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彼黍離離,彼稷之穗。行邁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彼黍離離,彼稷之實。行邁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彼美人兮,不肯為、時人妝束。空自愛、北窗睡美,東鄰醅熟。不道有人成離索,直教無計分膏馥。望鶴飛、不到暮雲高,闌干曲。駒在谷,人金玉。盤在陸,人寬軸。笑吾今何苦,耐司空辱。應為嗷嗷烏反哺,真成落落蛇安足。到梓州、舊事上心來,呼杯醁。
彼蓼蕭兮,零露湑兮。
既見君子,我心寫兮。
燕笑語兮,是以有譽處兮。
蓼彼蕭兮,零露瀼瀼。
既見君子,為龍為光。
其德不爽,壽考不忘。
蓼彼蕭兮,零露泥泥。
既見君子,孔燕豈弟。
宜兄宜弟,令德壽豈。
蓼彼蕭兮,零露濃濃。
既見君子,鞗革沖沖。
和鸞雝雝,萬福攸同。
彼都人士,狐裘黃黃,其容不改,出言有章。
行歸於周,萬民所望。
彼都人士,薹笠緇撮,彼君子女,綢直如發。
我不見兮,我心不說。
彼都人士,充耳琇實,彼君子女,謂之尹吉。
我不見兮,我心苑結。
彼都人士,垂帶而立,彼君子女,卷髮如蠆。
我不見兮,言之從邁。
匪伊垂之,帶則有餘,匪伊卷之,發則有旟。
我不見兮,雲何盱矣。
彼蓼蕭兮,零露湑兮。
既見君子,我心寫兮。
燕笑語兮,是以有譽處兮。
蓼彼蕭兮,零露瀼瀼。
既見君子,為龍為光。
其德不爽,壽考不忘。
蓼彼蕭兮,零露泥泥。
既見君子,孔燕豈弟。
宜兄宜弟,令德壽豈。
蓼彼蕭兮,零露濃濃。
既見君子,鞗革沖沖。
和鸞雝雝,萬福攸同。
彼吳之宮兮江之那涯,復道盤兮當高且斜。
波搖疏兮霧濛箔,菡萏國兮鴛鴦家。鸞之簫兮蛟之瑟,
駢筠參差兮界絲密。宴曲房兮上初日,
月落星稀兮歌酣未畢。越山叢叢兮越溪疾,
美人雄劍兮相先後出。火姑蘇兮沼長洲,
此宮之麗人兮留乎不留。霜氛重兮孤榜曉,
遠樹扶蘇兮愁煙悄眇。欲摭愁煙兮問故基,
又恐愁煙兮推白鳥。
彼都人士,狐裘黃黃,其容不改,出言有章。
行歸於周,萬民所望。
彼都人士,薹笠緇撮,彼君子女,綢直如發。
我不見兮,我心不說。
彼都人士,充耳琇實,彼君子女,謂之尹吉。
我不見兮,我心苑結。
彼都人士,垂帶而立,彼君子女,卷髮如蠆。
我不見兮,言之從邁。
匪伊垂之,帶則有餘,匪伊卷之,發則有旟。
我不見兮,雲何盱矣。
彼澤之陂,有蒲與荷。有美一人,傷如之何?
寤寐無為,涕泗滂沱。
彼澤之陂,有蒲與蓮。有美一人,碩大且卷。
寤寐無為,中心悁悁[1]。
彼澤之陂,有蒲菡萏。有美一人,碩大且儼。
寤寐無為,輾轉伏枕。
彼壽而康,雁自能鳴,樗還不材。且光華老境,春風秋月、消磨舊夢,暮省朝台。倚伏相尋,窮通素定,軒冕於人果儻來。神仙遠、有桃花流水,便到天台。雲林都是親栽。幸登覽猶能矍鑠哉。但攜琴載酒,時時遊戲,逢山見竹,處處安排。諫議無功,催科無政,爛醉何妨臥客懷。承平日,看英才用世,多少台萊。
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彼黍離離,彼稷之穗。行邁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彼黍離離,彼稷之實。行邁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彼美巉岩石,誰施黼藻功。回巖明照地,絕壁爛臨空。
錦段鮮須濯,羅屏展易窮。不因秋蘚綠,非假晚霞紅。
羽客藏書洞,樵人取箭風。靈蹤理難問,仙路去何通。
返駕歸塵裡,留情向此中。回瞻畫圖畔,遙羨面山翁。
漢字彼的含義及解釋
彼
(形聲。從彳,皮聲。「彳」)。本義:流行、傳播,施加)
那,與「此」相對 [that]
彼,對此稱彼也。--《玉篇》
逝將去女,適彼樂土。--《詩·魏風·碩鼠》
彼君子兮,不素食兮。--《詩·魏風·伐檀》
此土延續石耳。--宋·沈括《夢溪筆談》
又如:彼此騰倒著做(彼此交換。罵西門慶與書僮有染,而書僮又與李瓶兒有染);彼蒼(指天);此起彼伏;彼人(那人)
另一個事物 [the other;the another]
知彼知己,百戰不殆。--《孫子·謀攻》
又如:由此及彼
他,他們 [the other part]
彼與彼年相若也。--唐·韓愈《師說》
幸而殺彼,甚善
彼 bǐ
1那;那個:此一時~一時。
2對方;他:知己知~。
【彼岸】
1佛教認為,有生有死的境界好比此岸,煩惱苦難好比中流,超脫生死的境界好比彼岸。
2(江、河、湖、海的)那一邊;對岸。
3比喻所嚮往的境界:理想的~。
【彼得格勒】蘇聯列寧格勒市的舊稱。1914年以前叫聖彼得堡。參見【列寧格勒】。
【彼得一世】(1672-1725)即彼得大帝。俄國沙皇。在位期間(1682-1725),曾秘密到西歐考察,回國後實行改革,加強中央集權,並積極對外擴張,佔領波羅的海出海口和裡海沿岸地區。因不斷徵兵和增加賦稅,導致國內矛盾激化,激起人民起義。
【彼得與狼】交響童話。普羅科菲耶夫作於1936年。作品寫彼得在小鳥的幫助下把大灰狼逮住的童話故事。樂曲通俗,表現力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