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日春先立,崇朝歲始除。
去來身不定,好惡夢皆□。
□□千山外,舟車一月餘。
豈真休客擔,猶□□家書。
隔岸煙雲一望間,夜深笙鶴與俱還。
不緣曾識謫仙面,未必煙雲住此山。
隔溪人喚漁樵動,江上潮平船欲行。
隔溪楊柳絲絲綠,比妾心情少日時。
待得楊花逐流水,此時妾意有誰知。
隔岸山迎我,沿江柳拜人。
日搖秋水面,波閃白龍鱗。
不遣船迷路,俱從塔問津。
一生將玉鏡,千古照金身。
隔岸橫州十里青,黃牛無數放春晴。
船行非與牛相背,何事黃牛卻倒行。
隔水鷓鴣鳴,一汀香草生。
自憐為客久,誰忍送君行。
後會期何日,歸途喜乍晴。
它春科甲上,必欲見題名。
隔岸東西州,清川拍岸流。
但聞竹枝曲,不見青翰舟。
隔林看日落,出戶對天行。
久亂人情變,長貧心事明。
虹拖城郭勢,河瀉甲兵聲。
誰似秋來水,能於濁世清。
隔膜能知人肺肝,瞭如燭照與龜鑽。
敏於一行推棋子,妙似堯夫測牡丹。
道是鬼來疑太黠,驀然仙去覓應難。
身今槁木寒灰樣,慚愧巫咸子細看。
隔江屯塢自孫吳,猶記孤軍出此塗。
閱十九年如夢覺,歷千萬里幾馳驅。
月沉荒壘馬橫塞,風捲寒沙雁宿蘆。
憶著當時身是膽,歸休毋更老江湖。
隔年鄰寺與追尋,一徑聽鍾絕足音。
劫運更教孤氣類,諫書忍問出呻吟。
江湖摩蕩回天夢,几榻綢繆學道心。
收拾誰編獨行傳,島人寫恨海沉沉。
(謂劉潛樓居青島為作狀志及哀辭)
隔水梨花豪放盡,安排鼠耳到庭槐。
十分春事杜門過,百色老懷中酒來。
聞麗人行頭輒掉,見蘭亭帖眼還開。
碧衫玉唾酴醾晚,更倩詩翁著句催。
隔牆楊柳舞腰斜,傍砌鵝梨玉作花。
此地風光誰管領,小詩收入長官家。
隔水茅堂塵靜,臨溪松戶時開。
煙碧澗邊非草,雲白山前是梅。
琴為知音一曲,酒緣得意多杯。
今日乘驂且去,明朝帶鶴重來。
隔簾遲日午風微,社燕驚寒未肯歸。
讀了丹經成默坐,時時一片杏花飛。
隔江一帶春山好。平林新綠春光老。休去倚闌干。飛紅不忍看。東流何處去。便是歸舟路。芳草外斜陽。行人更斷腸。
隔花女伴笑呼名,新試宮鞋月下行。
倦劇歸來更漏永,一簾秋水浸桃笙。
隔葉乳鴉聲軟。啼斷日斜影轉。楊柳小腰肢。畫樓西。役損風流心眼。眉上新愁無限。極目送雲行。此時情。
隔林彷彿聞機杼,知有人家在翠微。
及至入讓親見了,元來只是小兒戲。
漢字隔的意思
隔
(形聲。從阜,鬲聲。從「阜」,表示與地勢高低上下有關。本義:阻隔、遮斷)
同本義 [separate;impede;cut off;partition]
隔,障也。--《說文》
右有隴坻之隘,隔閡華戎。--《文選·張衡·西京賦》
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又如:把一間房隔成兩間;隔越(阻隔,隔絕);隔礙(阻隔。即隔越)
間隔;距離 [at a distance from;after or at an interval of]
隔了七八年,雖模樣兒出脫的齊整,然大段未改,所以認得。--《紅樓夢》
又如:隔涉(遠隔);隔三差五(每隔不長;時常);隔岸(河的對岸);隔了這麼多
隔ge
⒈攔斷,互不接觸,分開:~離。~開。~靴搔癢(〈喻〉不中肯,不貼切,徒勞無功)。
⒉相間,距離:~牆。間~。相~十里。
⒊[隔膜]
1不知曉,外行:這項技術,我實在~膜。
2也作〔隔閡〕。彼此之間情意不通,各人心中存有意見:他倆有~閡。
3也作[膈膜],又叫"橫~膜"。體腔中分隔胸腔和腹腔的肌肉筋膜組織。
⒋ [隔離]使互相不接觸,斷絕往來:~離病房。
────────────────—
隔jī 1.敲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