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頭傑觀崢嶸,重闌下瞰蒼龍脊。鏤珉盤礎,雕檀竦楶,玲瓏金碧。華子岡頭,麻源谷口,神仙窟宅。道至今清夜,月明風冷,常隱隱、聞笙笛。翠壁煙霞縹緲,更寒泉、飛空千尺。數峰江上,孤舟天際,夕陽紅濕。抖擻征塵,浩然長嘯,跨青鸞翼。向鳳崗西望,遙釃鬥酒,酹文章伯。
城中樓閣似魚鱗,不見清風起白蘋。
試選苕溪最深處,仍呼我輩不羈人。
窺船野鶴何曾下,見燭飛蟲空自馴。
繞郭荷花一千頃,誰知六月下塘春。
苦熱誠知處處皆,何當危坐學心齋。
海螯要共詩人把,溪月行遭霧雨霾。
鄉國飄零斷書信,弟兄流落隔江淮。
便應築室苕溪上,荷葉遮門水浸階。
紫蟹鱸魚賤如土,得錢相付何曾數。
碧筒時作象鼻彎,白酒微帶荷心苦。
運肘風生看斫膾,隨刀雪落驚飛縷。
不將醉語作新詩,飽食應慚腹如鼓。
橋上遊人夜未厭,共依水檻立風簷。
樓中煮酒初嘗芡,月下新妝半出簾。
南郭清游繼顏謝,北窗歸臥等羲炎。
人間寒熱無窮事,自笑疏頑不受AA20。
城南病客食不足,日與天隨爭把菊。
飢腸昨作細泉響,豈識韭齏並豆粥。
五州自有定遠侯,虎頭燕頷飛食肉。
門前麴封何足道,酒出兵廚瀉春瀑。
康成溫偉秀兩眉,何啻五斛當一斛。
席中珍句出半酣,但驚墨逕通群玉。
不知清風靜掃脾,徒見秋電寒搖目。
相君脫粟好名爾,何用留侯歸辟榖。
我今枯槁固其分,尚未有閒氣蟠空腹。
侯當下士屈體貌,屢喚不來仍不逐。
羊臑魚尾癡不食,卻覓山僧煮寒蔌。
敢煩龐生要栗裡,欲謝楊公向疏屬。
午庵聊拂偃月床,臥聽春飆過修竹。
城上風光鶯語亂。城下煙波春拍岸。綠楊芳草幾時休,淚眼愁腸先已斷。情懷漸變成衰晚。鸞鑒朱顏驚暗換。昔年多病厭芳尊,今日芳尊惟恐淺。
城中望西山,爽氣固可致。
不如山中行,衣屨染濃翠。
使君資格逸,鐵馬奏橫吹。
平郊何曠蕩,修竹亦清閟。
既聞蘇門嘯,遂挹浮丘袂。
似嫌太清絕,開宴盡主意。
戲留楚台雲,寶靨斗姿媚。
珠貫按歌聲,泉湧發詩思。
歸來殊不倦,吏牘閱千紙。
卻笑江左人,把酒輒遺事。
下客亦未衰,尚可提萬騎。
安能學胡公,危苦寄鶴翅。
漢字城的含義及解釋
城
(會意。從土,從成,成亦聲。本義:城牆)
同本義 [city wall]。都邑四周用作防禦的高牆。一般分兩重,裡面的叫城,外面的叫郭,城字單用時,多包含城與郭。城郭對舉時,只指城
城,所以盛民也。--《說文》
城郭溝池以為固。--《禮記·禮運》
使老弱女子乘城。--《史記·田單列傳》
百雉而城。--《公羊傳·定公十二年》。註:「天子周城,諸侯軒城。」
城為保民為之也。--《谷梁傳·隱公七年》
城者,可以自守也。--《墨子·七患》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唐·李白《送友人》
又如:城內;城外;萬里長城;城守(據城守禦);城
城 cheng
1城市。
2城牆:萬里長~。
3城牆以內的地方:西~區。
【城邦】古代奴隸制城市國家。以一個城市為中心,包括周圍農村構成。以前8世紀左右的古希臘的城邦最為典型。通常實行奴隸主的貴族政治或民主政治。
【城堡】堡壘式的小城。
【城池】城牆和護城河。也指城市。
【城府】舊指城市和官署。比喻待人接物的心機:~很深、胸無~(指為人坦率)。
【城郭】泛指城市。城:內城的牆。郭:外城的牆。
【城隍】
1指護城河。
2道教所信奉的管理城市的神。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城門失火,用護城河裡的水來救火,水干了,魚也就死了。比喻無故受牽連而遭受禍害或損失。
【城闕】城門兩側的望樓。引申指京城、宮闕。
【城市】人口集中、具有一定規模的工業、交通運輸業、商業聚集的以非農業人口為主的居民點。是歷史上手工業和農業分離、階級和國家出現時產生的。現代城市是區域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
【城市規劃】城市各項建設發展的綜合性規劃。內容包括:確定城市性質、規模和佈局,統一規劃、利用城市土地,綜合部署城市經濟、文化、基礎設施等項建設。
【城市化】指由於社會生產力發展而引起的城鎮數量增加及其規模擴大,人口向城鎮集中的過程。也包括城市建設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生活方式的變化。又稱城鎮化。
【城市貧民】城市中無固定職業,依靠自己勞動為生的貧苦的人。
【城下之盟】敵軍兵臨城下被迫簽訂的條約。後泛指被迫所簽的屈辱性條約。
────────────────—
城cheng
⒈〈古〉為了防衛而建築的高牆:萬里長~。黑雲壓城~欲摧。
⒉泛指都市:~郭。攻~不怕堅。美化~市。~鄉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