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有樞,隰有榆。子有衣裳,弗曳弗婁。
子有車馬,弗馳弗驅。宛其死矣,他人是愉。
山有栲,隰有杻[1]。子有廷內,弗灑弗掃。
子有鐘鼓,弗鼓弗考。宛其死矣,他人是保。
山有漆,隰有栗。子有酒食,何不日鼓瑟?
且以喜樂,且以永日。宛其死矣,他人入室。
山城水隘小橋傍。竹裡早梅芳。縱有丹青圖畫,難描幽韻清香。妖嬈天賦,偏宜素淡,楊氏宮妝。雅態何須艷麗,孤標不在春光。
山後重興道院,燕南仍自干戈。道人功行累來多。免卻非災橫禍。每日誦經報國,終朝念道降魔。福生禍滅養沖和。真靜真清證果。
山侗八願報師恩。返覆陰陽仗煉烹。火降水升拋雪浪,龍吟虎嘯發雷聲。玉爐瑞雪重重結,金鼎祥光靄靄生。無價丹成無老死,長生路上法身
山色晴嵐景物佳。暖烘回雁起平沙。東郊漸覺花供眼,南陌依稀草吐芽。堤上柳,未藏鴉。尋芳趁步到山家。隴頭幾樹紅梅落,紅杏枝頭未著花。
山水無宿約,村暗自當還。不知有客乘興,載我弄滄灣。酒吸明河欲盡,月落三星在下,未放水風閒。影轉松起舞,扶步入林間。恨無人,橫野笛,叫關山。知君慷慨何事,惜得米陽關。看取大江東去,把酒淒然北望,說著淚潺湲。我飲自須盡,君唱有何難。
漢字山的含義及解釋
山〈名〉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像山峰並立的形狀。「山」是漢字的一個部首。本義:地面上由土石構成的隆起部分)
同本義 [mountain]
山,土有石而高。--《說文》
山,土之聚也。--《國語·周語》
山人取之。--《左傳·昭公四年》
夏後代山。--《禮記·明堂位》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列子·湯問》
如山如阜,如岡如陵。--《詩·小雅·天保》
生於山阜,處於室堂。--《荀子·賦》
為山九仞,功虧一簣。--《書·旅獒》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遊山西村》
又如:山靄(山上的雲氣);山靈(
山shān
⒈地面上高度大、坡度陡的隆起地貌:高~。華~。
⒉像山的:~洪。冰~。~牆(房屋兩頭的牆)。
⒊〈喻〉多,太多:人~人海。
⒋蠶簇:蠶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