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蘭近佳節,高第照神州。西山致有爽氣,天際翠眉修。釀作碧霄清露,暗滿庭前細菊,香淡一簾秋。春酒未容瀉,壽席已風流。*鳴玉,看獨步,鳳池頭。*賢真宰事業,*籠到兼收。總道平生襟量,一片丹衷為國,不負幕中籌。齊瀚救時語,持用壽君侯。
佩環聲認腰肢軟。風裡麝熏知近遠。此身常羨玉妝台,得見曉來梳畫面。迴廊幾步通深院。一桁繡衣簾不卷。酒闌歌罷欲黃昏,腸斷歸巢雙燕燕。
佩解洛波遙,弦冷湘江渺。月底盈盈誤不歸,獨立風塵表。窗綺護幽妍,瓶玉扶輕裊。別後知誰語素心,寂寞山寒峭。
佩環解處妝初了。翠娥玉面金鈿小。萼綠本仙家。天香誰似他。芳心真耐久。度月長相守。歲晚未能忘。相期雲水鄉。
佩刀一刺山為開,壯士大呼城為摧。
三軍甲馬不知數,但見動地銀山來。
長戈逐虎祁連北,馬前曳來血丹臆;卻回射雁鴨綠江,箭飛雁起連雲黑。
清泉茂草下程時,野帳牛酒爭淋漓;不學京都貴公子,唾壺麈尾事兒嬉。
佩解江皋,魂消南浦。人生惟有別離苦。別時容易見時難,算來卻是無情語。百計留君,留君不住。留君不住君須去。望君頻問夢中來,免教腸斷巫山雨。
漢字佩的含義及解釋
佩
(會意。從人凡巾。本義:繫在衣帶上的裝飾品)
同本義 [ornament worn as a pendant at the waist in ancient China]
佩,大帶佩也。--《說文》
青青子佩。--《詩·鄭風·子衿》
共王之服玉珮玉。--《周禮·王府》。註:「王之所帶者。」
遺余佩兮澧浦。--《楚辭·湘君》
又如:佩玖(作佩飾用的淺黑色美石);佩玦(有缺口的環形佩玉);佩珂(用黃黑色玉石製成的佩飾);佩衽(佩玉和衣襟)
姓
佩 〈動〉
佩帶,把徽章、符號、手槍等戴在或掛在胸前、臂上、肩上或腰間 [wear]
佩之金玦。--《左傳·閔公二年》
古代君子,必佩玉。
佩pei
⒈〈古〉繫在衣帶上的裝飾品,又特指此裝飾品上的玉:~帶。解~欲西去。
⒉掛,戴:~劍。腰間~著手槍。~戴紀念章。
⒊敬服:~服。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