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霄帝君神霄府,一日璽書行海寓。
築宮奔走誰敢後,萬牛挽材山作礎。
步虛夜半落雲間,玉磬漻漻鸞鶴舞。
帝師丞相領使名,侍晨校籍紛如雨。
洛陽臨淮小睥睨,御史立奏投裔土。
從來桑門喜嘲競,舉國冠巾噤無語。
古傳東海會揚塵,君看此地亦荊榛。
霓旌仙仗空遺堵,甃缺台傾知幾春!牧兒驅牛嚙庭草,誰記劍佩來朝真?斜陽卻上筍輿去,溝水泠泠愁殺人!
太乙連太白,兩山知幾重。
路盤石門窄,匹馬行才通。
日西倒山寺,林下逢支公。
昨夜山北時,星星聞此鐘。
秦女去已久,仙台在中峰。
簫聲不可聞,此地留遺蹤。
石潭積黛色,每歲投金龍。
亂流爭迅湍,噴薄如雷風。
夜來聞清磬,月出蒼山空。
空山滿清光,水樹相玲瓏。
迴廊映密竹,秋殿隱深松。
燈影落前谿,夜宿水聲中。
愛茲林巒好,結宇向谿東。
相識唯山僧,鄰家一釣翁。
林晚栗初拆,枝寒梨已紅。
物幽興易愜,事勝趣彌濃。
願謝區中緣,永依金入宮。
寄報乘輦客,簪裾爾何容。
太古今日說因由。趙州橋下度春秋。唱住橋邊水不流。一葉落時天下
太湖有曲處,其門為兩崖。當中數十頃,別如一天池。
號為銷夏灣,此名無所私。赤日莫斜照,清風多遙吹。
沙嶼掃粉墨,松竹調塤篪。山果紅靺鞨,水苔青髹髵。
木陰厚若瓦,巖磴滑如飴。我來此游息,夏景方赫曦。
一坐盤石上,肅肅寒生肌。小艖或可泛,短策或可支。
行驚翠羽起,坐見白蓮披。斂袖弄輕浪,解巾敵涼颸。
但有水雲見,更余沙禽知。京洛往來客,暍死緣奔馳。
此中便可老,焉用名利為。
太守風流,何人似、金華仙伯。試看取、珠篇玉句,銀鉤鐵畫。葉葉柳眉齊抹翠,梢梢花臉爭勻白。比池塘、春草夢來詩,尤奇絕。胸中有,蛾眉月。筆頭帶,蓬□雪。笑歸來萬里,不登今闕。鹿瑞堂前冬日暖,螺山江上春波闊。但傷時、一念不能休,添華髮。
太液芙蓉,渾不似、舊時顏色。曾記得、春風雨露,玉樓金闕。名播蘭簪妃後裡,暈潮蓮臉君王側。忽一聲、顰鼓揭天來,繁華歇。龍虎散,風雲滅。千古恨,憑誰說。對山河百二,淚盈襟血。客館夜驚塵土夢,宮車曉碾關山月。問嫦娥、於我肯從容,同圓缺。
太華天下特,故作四岳冠。
深深括神秀,眠到不忍換。
卷命付鐵鎖,墜魄化白汗。
險極豈不知,其奈癖未斷。
會心難措辭,靜處自把玩。
厚哉丘丈德,遺此青玉案。
我若圖報之,豈可錦繡段。
拾遺老關陝,祇得平地看。
乃知希世緣,不在計與算。
古今多少慕,往往交臂散。
吾緣獨何深,乃願在一日。
歸鄉五千里,日夕方寸亂。
嵯峨仙掌巖,縹緲雲台觀。
會訪扶搖公,與我分一半。
太平宮而宿於南溪溪堂遂並南山而西至樓觀大秦寺延生觀仙遊潭十九日AA1 歸作詩五百言以記凡所經歷者寄子由遠人罹水旱,王命釋俘囚。
分縣傳明詔,循山得勝游。
蕭條初出郭,曠蕩實消憂。
薄暮來孤鎮,登臨憶武侯。
崢嶸依絕壁,蒼茫瞰奔流。
半夜人呼急,橫空火氣浮。
天遙殊不辨,風急已難收。
曉入陳倉縣,猶余賣酒樓。
煙煤已狼藉,吏卒尚呀咻。
(十三日宿武城鎮,即俗所謂石鼻寨也,雲孔明所築。
是夜二鼓,寶雞火作,相去三十里,而見於武城。
)雞嶺雲霞古,龍宮殿宇幽。
(縣有雞爪峰、龍宮寺。
)南山連大散,歸路走吾州。
欲往安能遂,將還為少留。
回趨西虢道,卻渡小河洲。
聞道磻溪石,猶存渭水頭。
蒼崖雖有跡,大釣本無鉤。
(十四日,自寶雞行至虢。
聞太公磻溪石在縣東南十八里,猶有投竿跪餌兩膝所著之處。
)東去過郿塢,孤城象漢劉。
誰言董公健,竟復伍孚仇。
白刃俄生肘,黃金漫似丘。
(十五日至郿縣,縣有董卓城,其城象長安,俗謂之小長安。
)平生聞太白,一見駐行騶。
鼓角誰能試,風雷果致不。
巖崖已奇絕,冰雪更琱鎪。
春旱憂無麥,山靈喜有湫。
蛟龍懶方睡,瓶罐小容偷。
(是日晚,自郿起至清秋鎮宿。
道過太白山,相傳雲,軍行鳴鼓角過山下,輒致雷雨。
山上有湫甚靈,以今歲旱,方議取之。
)二曲林泉勝,三川氣象侔。
近山麰麥早,臨水竹篁修。
(十六日至盩厔,以近山地美,氣候殊早。
縣有官竹園,十數里不絕。
)先帝膺符命,行宮畫冕旒。
侍臣簪武弁,女樂抱箜篌。
秘殿開金鎖,神人控玉虯。
黑衣橫巨劍,被發凜雙眸。
(十七日,寒食。
自盩厔東南行二十餘里,朝謁太平宮二聖御容。
此宮乃太宗皇帝時有神降於道士張守真以告受命之符,所為立也。
神封翊聖將軍,有殿。
)邂逅逢佳士,相將弄彩舟。
投篙披綠荇,濯足亂清溝。
晚宿南溪上,森如水國秋。
繞湖栽翠密,終夜響颼颼。
(是日與監宮張杲之泛舟南溪,遂留宿於溪堂。
)冒曉窮幽邃,操戈畏炳彪。
(十八日,循終南而西,縣尉以甲卒見送。
或雲近官竹園往往有虎。
)尹生猶有宅,老氏舊停輈。
問道遺蹤在,登仙往事悠。
馭風歸汗漫,閱世似蜉蝣。
羽客知人意,瑤琴繫馬鞦。
不辭山寺遠,來作鹿鳴呦。
帝子傳聞李,巖堂仿像緱。
輕風幃幔卷,落日髻鬟愁。
入谷(音浴。
)警蒙密,登坡費挽摟。
亂峰攙似槊,一水淡如油。
中使何年到,金龍自古投。
千重橫翠石,百丈見游AA2 。
最愛泉鳴洞,初嘗雪入喉。
滿瓶雖可致,洗耳歎無由。
(是日游崇聖觀,俗所謂樓觀也,乃尹喜舊宅,山腳有授經台尚在。
遂與張杲之同至大秦寺蚤食而別。
有太平宮道士趙宗有,抱琴見送至寺,作《鹿鳴》之引乃去。
又西至延生觀,觀後上小山,有唐玉真公主修道之遺跡。
下山而西行十數里,南入黑水谷,谷中有潭名仙遊潭。
潭上有寺三,倚峻峰,面清溪,樹林深翠,怪石不可勝數。
潭水以繩縋石數百尺,不得其底,以瓦礫投之,翔揚徐下,食頃乃不見,其清澈如此。
遂宿於中興寺,寺中有玉女洞,洞中有飛泉甚甘,明日以泉二瓶歸至郿,又明日乃至府。
)忽憶尋蟆培,方冬脫鹿裘。
山川良甚似,水石亦堪儔。
惟有泉旁飲,無人自獻酬。
(昔與子由游蝦蟆培,方冬,洞中溫溫如二三月。
)
太史瑣窗雲雨垂,試開三馬拂蛛絲。
李侯寫影韓干墨,自有筆如沙畫錐。
絕塵超日精爽緊,若失其一望路馳。
馬官不語臂指揮,乃知仗下非新羈。
吾嘗覽觀在垧馬,驚駘成列無權奇。
緬懷胡沙英妙質,一雄可將千萬雌。
決非皂櫪所成就,天驥生駒人得之。
千金市骨今何有,士或不價五羖皮。
李侯畫隱百僚底,初不自期人誤知。
戲弄丹青聊卒歲,身如閱世老禪師。
漢字太的含義及解釋
太〈形〉
(指事。古作「大」,後語音分化,在「大」字下添加符號,成指事字。本義:過於)
極大。古作「大」,也作「泰」。凡言大而以為形容未盡,則作太 [the greatest;the highest;maximal]
太,大也。--《廣雅·釋詁一》段曰:「後世還言,而以為形容未盡,則作太。如大宰俗作太宰。大子俗作太子,周大王俗作太王是也」。
太亦大也。--《白虎通·五行》
易有太極。--《易·系辭》。註:「大極者。」
王入太室裸。--《書·洛誥》
太上貴德。--《禮記·曲禮》
飲而不損茲曰太。--《後漢書·樊准傳》
又如:太虛幻境(天上虛幻的境界);太
太tai
⒈過於,過分:~冷。~盛。
⒉最,極:~古。~偉大。
⒊高大:~空(天空)。~學。
⒋對高一輩或兩輩的人之尊稱:~公。~婆。~老伯。
⒌[太平]安定,平安無事:天下~平。
⒍[太息]長聲歎息。
⒎[太陽]
1日。它是銀河系的恆星之一。太陽系的中心體。
2指"太陽穴"(針灸穴位名),人頭上眉梢後低凹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