燭燭久旱天,颯颯昨宵雨。
塵頭清過轍,水脈生新渚。
豈徒滋杞菊,亦可望禾黍。
勿笑盤蔬陋,時來一觴舉。
燭影搖紅玉漏遲。鵲橋仙子下瑤池。傾杯樂處笙歌沸,蘇幕遮闌笑語隨。醉落魄,阮郎歸。傳言玉女步輕移。鳳凰台上深深願,一日和鳴十二時。
燭暗時酒醒,原來又是夢裡。
燭下銀塘流水長,馬前山色曉蒼蒼。
朱樓未滅明河影,碧城已動晨曦光。
雞唱悠悠度禁邸,螢飛點點刺衣裳。
三年遊子離鄉思,閶闔門高露早涼。
燭花催曉。醉玉頹春酒。一騎東風消息到。佔得鱉頭龍首。長安去路駸駸。明朝躍馬芳陰。應是花繁鶯巧,東君著意瓊林。
燭花紅死睡初醒,一枕孤懷病客情。
海上有山應大夢,人間無路可長生。
乾坤意入憑欄闊,風月人歸似舊情。
漢殿香銷春寂寂,夕陽無語下西城。
燭龍棲寒門,光曜猶旦開。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唯有北風號怒天上來。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台。
幽州思婦十二月,停歌罷笑雙蛾摧。
倚門望行人,念君長城苦寒良可哀。
別時提劍救邊去,遺此虎紋金鞞靫。
中有一雙白羽箭,蜘蛛結網生塵埃。
箭空在,人今戰死不復回。
不忍見此物,焚之已成灰。
黃河捧土尚可塞,北風雨雪恨難裁。
燭暗船風獨夢驚,夢君頻問向南行。
覺來不語到明坐,一夜洞庭湖水聲。
燭影奪明月,鐘聲撞曉雲。
瓷盤余柏子,傾作一爐焚。
燭與人相似,通宵遽白煎。不應須下淚,只是為人然。
燭冷塵消過上元,晴明風日柳初繁。
偷閒偶到西城陌,喜見青山似故園。
燭燼香殘簾未卷,
夢初驚。
花欲謝,
深夜,月朧明。
何處按歌聲,輕輕。
舞衣塵暗生,
負春情。
燭跋熒熒照酒明,故人相對說平生。
差池何止三年別,老大難忘一舉名。
殘夜池塘分月色,繞門楊柳度秋聲。
不辭筆硯酬嘉會,去住江湖各有程。
燭燼香殘簾半卷,夢初驚。花欲謝,深夜,月籠明。
何處按歌聲,輕輕。舞衣塵暗生,負春情。
碧沼紅芳煙雨靜,倚蘭橈。垂玉珮,交帶,裊纖腰。
鴛夢隔星橋,迢迢。越羅香暗銷,墜花翹。
燭光影裡粉姿閒,一點愁侵兩點山。
不怕帶他下燕爐,無言相逐省弓彎。
燭龍奔天衢,不照雲下人。
陽貨盜玉弓,仲尼糧絕陳。
筆絕春秋成,乘桴泛洪津。
莫食汨羅魚,腸中有靈均。
青天上無路,黃泉下無門。
漫漫長夜中,萬古齊一塵。
燭影搖紅,暗垂珠淚如言語。無情本不起斯因,轉使余頻悟。勸汝何須憂慮。已當日、終南遭遇。拂開眸目,剔正心神,東臨瓊路。。占真閒,水雲遊歷成霞步。天涯海畔是前期,此處堪停祝等候明明師父。闡玄紗、長生門戶。彩霞光裡,現出蓬萊,相隨歸去。
燭下尊前一分手,舟中岸上兩回頭。
歸來虛白堂中夢,合眼先應到越州。
燭邊醉臉擬融酥,盞畔歌喉欲貫珠。
應念東家多病叟,靜披寬褐擁紅爐。
燭盡憐紅影,詩成掉白頭。
吳歌小榻夜,楚雨虛堂秋。
殘夢醒餘瀝,輕寒仗敝裘。
鮒魚甘涸轍,吾亦笑莊周。
漢字燭的意思
燭
(形聲。從火,蜀聲。本義:古代照明用的火炬)
同本義 [torch]
燭,庭燎大燭也。--《說文》。按,燋也。未爇曰燋,執之曰日燭,樹地曰庭燎。葦薪為之,小者麻蒸為之。
執燭於西階上。--《儀禮·燕禮》
共墳燭庭燎。--《周禮·司烜氏》。註:「樹於門外,曰大庭燎。」
獨不見跋。--《禮記·曲禮》
火在地曰燎,執之曰燭。--《儀禮·士喪禮》注
舉燭者,尚明也。--《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游?--《古詩十九首·生年不滿百》
江月亭前樺燭香,龍門閣上馱聲長。--陸游《雪夜感舊》
又如:燭火(火炬,火把);燭
燭(燭)zhu
⒈以線繩或葦子做中心,周圍用蠟和油脂包裹,點燃取光的東西:蠟~成灰淚始干。
⒉照見,照耀:火光~天。〈引〉明察:洞~其奸。
⒊[燭光]的簡稱,物理學上發光強度單位。常說的電燈泡的燭數,實指瓦特數,如15燭的燈泡就是15瓦特的燈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