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畔路。記得舊時行處。藹藹疏煙迷遠樹。野航橫不渡。竹裡疏花梅吐。照眼一川鷗鷺。家在清江江上住。水流愁不去。
沙痕夜漲春流生,微風不起波紋平。
雲間眩轉失煙樹,輕舟直下鳧鷗驚。
櫓聲欲出含風灣,舟人已指平都山。
仙宮無人鎖春日,蒼煙漠漠松聲寒。
謫仙賓天上寥廓,三百年來無此樂。
知君此游殆奇絕,硤中山川豈雲惡。
昔年相期欲同往,流落空山阻清賞。
興公雖不見天台,執筆猶能寄遐想。
沙堤除道火成城。換得午橋清。寒色般添酒令,野芳抵當鉶羹。松馨花氣,岸容山意,浦思溪情。誰記一時勝引,坐中喜得間平。
沙鳥與山麋,由來性不羈。可憑唯在道,難解莫過詩。
任笑孤吟僻,終嫌巧宦卑。乖慵恩地恕,冷淡好僧知。
華省慚公器,滄江負釣師。露花春直夜,煙鼓早朝時。
世路多艱梗,家風免墜遺。慇勤一蓑雨,只得夢中披。
沙上鷗群□戲,雲端雁陣斜鋪。慇勤特為故人書。寫盡衷腸情素。名字縱非儔匹,夤緣自合歡娛。儘教塗抹費工夫。到底翻成吃醋。
沙河塘上舊遊嬉。盧郎年少時。一聲長笛月中吹。和雲和雁飛。驚物換,歎星移。相看兩鬢絲。斷腸吳苑草淒淒。倚樓人未歸。
沙暖狎輕鷗。從伊便喚馬呼牛。樗材擁腫元無用,臂雞時夜,*輪命駕,江海虛舟。無感亦無求。拈出處、茅靡波流。頭頭相與吾之耳,風清月白,疏梅瘦竹,都是天游。
漢字沙的含義及解釋
沙〈名〉
(會意。從水,從少。《說文》:「水少沙見。」金文字形,左邊是水,右邊「少」象沙粒形。本義:極細碎的石粒)
同本義 [sand]
沙,水中散石也。--《說文》。字亦作砂。
於沙。--《易·需》。荀註:「水中之剛。故曰沙。」
剽土之次曰五沙。五沙之狀,粟焉。如屑塵厲。--《管子·地員》
白沙山廣員三百里。盡沙也。--《北山經》
紅壁丹沙。--《楚辭·招魂》
胡關饒風沙,蕭索竟終古。--李白《古風》
綠楊蔭裡白沙堤。--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又如:沙蘆(泥沙裡的蘆葦);沙礫(細沙和碎石。也作砂礫);沙壇(沙祭壇);沙路;沙堤;
沙shā
⒈沙子,砂子,極細碎的石粒:~石。~灘。泥~子。
⒉像~子的:~糖。~布。紅豆~。
⒊聲音發啞(不清脆、不響亮):~啞。~聲。
────────────────—
沙sha淘汰,使清除:~汰。將豆裡的石子~掉。
────────────────—
沙suō 1.通"娑"。婆娑。謂盤旋飛舞。 2.通"挲"。摩挲。謂以手搓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