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轉槐陰,正炎暑、侵肌似醉。問何處、披襟散發,解衣揚袂。傍沼茅亭楊柳綠,倚崖草閣梧桐翠。喚玉人、纖手掬清泉,生涼意。開枕簟,浮瓜芰。瓊液淺,歌喉細。對文禽雪鷺,助成幽致。十頃碧蓮瀟灑國,萬竿修竹清涼世。算此時、情緒有誰同,吾儂自。
午庭栩栩花間蝶。翅添金粉穿瓊葉。曾見羽衣黃。瑤台淡薄妝。醒來魂欲斷。摻摻芳英滿。夢裡尚偷香。何堪秋夜長。
午醉西橋夕未醒。雨花淒斷不堪聽。歸時應減鬢邊青。衣化客塵今古道,柳含春意短長亭。鳳樓爭見路旁情。
午枕托冥搜。得句棲霞半嶺頭。不柰風篁疏雨過,颼颼。化蝶飛來為少留。石壁倚清秋。袖拂煙痕寫遠遊。信有平生濠濮想,悠悠。身似潛魚
午後郊園靜,晴來景物新。雨添山氣色,風借水精神。
永日若為度,獨遊何所親。仙禽狎君子,芳樹倚佳人。
蟻斗王爭肉,蝸移捨逐身。蝶雙知伉儷,蜂分見君臣。
蠢蠕形雖小,逍遙性即均。不知鵬與鷃,相去幾微塵。
午夢初回,半窗影轉斜陽樹。起看梅蕊。向暖曾開未。一霎清寒,卷地西風起。無人至。把門兒閉。自了閒文字。
午夢初回,捲簾盡放春愁去。晝長無侶。自對黃鸝語。絮影蘋香,春在無人處。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硯梨花雨。
午睡鶯驚起。鬢雲偏、鬆未整,鳳釵斜墜。宿酒殘妝無意緒,春恨春愁如水。誰共說、厭厭情味。手展流蘇腰肢瘦,歎黃金、兩細香消臂。心事遠,仗誰寄。簾櫳漸是槐風細。對梧桐、清陰滿院,夏初天氣。回首春空梨花夢,屈指從頭暗記。歎薄倖、拋人容易。目斷孤鴻沈雙鯉,恨蕭郎、不寄相思字。幽恨積,黛眉翠。
漢字午的含義及解釋
午
(象形。本義:御馬索)
同本義 [rope that use to manage horse]
[甲骨文「午」字]疑當是索形,殆馭馬之轡也。--郭沫若《甲骨文字研究》
地支的第七位 [the seventh of the twelve Earthly Branches]
與天干相配,用以紀年
太歲在午曰敦羊。--《爾雅》
用以紀月。即農曆五月
午,五月陰氣午逆陽,冒地而出。--《說文》
用以紀日
庚午之日,日始有謫。--《左傳》
用以紀時,即十一時至十三時;正午,白天十二時 [noon]
午戰於彼。--《左傳·僖公三十二年》
時已過午。--《徐霞客遊記·游黃山記》
過午已昏。--明·歸有
午wǔ
⒈地支的第七位,也用作次序第七。
⒉[午時]十一點到十三點。
⒊特指正午(十二點):~餐。上~。中~。下~。
⒋[午夜]半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