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浦途中》詩文原文
【詩原文】
蕭蕭山路窮秋雨,淅淅溪風一岸蒲。
為問寒沙新到雁,來時還下杜陵無?
《秋浦途中》
【詩文賞析】
【註釋】:
秋浦,即今安徽貴池,唐時為池州州治所在。會昌四年(884)杜牧由黃州刺史移任池州刺史,正是涼秋九月,與「窮秋」句合,此詩似即為這次行役而發。二年前,杜牧受李德裕排擠,由比部員外郎外放黃州刺史,現在又改調池州,轉徙於僻左小邑間,這對於渴望刷新朝政、幹一番事業的詩人來說,自然是痛苦的。他的這種心緒,也曲折地表現在這首詩中。
這首七絕以韻取勝,妙在如淡墨一點,而四圍皆到。詩人把自己的感情密含在風景的描寫中,並不明白說出,卻能給人以深至的回味。一、二兩句採用對起之格,這在絕句中是不多的。它這樣用是為了排比刷色,增強景物的描繪性。寥寥幾筆,就把山程水驛、風雨淒迷的行旅圖畫生動地勾勒出來了。起句對仗,在絕句裡宜活脫而不板滯,像「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杜甫《絕句四首》),雖然色彩鮮活,卻跡近合掌,不是當行的家數。這裡卻不同,它筆勢夭矯,如珠走盤,有自然流轉之致。「蕭蕭」、「淅淅」兩個象聲詞,在這裡是互文,兼言風雨。並著「一岸蒲」三字以寫風,蓋風不可見,借蒲葉的搖動有聲而始見,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絕句講究出神奇於百煉,起別趣於寸心,要能曲折迴環,窮極變化。這首詩的頭兩句在外圍刷色,展示出一幅風雨淒其的畫面,下一步該如何發展、深入、掀起感情的漩渦呢?詩人把目光轉向了飛落寒汀的鴻雁,三、四兩句以虛間實,故設一問,陡然地翻起波瀾,可謂筆力奇橫,妙到毫顛。從構思方面說,它意味著:第一,沿著飛鴻的來路,人們的思想從眼前的實景延伸到遙遠的天邊,擴展了詩的畫面;第二,問及禽鳥,癡作一喻,顯見出旅程的孤獨與岑寂來;第三,寄情歸雁,反襯出詩人有家歸不得的流離之苦。這些意蘊沒有直接說出,而是寓情於景,令人於恬吟密詠中體味而得。有不著一字,盡得風流的妙趣。第三句轉折得好,第四句就如順水下船一樣,自然湊泊,有著無限的風致。
「杜陵」,在長安西南,詩人朝夕難忘的老家—樊川,就在那裡。「來時還下杜陵無?」輕聲一問,就把作者對故鄉、對親人的懷念,就把他宦途的棖觸、羈旅的愁思,宛轉深致地表現出來了。
「樊南別有清秋思,不為斜陽不為蟬。」透過景物的描寫,蘊藉而含蓄地抒寫懷抱,表現情思,這是杜牧絕句的擅勝之處。徐獻忠云:「牧之詩含思悲淒,流情感慨,抑揚頓挫之節,尤其所長。」(《唐音癸簽》卷八引)持較本詩,可謂刌度皆合了。
(周篤文)
問唐朝 古詩 《秋浦途中》 的作者是誰?
答唐朝 詩文 秋浦途中 的作者是 杜牧。
問詩句 蕭蕭山路窮秋雨 下一句是什麼?
答蕭蕭山路窮秋雨,淅淅溪風一岸蒲。
問杜牧 的 秋浦途中 是哪個朝代的詩?
答杜牧 的 《秋浦途中》 是 唐朝 的詩詞。
問詩句 蕭蕭山路窮秋雨,淅淅溪風一岸蒲 出自哪首詩?
答蕭蕭山路窮秋雨,淅淅溪風一岸蒲 出自 唐朝 的詩 《秋浦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