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上酒杯難減,鼎中藥味頻加。老人爭得臉如霞。鏡裡衰容人怕。簷溜盡成冰柱,前村變卻梅花。瓊瑤破碎為行車。凍雀盈枝堪畫。
席近渾如遠,簾高故放低。偏它能畫斗頭眉。戴頂燒香鋪翠、小冠兒。酒伴殘妝在,花隨秀鬢垂。薄羅小扇寫新詩。解下雙雙羅帶、要重題。
席上芙蓉待暖,花間騕裊還嘶。勸君不醉且無歸。歸去因誰惜醉。湯點瓶心未老,乳堆盞面初肥。留連能得幾多時。兩腋清風喚起。
席地賞殘紅。少駐孤蓬。一春不奈風和雨。雨自無情風有恨,花片西東。雲澹遠峰濃。綠遍高桐。神仙知在此山中。萬古消凝多少事,目盡晴空。
席帽聊蕭,偶經過、信陵祠下。
正滿目、荒台敗葉,東京客舍。
九月驚風將落帽,半廊細雨時飄瓦。
桕初紅偏向壞牆邊,離披打。
今古事,堪悲詫;身世恨,從牽惹。
倘君而尚在,定憐余也。
我詎不如毛薛輩,君寧甘與原嘗亞!歎侯嬴老淚苦無多,如鉛瀉。
席上沈香枕,樓中蕩子妻。那堪一夜裡,長濕兩行啼。
漢字席的含義及解釋
席
(「蓆」的古字。會意。從巾,庶省聲。天子諸侯的席有刺繡鑲邊,故從巾。席用來待廣大賓客,故從「庶」省。本義:供坐臥鋪墊的用具。後又曾寫作「蓆」) 同本義 [mat]
席,藉也。禮天子諸侯席有黼繡純飾。--《說文》。按,即筵也。方幅如巾,故從巾。
設莞筵紛純,加繅,席畫純。--《周禮·司幾筵》。疏:「初在地者一重,謂之筵。重在上者,即謂之席。」
設之曰筵,坐之曰席。--《禮記·祭統》注
我心匪席,不可卷也。--《詩·邶風·柏舟》
結髮同枕席。--《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覺時之枕席。--唐·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
席(
⒈蓆)xi
⒈用草、蘆葦或竹篾等編成的鋪墊或遮蔽的用具:草~。涼~。
⒉座位,職位:~位。來賓~。出~(到場)。
⒊酒筵:筵~。擺三桌~。
⒋憑借,倚仗。
⒌[席捲]將蓆子上的東西全部捲走。〈喻〉聲勢浩大:~卷一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