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之不見,來即不見。不見不見,君之素面。火裡曾飛,
水中亦見。道路非遙,身心不戀。又不知有返陰之龜,
回陽之雁。遇即遇真人,達即達其神。一萬二千甲子,
這一壺流霞長春。流霞流霞,本性一家。饑餐日精,
渴飲月華。將甲子丁丑之歲,與君決破東門之大瓜。
求予追和。屈指三十餘年,三老仙去久矣,今昔之感,不能己於言也。時重逢元夜心暗驚。憶當年、諸老放晴。對芳景、張燈火,畫堂深、簫鼓到明。烏衣巷口東風在,甚而今、春草亂生。試點檢、繁華夢,有梅花之一三十九首
□□□□□求魚。釣不得魚還自如。塵事遠,世人疏。何須更寫絕交書。
求田問捨欲婆娑。算無地,不風波。胸次盡嵯峨。世間事、都能幾多。登山臨水,望花隨柳,獨此未消磨。便擬借行窩。正齊月、光風氣和。
求田何處是生涯。雙鬢已先華。隨分夏涼冬暖,賞心秋月春花。吾年如此,愁來問酒,困後呼茶。結社竹林詩老,卜鄰江上漁家。
求理由來許便宜,漢朝龔遂不為疵。
如今謗起翻成累,唯有新人子細知。
貧交相愛果無疑,共向人間聽直詞。
從古以來何限枉,慚知暗室不曾欺。
春風旅館長庭蕪,俯首低眉一老夫。
已對鐵冠窮事本,不知廷尉念冤無。
求仙去也,翠鈿金篦盡捨。入巖巒,霧卷黃羅帔,
雲雕白玉冠。
野煙溪洞冷,林月石橋寒。靜夜松風下,禮天壇。
雲羅霧縠,新授明威法菉。降真函,髻綰青絲發,
冠抽碧玉篸。
往來雲過五,去住島經三。正遇劉郎使,啟瑤緘。
漢字求的含義及解釋
求
(《說文》以「求」為「裘」之古文。省衣,象形。金文與戰國古文作「求」。本是「裘衣」的「裘」。古人皮衣一般毛朝外,所以甲骨文在「衣」字外加毛。表示裘衣。本義:皮衣)
「裘」的古字。皮衣 [fur coat]
樂正求。--《漢書》
姓
求 〈動〉
請求;干請;乞助 [ask;beg;request]
求,乞也。--《增韻》
因留懷王以求割地。--《史記·屈原列傳》
求救於齊。--《戰國策·趙策》
有求於我也。--《戰國策·齊策》
求其能千里也。
求救於孫將軍。--《資治通鑒》
又如:求浼(請求;央求);求神福(祈求神靈保佑;祝福);求張良,拜
求qiu
⒈尋找,想辦法得到:~解。~學。尋~。精益~精。上下~索。
⒉懇請,乞助:~人。~救。請~。乞~。
⒊需要:需~。要~。供~相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