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出處哪首詩 - 《終南望余雪》祖詠

詩辭查詢

請輸入詩辭關鍵詞:

查詢範圍:    

請輸入查詢關鍵詞,例如:中秋

終南望余雪詩辭原文

終南望余雪》詩文原文

【詩原文】

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

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

詩詞《終南望余雪》詩文註釋

終南望余雪

【詩文賞析】

【註解】:

1、終南:山名,在陝西省西安市南面。

2、林表:林梢。

3、霽色:雨後的陽光。

【韻譯】:

終南山的北面,山色多麼秀美;

峰頂上的積雪,似乎浮在雲端。

雨雪晴後,樹林表面一片明亮;

暮色漸生,城中覺得更冷更寒。

【評析】:

據《唐詩紀事》卷二十記載,這是作者在長安的應試詩。詩寫遙望積雪,頓覺雪

霽之後,暮寒驟增;景色雖好,不知多少寒士受凍。詠物寄情,意在言外;清新明

朗,樸實俏麗。

--引自"超純齋詩詞"bookbest.163.net翻譯、評析:劉建勳

【簡析】:

通過山與陽光的向背表現了各處不同的景象,又聯想到山頭的積雪消融後,叢林明亮,低處的城中反會增寒,使詩達到全新的境界。

據《唐詩紀事》卷二十記載,這首詩是祖詠在長安應試時作的。按照規定,應該作成一首六韻十二句的五言排律,但他只寫了這四句就交卷。有人問他為什麼,他說:「意思已經完滿了。」這真是無話即短,不必畫蛇添足。

題意是望終南餘雪。從長安城中遙望終南山,所見的自然是它的「陰嶺」(山北叫「陰」);而且,惟其「陰」,才有「餘雪」。「陰」字下得很確切。「秀」是望中所得的印象,既讚頌了終南山,又引出下句。「積雪浮雲端」,就是「終南陰嶺秀」的具體內容。這個「副字下得多生動!自然,積雪不可能浮在雲端。這是說:終南山的陰嶺高出雲端,積雪未化。雲,總是流動的;而高出雲端的積雪又在陽光照耀下寒光閃閃,不正給人以「副的感覺嗎?讀者也許要說:「這裡並沒有提到陽光呀1是的,這裡是沒有提,但下句卻作了補充。「林表明霽色」中的「霽色」,指的就是雨雪初晴時的陽光給「林表」塗上的色彩。

「明」字當然下得好,但「霽」字更重要。作者寫的是從長安遙望終南餘雪的情景。終南山距長安城南約六十華里,從長安城中遙望終南山,陰天固然看不清,就是在大晴天,一般看到的也是籠罩終南山的濛濛霧靄;只有在雨雪初晴之時,才能看清它的真面目。賈島的《望(終南)山》詩裡是這樣寫的:「日日雨不斷,愁殺望山人。天事不可長,勁風來如奔。陰霾一似掃,浩翠瀉國門。長安百萬家,家家張屏新。」久雨新晴,終南山翠色慾流,長安百萬家,家家門前張開一面新嶄嶄的屏風,多好看!唐時如此,現在仍如此,久住西安的人,都有這樣的經驗。所以,如果寫從長安城中望終南餘雪而不用一個「霽」字,卻說望見終南陰嶺的餘雪如何如何,那就不是客觀真實了。

祖詠不僅用了「霽」,而且選擇的是夕陽西下之時的「霽」。怎見得?他說「林表明霽色」,而不說山腳、山腰或林下「明霽色」,這是很費推敲的。「林表」承「終南陰嶺」而來,自然在終南高處。只有終南高處的林表才明霽色,表明西山已銜半邊日,落日的餘光平射過來,染紅了林表,不用說也照亮了浮在雲端的積雪。而結句的「暮」字,也已經呼之欲出了。

前三句,寫「望」中所見;末一句,寫「望」中所感。俗諺有云:「下雪不冷消雪冷」;又云:「日暮天寒」。一場雪後,只有終南陰嶺尚餘積雪,其他地方的雪正在消融,吸收了大量的熱,自然要寒一些;日暮之時,又比白天寒;望終南餘雪,寒光閃耀,就令人更增寒意。做望終南餘雪的題目,寫到因望餘雪而增加了寒冷的感覺,意思的確完滿了;何必死守清規戎律,再湊幾句呢?

王士稹在《漁洋詩話》捲上裡,把這首詩和陶潛的「傾耳無希聲,在目皓已潔」、王維的「灑空深巷靜,積素廣庭寬」等並列,稱為詠雪的「最佳」作,不算過譽。

(霍松林)

祖詠《終南望余雪》詩詞

唐朝 古詩 《終南望余雪》 的作者是誰?

唐朝 詩文 終南望余雪 的作者是 祖詠

詩句 林表明霽色 下一句是什麼?

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

唐朝 詩文 終南望余雪 的出處

古詩 終南望余雪 的出處:

唐詩三百首,全唐詩:卷131_35

祖詠 的 終南望余雪 是哪個朝代的詩?

祖詠 的 《終南望余雪》 是 唐朝 的詩詞。

詩句 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 出自哪首詩?

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 出自 唐朝 的詩 《終南望余雪》。

唐朝 詩人 祖詠 的詩文
唐朝詩辭《終南望余雪》祖詠
古詩大全
 
詩詞大全
詩詞詩句
各朝代的詩
詩歌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