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夔《永遇樂 次稼軒北固樓詞韻》雲隔迷樓,苔封很石

古詩查詢

請輸入古詩關鍵詞:

查詢範圍:    

請輸入查詢關鍵詞,例如:永遇樂 次稼軒北固樓詞韻

永遇樂 次稼軒北固樓詞韻古詩原文

永遇樂 次稼軒北固樓詞韻》古詩文

【詩原文】

雲隔迷樓,苔封很石,人向何處?

數騎秋煙,一篙寒汐,千古空來去。

使君心在,蒼崖綠嶂,苦被北門留住。

有尊中酒差可飲,大旗盡繡熊虎。

前身諸葛,來游此地,數語便酬三顧。

樓外冥冥,江皋隱隱,認得征西路。

中原生聚,神州耆老,南望長淮金鼓。

問當時依依種柳,至今在否?

永遇樂 次稼軒北固樓詞韻古詩的意思

永遇樂 次稼軒北固樓詞韻

【古詩解釋】

【註釋】:

迷樓:在揚州,為隋煬帝下江南時所建。鎮江與揚州隔江相望。

很石:北固山甘露寺中的一塊石頭,據說孫權和劉備曾經坐在上面共商大計。

使君:指辛棄疾,辛曾任福建安撫使。這時稼軒已在上饒隱居逾十年,故稱之「心在蒼崖綠嶂」。

北門:指鎮江,當時是抗金的北疆門戶。

有尊中酒差可飲:東晉桓溫曰,「京口酒可飲,箕可使,兵可用。」這裡以桓溫喻稼軒。

認得征西路:桓溫曾拜征西大將軍。稼軒是從山東退到江南的,熟悉北方的山川形勢,他自已也在《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說,「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

依依種柳:見《長亭怨慢》注。

宋寧宗嘉泰四年(1204),抗金老將辛棄疾由浙東安撫使被派知鎮江府。其秋,寫下了「氣吞萬里如虎」的名篇《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姜夔此闋,即步稼軒原詞之韻以和。二詞同是就登北固樓事而生感之作,但主題思想與表達方式有異。辛詞懷古傷今,自抒其滿懷忠憤。姜詞則借古人古事以頌稼軒,通過讚揚稼軒來寄寓自己心繫國家興亡,擁護北伐大業的政治熱情。此詞最可貴之處,在於反映了北方人民盼望統一的迫切心情,並激勵老年的辛棄疾努力完成收復中原的重任。詞的上片,由樓前風景起興,引出抗金英雄辛棄疾獨當一面 、統率千軍萬馬的高大形象。

起三句,言江山沒有什麼變化,而往古英雄已經作古。言外之意是,今日國家急需英雄以御外侮、以圖中興。這個意思與辛詞開頭略同 ,但寫法與意境各異其趣。辛詞起三句出語豪壯,不重寫景,直呼古人,以見本懷。姜詞這裡卻用對仗十分工整的對偶句寫出此間的情境 。「雲鬲迷樓」,寫望不見江北雲霧遮隔的揚州;「苔封很石 」,點北望所在之地的北固山。很石為劉備孫權共商抗曹大計之處。點處英雄遺跡,自有它的深刻涵意。白石十分注意不蹈辛棄疾的詞的老路。在情景交融的含蓄境界中別饒雄渾雋永的韻味。接下來三句:「數騎秋煙,一篙寒汐,千古空來去。」承上而來,寫古代英雄往矣,只有秋煙中的征騎、寒潮中的船隻,仍然年復一年空自來去。這裡的意思與辛詞同位句「舞榭」三句也略同,都是寓江山寂寞、時勢消沉之慨,但在具體寫法和風格特徵上卻不遺餘力。辛詞此處正面弔古,寫已經消失的事物,筆力雄大,感慨從語氣中直接流露,顯得悲壯而沉鬱;姜詞此處卻出以側筆,寫樓前景致,借千古長有之物反襯已逝的人事,暗寓感慨於言外,顯得淒婉而空靈。姜詞之學稼軒而善於變化,於此可見一斑。通過這一番不勝今昔之感的慨歎,呼喚當今英雄的主題就可水到渠成地展現了。

如果說,辛、姜二詞的前六句懷古之意相近,而表現手段不同,那麼,它們的下文就只是保留風格上的某種一致,而在內容上和抒情意象的塑造上卻都自成一體,各具審美意義了 。辛詞的下文,繼續懷古,以南朝劉宋之初兩代皇帝北伐的成敗 ,來鑒誡當今,表達自己的政見,並於篇末透露自己空具北伐壯志的悲憤 。辛詞的基本點,是利用典故含義來寄寓本懷。

而姜夔此闋的下文,雖也多次運用歷史典故,其用途卻在於塑造自己所崇敬的當代英雄——辛棄疾的形象,並在這個眾望所歸的英雄豪傑的形象裡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從「使君心在」以下至篇末,中間雖有上下片的界限,但在內容上卻只是一個大段落,一個大層次 ,全是歌頌辛棄疾其人。「使君」三句是說:辛棄疾長期罷官閒居,本已熱愛上了青崖綠嶂的田園生活,但政局的變化,國家的需要,使得他被委派到京口這個北疆門戶來坐鎮,無法遂其隱居之志了。這裡既讚頌了辛棄疾的高風亮節,又隱隱約約地表示了對他長期被投降派頑固勢力排斥打擊的不平 。上片末二句,承「北門留住」而來,描寫辛棄疾在鎮江練兵備戰的赫赫軍威 。上句用東晉桓溫「京口酒可飲,箕可用,兵可使」的話(見《世說新語·捷悟》劉注引《南徐州記》),切地切人又切事,可謂融化不澀,體認點題 ;下句以軍旗之圖案暗示辛棄疾部下將士的勇武,和這位主帥本人的治軍有方。過片三句,進一步熱烈的推崇、讚頌辛棄疾,把他比為致力北伐大業、為國事鞠躬盡瘁的偉大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認為南宋要收復中原,非辛棄疾莫屬。這三句贊語,並非溢美之辭,而是南宋有識之士對辛棄疾的公論。當時的人們普遍認為辛棄疾的才德堪與古代最傑出的將相比肩,如陸游《送辛幼安殿撰造朝》云:「大材小用古所歎,管仲蕭何實流亞」;劉宰《賀辛待制知鎮江》云:「某官卷懷蓋世之氣,如圯下子房;劑量濟時之策,若隆中諸葛 」。姜夔這種堅信辛棄疾有驚人膽略才幹、能使北伐成功的褒揚之辭 ,與稼軒原詞下片借古諷今、反對無準備的北伐的那三句遙相呼應,深得唱和之旨。

接下來,「樓外冥冥,江皋隱隱,認得征西路」三句,又把筆墨移到京口的遠景上來。東晉桓溫拜征西大將軍,北討苻秦,以及後來劉裕北伐中原之時,京口地區都是兵員和戰略物資的重要集中地,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這裡通過對這個古今戰略要地的形勢進行描繪,突出了辛棄疾對北伐的方略與路線穩操勝券。這與辛詞同位句「望中猶記 ,風火揚州路」再次呼應,互相輝映。作者因辛棄疾所登樓眺望的,是失陷已久的中原大地,故下文「中原生聚,神京耆老,南望長淮金鼓」三句,直抒胸臆,把筆觸轉入北伐這個時代的最大課題上來。白石在一般人心目中是脫離現實的清客,但這裡他卻絲毫沒有超然塵外,而是沉痛地為北方淪陷區人民道出了迫切盼望北伐的心聲。詞的結尾兩句,引出桓溫的故事來比擬描寫辛棄疾此時的激動感慨的心理,尤覺意味深長。東晉大將桓溫從江陵出發北征前秦時,看到他早年在路上種的柳樹已長得很粗,不禁感歎說:「木猶如此,人何以堪!」因而攀援枝條,至於下淚。這裡是在想像稼軒的心理活動道:稼軒啊,當此北伐的前夕,你在想什麼?你可能在想:「我南渡之前在北方親手栽種的依依細柳,今天一定還在吧?」這一虛擬之筆,以代稼軒傾訴揮師北伐的要求來寄托白石自己心中同樣迫切的願望,顯得非常含蓄婉轉,給人留下發揮想像的餘地。白石詞的結尾大多含蘊豐富,搖曳生姿,意境悠遠,有幽雋秀雅之致。從這篇刻意學辛的作品中,仍可看出他自己的這些特長。

姜夔《永遇樂 次稼軒北固樓詞韻

宋代 古詩 《永遇樂 次稼軒北固樓詞韻》 的詩作者是誰?

宋代 古詩 永遇樂 次稼軒北固樓詞韻 的詩作者是詩人 姜夔

古詩 永遇樂 次稼軒北固樓詞韻 有多少字?

古詩 永遇樂 次稼軒北固樓詞韻 共104字。

詩句 雲隔迷樓 下一句是什麼?

雲隔迷樓,苔封很石。

姜夔 的 永遇樂 次稼軒北固樓詞韻 是什麼時候的詩?

姜夔 的 《永遇樂 次稼軒北固樓詞韻》 是 宋代 的詩詞。

詩句 雲隔迷樓,苔封很石 出自哪一首詩?

雲隔迷樓,苔封很石 出自 宋代 古詩 《永遇樂 次稼軒北固樓詞韻》。

宋代 詩人 姜夔 的古詩
宋代古詩《永遇樂 次稼軒北固樓詞韻》姜夔
古詩大全
 
詩詞大全
詩詞詩句
各朝代的詩
詩歌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