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舟龍陽縣,洞庭包五河。
洶洶不得道,茫茫將奈何。
稿師請小泊,石碇沉泥沙。
是中太無岸,強指葦與莎。
滯留三四晨,大浪山嵯峨。
同舟總下淚,自謂餧黿鼉。
白水日以長,僅存青草芽。
轉盼又已沒,但見千頃波。
此時羨白鳥,飛入青山阿。
放鶴在深水,置魚在高枝。升沉或異勢,同謂非所宜。
君為邑中吏,皎皎鸞鳳姿。顧我何為者,翻侍白玉墀。
昔作芸香侶,三載不暫離。逮茲忽相失,旦夕夢魂思。
崔嵬驪山頂,宮樹遙參差。只得兩相望,不得長相隨。
多君歲寒意,裁作秋興詩。上言風塵苦,下言時節移。
官家事拘束,安得攜手期。願為雲與雨,會合天之垂。
放翁久矣無此客,闖戶兒童皆動色。
寒泉不食人喝死,素綆銀瓶我心惻。
千金易得一士難,晚途淹泊眼愈寒。
豈知一旦乃見子,傑語豪筆無僧酸。
門前清溪天作底,細細風吹縠紋起。
倚欄一笑誰得知,愛子數詩如此水。
江湖安得常相從,浩歌相踏臥短篷。
功名渠自有人了,留我鏡中雙頰紅。
放船千里凌波去,略為吳山留顧。
雲屯水府,濤隨神女,九江東注。
北客翩然,壯心偏感,年華將暮。
念伊嵩舊隱,巢由故友,南柯夢,遽如許!
回首妖氛未掃,問人間、英雄何處?
奇謀報國,可憐無用,塵昏白羽。
鐵鎖橫江,錦帆衝浪,孫郎良苦。
但愁敲桂棹,悲吟梁父,淚流如雨。
放逐身藍縷。被門前、群鷗戲狎,見推盟主。若把士師三黜比,老子多他兩度。袖手看、名場呼五。不會車邊望塵拜,免他年、青史羞潘母。句曲洞,是歸路。平生怕道蕭蕭句。況新來、冠敧弁側,醉人多誤。管甚是非並禮法,頓足低昂起舞。任百鳥、喧啾春語。欲托朱弦寫悲壯,這琴心、脈脈誰堪許。君按拍,我調柱。
放眼蕪城,北盡淮*,東馳海門。歎故園遙隔,關山歧路,好懷深負,風月乾坤。邂逅佳人,笑談清致,所見而今勝所聞。江湖樂,任提**鷺,翳鳳騎麟。世間富貴浮雲。也莫校箕山與渭濱。想抱關擊析、心期賢聖,耕田鑿井,上有華勳。休道官卑,休嫌俸少,且喜詩成句句新。君歸矣,問故園桃李,幾度逢春。
放心坦蕩,樂閒閒、應使蟲消屍去。清靜長施憑雅正,封寶瓶口守護。闡辟雙關,非能運轉,也得全精固。三陽相見,五神分朗團聚。由此雖寢無眠,頤顏養浩,潔白盈盈數。直待澄鮮方是徹,愈覺真靈開悟。性結成丹,圓光耀赫,決遇明師度。紅霞繚繞,恁時迎引歸去。
漢字放的含義及解釋
放〈動〉
(形聲。從,方聲。本義:驅逐,流放)
同本義 [banish]
放,逐也。--《說文》
見伯夷之放跡。--《楚辭·悲回風》
卿大夫外淫者放。--劉向《列女傳》
放驩兜於崇山。--《虞書》
放弒其君則殘之。--《周禮·大司馬》
放其大夫。--《左傳·襄公二十九年》
齊放其大臣孟嘗君於諸侯。--《戰國策·齊策》
雖放流,眷顧楚國,系心懷王。--《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又
何故懷瑾握瑜而自令見放為?
又如:流放(把犯人驅逐到邊遠地方去);放伐(以武力討伐並放逐暴君);放徒(放野。放逐於野);放遠(遠逐);放廢(放逐罷黜);放遷(
放 fang
⒈解脫約束,獲得自由:解~。釋~。~松。~手。〈引〉
1散,耍:~學回家。~暑假。~工休假。
2趕牲畜或家禽到野外活動、覓食:~牛兒。~羊子。~鴨。~鴿子。
⒉任意,不拘束:~任自流。大~厥詞。~蕩不羈。
⒊發出,發射,點燃:~電。~炮。~焰火。~火燒荒。
⒋借錢財給人,收取利息:~債。
⒌擴大,擴展:~大一寸。~寬一尺。~眼世界。〈引〉花開:百花齊~。江南紅梅已~春。
⒍擱。置:安~。存~。~在床上。
⒎
【放心】消除憂慮和牽掛。
⒏
【放晴】陰雨之後轉晴。
⒐
【放棄】丟掉,不再保留。
⒑
【外放】舊時指京官調任出京任職。
⒒
【流放】
【放逐】舊時將人驅逐到邊遠地區。
⒓
【放哨】站崗、警戒或巡邏。
────────────────—
放fǎng 1.倣傚;模擬。 2.依據。 3.彷彿,類似。 4.至,到。 5.姓。《書.堯典》有放齊。
────────────────—
放fāng 1.並船。兩船並列。 2.背逆,違背。 3.副詞。正;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