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巢《菊花》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

古詩查詢

請輸入古詩關鍵詞:

查詢範圍:    

請輸入查詢關鍵詞,例如:菊花

菊花古詩原文

菊花》古詩文

【詩原文】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菊花古詩的意思

菊花

【古詩解釋】

又題作:不第後賦菊

這首詩的題目,《全唐詩》作「不第後賦菊」,大概是根據明代郎瑛《七修類稿》引《清暇錄》關於此詩的記載。但《清暇錄》只說此詩是黃巢落第後所作,題為「菊花」。

重陽節有賞菊的風俗,相沿既久,這一天也無形中成了菊花節。這首菊花詩,其實並非泛詠菊花,而是遙慶菊花節。因此一開頭就是「待到秋來九月八」,意即等到菊花節那一天。不說「九月九」而說「九月八」,是為了與「殺」、「甲」葉韻。這首詩押入聲韻,作者要借此造成一種斬截、激越、凌厲的聲情氣勢。「待到」二字,似脫口而出,其實份量很重。因為作者要「待」的那一天,是天翻地覆、扭轉乾坤之日,因而這「待」是充滿熱情的期待,是熱烈的嚮往。而這一天,又絕非虛無縹緲,可望而不可即,而是如同春去秋來,時序更遷那樣,一定會到來的,因此,語調輕鬆,跳脫,充滿信心。

「待到」那一天又怎樣呢?照一般人的想像,無非是菊花盛開,清香襲人。作者卻接以石破天驚的奇句──「我花開後百花殺」。菊花開時,百花都已凋零,這本是自然界的規律,也是人們習以為常的自然現象。這裡特意將菊花之「開」與百花之「殺」(凋零)並列在一起,構成鮮明的對照,以顯示其間的必然聯繫。作者親切地稱菊花為「我花」,顯然是把它作為廣大被壓迫人民的象徵,那麼,與之相對立的「百花」自然是喻指反動腐朽的封建統治集團了。這一句斬釘截鐵,形象地顯示了農民革命領袖果決堅定的精神風貌。

三、四句承「我花開」,極寫菊花盛開的壯麗情景:「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地盡帶黃金甲。」整個長安城,都開滿了帶著黃金盔甲的菊花。它們散發出的陣陣濃郁香氣,直衝雲天,浸透全城。這是菊花的天下,菊花的王國,也是菊花的盛大節日。想像的奇特,設喻的新穎,辭采的壯偉,意境的瑰麗,都可謂前無古人。菊花,在封建文人筆下,最多不過把它作為勁節之士的化身,讚美其傲霜的品格;這裡卻賦予它農民起義軍戰士的戰鬥風貌與性格,把黃色的花瓣設想成戰士的盔甲,使它從幽人高士之花成為最新最美的農民革命戰士之花。正因為這樣,作者筆下的菊花也就一變過去那種幽獨淡雅的靜態美,顯現出一種豪邁粗獷、充滿戰鬥氣息的動態美。它既非「孤標」,也不止「叢菊」,而是花開滿城,佔盡秋光,散發出陣陣濃郁的戰鬥芳香,所以用「香陣」來形容。「沖」、「透」二字,分別寫出其氣勢之盛與浸染之深,生動地展示出農民起義軍攻佔長安,主宰一切的勝利前景。

黃巢的兩首菊花詩,無論意境、形象、語言、手法都使人一新耳目。藝術想像和聯想是要受到作者世界觀和生活實踐的制約的。沒有黃巢那樣的革命抱負、戰鬥性格,就不可能有「我花開後百花殺」這樣的奇語和「滿城盡帶黃金甲」這樣的奇想。把菊花和帶甲的戰士聯結在一起,賦予它一種戰鬥的美,這只能來自戰鬥的生活實踐。「自古英雄盡解詩」,也許正應從這個根本點上去理解吧。

(劉學鍇)

黃巢《菊花

唐代 古詩 《菊花》 的詩作者是誰?

唐代 古詩 菊花 的詩作者是詩人 黃巢

古詩 菊花 有多少字?

古詩 菊花 共28字。

詩句 待到秋來九月八 下一句是什麼?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

黃巢 的 菊花 是什麼時候的詩?

黃巢 的 《菊花》 是 唐代 的詩詞。

詩句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 出自哪一首詩?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 出自 唐代 古詩 《菊花》。

唐代 詩人 黃巢 的古詩
唐代古詩《菊花》黃巢
古詩大全
 
詩詞大全
詩詞詩句
各朝代的詩
詩歌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