠戮無辜」等許多好建議,為當時的政治安定、生產發展、文化繁榮做出了積極的貢獻。開元四年(公元716年)十二月;因兒子受人饋贈,加上他的中書主書趙誨因受外族人賄賂被玄宗定為死罪姚崇設法減輕其罪責,招致玄宗不滿,他感到自己再居相位不妥,遂主動申請迴避。與此同時,舉薦比他小13歲的宋璟取代宰相職務。
開元八年(公元720年),玄宗授姚祟太師、太保(正一品)最高虛街,他以年老多病辭而不受。開元九年(公元721年)九月丁未(初三)日(9月28日)姚崇病駕,終年72歲。姚崇一生不敬神,不信鬼,不以官高而凌下,不以位尊而專橫。雖多次被貶斥,仍能赤膽忠心,敢言直諫,視天下為已任,深受後人敬仰。
姚崇入朝做事,負責理案刑獄,正值武則天時嚴刑峻法橫生,他執法公正,把許多人從冤獄中解放出來,引起朝野注目,官職連續晉陞。公元698年,武則天破格提升他為尚書,兼相王李旦府長史。五年後,因對罪武則天內寵張易之、張昌宗兄弟,被借突厥犯境這之際調任安撫大使。臨行推薦了張柬之任宰相。705年,武則天病重,姚崇從邊關回京,同張柬之密謀殺死了張氏兄弟,逼武則天讓位給太子顯。李顯復位,以姚、張為宰相,因姚有功,加封為梁縣侯。中宗繼位,武家勢力十分強大,姚崇沒有按受相位,以種種借口出任亳州刺史。之後出現了《大名宮詞》中張柬之被殺、武三思和韋後掌權,太子殺死武三思,韋後和安樂公主毒死中宗掌握朝中大權,李隆基發動政變殺死韋後擁李旦繼位的宮廷權力爭鬥。姚崇倖免於難。
李旦繼位後,於公元710年,拜姚崇為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第二次當了宰相。因太平公主想走母親的道路,掌握大權。姚崇向李旦建議將太平公主安置洛陽,諸王派往各州,確保東宮李隆基之位。昏庸的睿宗李旦如實轉告太平公主,使事情敗露。李隆基為爭取主動,以姚調撥兄妹關係為由,貶姚崇為地方官。這任宰相在職還不到一年。
開元元年(公元713年),唐玄宗繼位消滅了太平公主的黨羽,鞏固了地位,決定起用姚崇為相。十月,唐玄宗在驪山下舉行盛大閱兵式,參加的有二十萬軍隊,旗幟相連五十餘里,但軍容不整,秩序紊亂。看到這種情況,玄宗大怒,下令把閱兵式總指揮宰相兼兵部尚書郭元振罷官流放。召姚崇速赴驪山行營。姚崇趕到驪山時,玄宗正遊獵於渭河之濱。玄宗問姚崇:「卿頗知獵否?」姚崇回答:「臣少孤,年二十居廣成澤,目不知書,唯以射獵為事。四十歲方遇張憬藏,謂臣當以文學備位宰相,無為自棄。爾來折節讀書,今雖官位過忝,至於馳射,老而猶能。」於是指揮卒伍,呼鷹放犬,投槍射箭,進退有序。玄宗很稱意,即拜姚崇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代替郭元振做宰相。
姚崇出任宰相後,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向唐玄宗建議改除武則天晚年以來十幾年間混亂政治的積弊十種。主要是罷免冗官,行法自近,禁絕賄賂等。玄宗很爽快地全盤採納,並全力支持姚崇逐條落實。姚崇任宰相三年,實行了選賢任能、獎勵清廉、精簡機構、裁減沉員、懲治貪官、愛護百姓的清明政治,為「開元盛世」奠定了的基礎。姚崇被譽為「救時宰相」,與唐太宗時的房玄齡、杜如晦並稱為賢相。
開元九年(公元721年)九月丁未(初三)日(9月28日)姚崇去世,享年72歲。當時國家經濟比較好,社會上特別是官吏中厚葬成風。姚崇對這一風氣極為反感,去世前留下遺囑:不准崇佛敬道,不准厚葬,只給他穿平常的衣服,不要抄經寫像。並告誡子孫去世後也要照他的囑咐去做,成為家法。姚崇節儉辦後事的故事被後人傳為佳話。
姚崇死後,葬汝州梁縣。墓塚在今汝陽縣境內。
姚崇,原名元崇,字元之,武則天時,因與一反叛突厥人同名,故而以字行(有的說是改名元之)。開元元年(713年),因避年號諱,又改名崇。陝州硤石(治所在今河南省三門峽市東南)人,永徽元年(650年)生。歷事武則天、唐中宗、睿宗、玄宗諸朝,任宰相,多次出任地方長官,為唐朝前期一名臣。開元九年(721年)卒。
問唐代 詩人 姚崇的詩詞代表作 有哪些?
答唐代 詩人 姚崇的詩辭代表作 包括:
《奉和聖制夏日游石淙山》《句》《秋夜望月》《夜渡江》《郊廟歌辭。享龍池樂章。第一章》《故洛陽城侍宴應制》《春日洛陽城侍宴》。
問姚崇是哪朝的人?
答姚崇 是 唐代 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