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詩。因吟郢岸百畝蕙,
欲采商崖三秀枝。棲野鶴籠寬使織,施山僧飯別教炊。
但醫沈約重瞳健,不怕江花不滿枝。
雖得蘇方木,猶貪玳瑁皮。懷胎十個月,生下崑崙兒。
布袍披襖火燒氈,紙補箜篌麻接弦。
更著一雙皮屐子,紇梯紇榻出門前。
雖然仁道系心根,熟處工夫在所存。
惟是日新常不息,取之左右自逢原。
雖入秦帝宮,不上秦帝床。
夜夜玉窗裡,與他卷羅裳。
雖無諧謔去相攜,且乏輿梁濟涉溪。
之子惠然須痛飲,醉眠應夢鎮幃犀。
雖雲早契闊。
乃自非同志。
勿談興運初。
且道狂奴異。
雖拜龍圖號,自稱槃澗翁。
生難招此老,死可見文公。
斷簡功夫久,深衣笑語終。
空餘藏稿在,虹氣貫山中。
雖匪囊中物,何堅不可鑽。一朝操政柄,定使冠三端。
雖無才學可人群,偶有誠心與古親。
茲世幾人能永富,此身何恤不終貧。
生無簪綬身寧屈,死有詩書志尚伸。
自匪與君嘗素計,斯言何敢易謀人。
雖則毋歸,對酒當歌,終難激揚。
似孔家文舉,幼原了了;衛家叔寶,晚更茫茫。
五劇金鞭,六銜寶馬,誰數吾家老子昂。
公真誤,歎臣今已老,發短心長。
御溝偶過球場,笑塗轍都為若輩妨。
更內家髻樣,巧如馬墜;小侯舞勢,快作鸞翔。
酒則數行,食而三歎,斷盡西風烈士腸。
登城望,有千群篳篥,萬點牛羊。
雖老於梅心未衰,今朝誰贈楚江枝。
旋傾尊酒臨清影,正是吳姬一笑時。
雖與漁樵共受廛,尚餘氣習雪螢邊。
故須堂下參輪鹿茸,未可燈前罵鄭玄。
那有傳求千斛米,更無策救五銖錢。
陳編老矣猶加勉,鑿久安知不及泉。
雖設常關果是麼?開門終日有誰過。
從來不省多車轍,此際真宜置爵羅。
尚許漁樵時剝啄,偶逢風月亦婆娑。
炎炎炙手須臾事,也比柴荊較幾何!
雖然一槳匆匆去,也要身寬對好山。
新拗蓬窗高似屋,諸峰獻狀住中間。
雖非慼慼小人儒,亦豈堂堂大丈夫。
寫向廣文官捨裡,巍冠為我講唐虞。
雖遇嚴冬喜氣和,開筵出妓騁婆娑。
折腰翹袖為公壽,願贊監軍早戢戈。
雖共蒿蘭伍,南朝有宗祖。莫打綠袍人,空中且歌舞。
堪憐木邊土,非兒不似女。瘦馬上高山,登臨何自苦。
雖則丹青妙,其如齒發衰。
遠孫元未識,認作古鐘馗。
雖老未龍鍾,籬邊菊滿叢。
乍涼天氣好,裡暾印?/p>
雖無酒令與詩籌,喜約明盟訪舊遊。
寒露正催黃菊晚,斷雲不鎖碧山秋。
機於空處鷗方下,節到寒時蝶也愁。
聚散博沙多少恨,一詩三歎寄湯休。
漢字雖的意思
雖
(形聲。從蟲,唯聲。古讀。本義:蟲,似蜥蜴而大)
秦兵旦暮渡易水,則雖欲長侍足下,豈可得哉?--《戰國策·燕策》
齊國雖褊小,吾何愛一牛!--《孟子·梁惠王上》
又如:雖故(雖然);他雖身負重傷,但堅決不下火線
即使…也;縱使 [even if]
雖人有百口,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
先王之法,經手上世而來者也,人或益之,人或損之,胡可得而法?雖人弗損益,猶若不可得而法。--《呂氏春秋·察今》
僅,只 [only]
雖有明君,能決之,又能塞之。--《管子》
原本,本 [originally]
你那裡休誇口,你雖是一人為害,
雖(雖)suī
⒈連詞。即使,縱然:~然。麻雀~小,肝膽俱全。為人民的利益而死,~死猶生。會議~短,但可解決問題。
⒉只,僅有:~有。
────────────────—
雖wei 1.獸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