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組《青玉案》碧山錦樹明秋霽,路轉陡、疑無地

古詩查詢

請輸入古詩關鍵詞:

查詢範圍:    

請輸入查詢關鍵詞,例如:青玉案

青玉案古詩原文

青玉案》古詩文

【詩原文】

碧山錦樹明秋霽。路轉陡、疑無地。忽有人家臨曲水。竹籬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淒涼只恐鄉心起。鳳樓遠、回頭謾凝睇。何處今宵孤館裡。一聲征雁,半窗殘月,總是離人淚。

青玉案古詩的意思

青玉案

【古詩解釋】

【註釋】:

這是一首抒寫旅愁鄉思的詞。峰迴路轉,曲折盡致,讀來只覺精神飛動,情韻無限。

「碧山錦樹明秋霽 」,首句點出行旅的節令和境地 。秋雨初晴,秋空如洗,顯得青山紅樹分外明麗。錦樹,指秋霜染紅的樹木。一肩行李,秋色如畫,雨後的晴光更給這幅秋山行旅圖增添了歡快的亮色。此詞意在抒寫旅愁,卻先歡樂之景,遙映後文,以形成節奏的變化和情緒的跌宕。

「疑無地 。」行行之際 ,山路轉陡,幾疑路窮。

這種「山窮水復疑無路」的感覺,正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前奏 ,而旅行者的樂趣亦莫過於此。果然,「忽有人家臨曲水。竹籬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這四句寫忽然之間驚喜的發現。行文開合頓挫,饒有風致 。它看似景語 ,卻包孕著豐富的情感內涵和微妙的心理變化過程。作者先寫竹籬茅舍的臨水人家,岸邊迎風輕揚的酒旗,遠處錯錯落落的煙村,寧靜安詳而富有人情味,使旅人感到一種有所依托的溫暖和慰藉。然而眼前這如畫的煙村,又不期然地成為思鄉的觸媒,於是正當驚喜凝望之際,一縷鄉思又從心底萌生。

過片「 淒涼只恐鄉心起」領起下文。「淒涼」二字,形容一掬「鄉心」的況味 ;「只恐」二字妙。拓開一步,欲防範而不能,似未然而實不期然而然。處此境地 ,「心」不由已 ,透過一層來寫鄉思之撩人,筆意更覺深摯。「鳳樓遠、回頭謾凝睇。」鳳樓,婦女居處。這裡指家中的妻子。凝睇,凝神而望。謾,徒然、空自。這兩句感歎路遠人遙,視線難及,縱然回頭凝望 ,也是徒勞 。這就點明了「鄉心」的具體內涵 ,並對「 淒涼只恐鄉心起」作了第一層回應和鋪染。接著運筆入虛,從望鄉的悵惘轉入今宵旅宿的孤寂情景 。「何處今宵孤館裡 ,一聲征雁,半窗殘月,總是離人淚 」,全從揣想著筆,身未一一經而心先歷歷想,唸唸及此,不禁黯然傷神。這是對「淒涼只恐鄉心起」的第二層回應和鋪染。「一聲征雁」,使人想到一字抵千金的家書,又自然會發出「雁歸人未歸」的感喟;「半窗殘月」,則使人想見「落月滿屋樑,猶疑照顏色」的夢後惆悵之情。總之,獨宿孤館,鄉思盈懷,所聞所見,無不獻愁供恨,催人淚下。這四句與上片「忽有人家臨曲水。竹籬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四句遙相映照,前後相連相生,全詞和諧化一。

這首詞上片寫景,而景中寓情,貌似明麗而實已為下文轉寫鄉愁埋下伏筆。過片承轉十分自然,直領下片 ,寫來吞吐曲折,虛實錯綜,極盡鋪染之能事。而此詞更妙之處在於結句,既回應前文,又點句話了全篇。

曹組《青玉案

宋代 古詩 《青玉案》 的詩作者是誰?

宋代 古詩 青玉案 的詩作者是詩人 曹組

古詩 青玉案 有多少字?

古詩 青玉案 共68字。

詩句 碧山錦樹明秋霽 下一句是什麼?

碧山錦樹明秋霽,路轉陡、疑無地。

曹組 的 青玉案 是什麼時候的詩?

曹組 的 《青玉案》 是 宋代 的詩詞。

詩句 碧山錦樹明秋霽,路轉陡、疑無地 出自哪一首詩?

碧山錦樹明秋霽,路轉陡、疑無地 出自 宋代 古詩 《青玉案》。

宋代 詩人 曹組 的古詩
宋代古詩《青玉案》曹組
古詩大全
 
詩詞大全
詩詞詩句
各朝代的詩
詩歌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