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春漸燠沐,攄散常遠步。
獨穿林下蹊,斜轉竹間嶼。
鳴泉競漱石,迸筍或妨路。
吹衣信和風,濯足解雙履。
深行意益愜,默坐憩亦屢。
野花迎客來,啼鳥驚我去。
群鳴投樹鴉,獨下過溪鷺。
晴霞送斜日,歷歷星已布。
娟娟新月彎,稍稍山已暮。
用此遣朝昏,誰謂非尺素。
仲夏苦郁蒸,既夕熱未解。
浴罷坐柴門,汲井痛掃灑。
覆野天穹穹,垂地星磊磊;明河落無聲,北斗低飲海。
三更缺月升,草木盡光彩。
漁舟在何許?斷續聞欸乃。
百憂集老境,坐歎雙鬢改。
誰能擁雕戈,遺虜何足醢!
仲冬二七,算良期須果。
若再沉吟甚時可。
況熏爐漸冷,窗燭都灰,難道又各自抱衾閒坐。
銀灣橋已就,冉冉行雲,明月懷中半霄墮,歸去忒匆匆,軟語丁寧,第一怕,襪羅塵涴。
料消息青鸞定應知,也莫說今番,不曾真個。
仲月景氣佳,東林一登歷。中有故人詩,淒涼在高壁。
精思長懸世,音容已歸寂。墨澤傳灑餘,磨滅親翰跡。
平生忽如夢,百事皆成昔。結騎京華年,揮文篋笥積。
朝廷重英彥,時輩分圭璧。永謝柏梁陪,獨闕金門籍。
方嬰存歿感,豈暇林泉適。雨餘山景寒,風散花光夕。
新知雖滿堂,故情誰能覿。唯當同時友,緘寄空悽慼。
仲蔚門牆蓬*滿,幽居不用聲華。丑妻惡妾勝無家。學須勤苦就,富貴豈天耶。鼻堊未除斤未運,相望咫尺天涯。芹溪猶有折殘麻。此心終莫展,遲汝對巖花。
仲夏*開四葉初。仙姬分秀下雲輿。祥光瑞氣共相扶。法性殊無塵事累,靈安那有世情拘。自然遐壽等麻姑。
仲君豈弟多學,王子清修寡言。
病後空驚鶴瘦,時來或作鵬騫。
海角煩君遠訪,江源與我同來。
剩作數詩相送,莫教萬里空回。
三人一旦同行,(二子與秦少章同寓高齋,復同舟北行。
)留下高齋月明。
遙想扁舟京口,尚餘孤枕潮聲。
更欲留君久住,念君去國彌年。
空使犀顱玉頰,長懷髯舅淒然。
為予遠致慇勤,瑞草橋邊老人。
紅帶雅宜華髮,白醪光泛新春。
(老人,王慶源也。
)
仲夏日中時,草木看欲燋。田家惜工力,把鋤來東皋。
顧望浮雲陰,往往誤傷苗。歸來悲困極,兄嫂共相譊。
無錢可沽酒,何以解劬勞。夜深星漢明,庭宇虛寥寥。
高柳三五株,可以獨逍遙。
北山種松柏,南山種蒺藜。出入雖同趣,所向各有宜。
孔丘貴仁義,老氏好無為。我心若虛空,此道將安施。
暫過伊闕間,晼晚三伏時。高閣入雲中,芙蓉滿清池。
要自非我室,還望南山陲。
野老本貧賤,冒暑鋤瓜田。一畦未及終,樹下高枕眠。
荷蓧者誰子,皤皤來息肩。不復問鄉墟,相見但依然。
腹中無一物,高話羲皇年。落日臨層隅,逍遙望晴川。
使婦提蠶筐,呼兒榜漁船。悠悠泛綠水,去摘浦中蓮。
蓮花艷且美,使我不能還。
浮雲在虛空,隨風復卷舒。我心方處順,動作何憂虞。
但言嬰世網,不復得閒居。迢遞別東國,超遙來西都。
見人乃恭敬,曾不問賢愚。雖若不能言,中心亦難誣。
故鄉滿親戚,道遠情日疏。偶欲陳此意,復無南飛鳧。
草木花葉生,相與命為春。當非草木意,信是故時人。
靜念惻群物,何由知至真。狂歌問夫子,夫子莫能陳。
鳳凰飛且鳴,容裔下天津。清淨無言語,茲焉庶可親。
黃河流向東,弱水流向西。趨捨各有異,造化安能齊。
妾本邯鄲女,生長在叢台。既聞容見寵,復想玄為妻。
刻畫尚風流,幸會君招攜。逶迤歌舞座,婉孌芙蓉閨。
日月方向除,恩愛忽焉暌。棄置誰復道,但悲生不諧。
羨彼匹婦意,偕老常同棲。
日暮登春山,山鮮雲復輕。遠近看春色,踟躕新月明。
仙人浮丘公,對月時吹笙。丹鳥飛熠熠,蒼蠅亂營營。
群動汩吾真,訛言傷我情。安得如子晉,與之遊太清。
耽耽銅鞮宮,遙望長數里。賓客無多少,出入皆珠履。
樸儒亦何為,辛苦讀舊史。不道無家捨,效他養妻子。
冽冽玄冬暮,衣裳無準擬。偶然著道書,神人養生理。
公卿時見賞,賜賚難具紀。莫問身後事,且論朝夕是。
空山暮雨來,眾鳥竟棲息。斯須照夕陽,雙雙復撫翼。
我念天時好,東田有稼穡。浮雲蔽川原,新流集溝洫。
裴回顧衡宇,僮僕邀我食。臥覽床頭書,睡看機中織。
想見明膏煎,中夜起唧唧。
四鄰競豐屋,我獨好卑室。窈窕高台中,時聞撫新瑟。
狂飆動地起,拔木乃非一。相顧始知悲,中心憂且栗。
蚩蚩命子弟,恨不居高秩。日入賓從歸,清晨冠蓋出。
中庭有奇樹,榮早衰復疾。此道猶不知,微言安可述。
仲君豈弟多學,王子清修寡言。
病後空驚鶴瘦,時來或作鵬騫。
海角煩君遠訪,江源與我同來。
剩作數詩相送,莫教萬里空回。
三人一旦同行,(二子與秦少章同寓高齋,復同舟北行。
)留下高齋月明。
遙想扁舟京口,尚餘孤枕潮聲。
更欲留君久住,念君去國彌年。
空使犀顱玉頰,長懷髯舅淒然。
為予遠致慇勤,瑞草橋邊老人。
紅帶雅宜華髮,白醪光泛新春。
(老人,王慶源也。
)
仲春凍初解,陽氣方滿盈。
旭日照原野,萬物皆欣榮。
是時可種桑,插地易抽萌。
列樹遍阡陌,東西各縱橫。
豈惟籬落間,採葉憚遠行。
大哉皇元化,四海無交兵。
種桑日已廣,彌望綠雲平。
匪惟錦綺謀,只以厚民生。
仲冬六日如春旦,偶向溪亭適吾倦。
山耶雲耶遠莫知,但見青蒼屬仍斷。
其餘雜樹亦稍稍,復有深溪臨斷岸。
謂言雨後當有梅,倚薄敷叢忽陵亂。
一杯共摩石田甘,走筆題詩待君竄,
。因之並寄伯仁君,
儻肯來游驅款段。
漢字仲的含義及解釋
仲
(會意兼形聲。從人,從中。中亦聲。甲骨文、金文作「中」。本義:排行第二)
同本義 [in the middle]
仲,中也。--《說文》
仲,中也,言位在中也。--《釋名》
伯其甫、仲、叔、季惟其所當。--《儀禮·士冠禮》
五十以伯仲,周道也。--《禮記·檀弓》。按,古者幼名冠字,冠字謂之且字,且,薦也。表之以字,所以為伯、仲、叔、季之藉也。殷禮二十為字之時,即兼伯仲叔季呼之,周禮始字不呼伯仲,至五十乃加而呼之。女子則笄而字即稱伯姬、仲姬。
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杜甫《詠懷古跡》
孰與仲多。--清·黃宗羲《原君
仲zhong
⒈兄弟排行(伯~叔季)次序:~居第二。~弟。
⒉位居第二的,中間的:~春(春季第二月)。~裁(在中間調解、裁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