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旆滿江湖。詔發樓船萬舳艫。投筆將軍因笑我,迂儒。帕首腰刀是丈夫。粉淚怨離居。喜子垂窗報捷書。試問伏波三萬語,何如。一斛明珠換綠珠。
旌麾初舉。正**力健,嘶風江渚。射虎將軍,落雕都尉,繡帽錦袍翹楚。怒磔戟髯,爭奮卷地,一聲鼙鼓。笑談頃,指長江齊楚,六師飛渡。此去。無自墮,金印如斗,獨在功名齲斷鎖機謀,垂鞭方略,人事本無今古。試展臥龍韜韞,果見成功旦莫。問江左,想雲霓望切,玄黃迎路
旌旆悠悠出陝時,白頭人送倍依依。
蜀川尚憶蒲蘆政,蠻洞先驚獬豸威。
祖席香濃花未老,行廚味簡筍初肥。
公餘若存相如賦,郫縣梅仙好發揮。
旌旗直指陣雲開,文駟雕軒壽母來。
萬古歡呼和氣蕩,胡兒不戰倒戈回。
旌旗曉過大江西,七校前驅萬隊齊。千里政聲人共喜,
三軍令肅馬前嘶。恩沾境內風初變,春入城陰柳漸低。
桃李不須令更種,早知門下舊成蹊。
旌旗江上出,花外捲簾空。夜色臨城月,春寒度水風。
雖然行李別,且喜語音同。若問匡廬事,終身愧遠公。
旌旗如火馬如風,十二峰前去少同。
錦帳選掄為漕使,繡衣交代是家翁。
蠻兒亦在提封內,神女猶居畏愛中。
好繼金陵丁太尉,留題盡著碧紗籠。
旌陽昔屠蛟,勳塞天宇大。
涵淹此遺種,千歲不悔過。
良苗蔚懷新,倏作渺茫墮。
懦夫愧鼻祖,無策祗愁臥。
勇哉韓退之,切齒鱷為禍。
雄詞坐以逐,豈必勞{左占右}剁。
有如衛承我,經物誰能涴。
清泉復化土,魚鱉枯到剉。
從今仕執珪,先已最郡課。
旌旗如火浪如鷗,一路春城次第游。
江上高樓欲千尺,便從今日望歸舟。
旌廉以廉寡,樹碑勵貪夫。
後人慕前躅,當令德不孤。
第無愧屋漏,斯能遠苞苴。
番禺惟飲水,合浦自還珠。
旌幢車騎滿沙頭,鼓吹喧繁畫鷁福
一里羅紈光照地,千家簾幕遠臨流。
觴隨洛水周公事,月映鳳樓裴相游。
令典久墮今更舉,行聞美俗遍中州。
旌節下朝台,分圭從北回。城頭鶴立處,驛樹鳳棲來。
舊路芳塵在,新恩馹騎催。里閭風偃草,鼓舞挸衫住?/p>
吏散山禽囀,庭香夏蕊開。郡齋堪四望,壁記有三台。
人訝征黃晚,文非吊屈哀。一吟梁甫曲,知是臥龍才。
旌旆翩翩擁漢官,君行常得遠人歡。分職南台知禮重,
輟書東觀見才難。金章玉節鳴騶遠,白草黃雲出塞寒。
欲散別離唯有醉,暫煩賓從駐征鞍。
旌旗依舊長亭路。尊前試點鶯花數。何處捧心顰。人間別樣春。功名君自許。少日聞雞舞。詩句到梅花。春風十萬家。
旌旆曉悠悠,行驚歲已遒。
霜雲依日薄,野水帶冰流。
富庶齊三服,山川禹九州。
自憐思穎意,無異旅人愁。
旌旗赴天台,溪山曉色開。萬家悲更喜,迎佛送如來。
旌幢龍虎衛,台殿鼓鍾福
水亂渾疑雨,山深只見秋。
九天嚴採訪元老主焚修。得祿安蕭散,
前身幾世修。
旌旗蕩野塞雲開,金鼓連天朔雁回。
落日半山追黠虜,彎弓直過李陵台。
旌旗坐鎮蜀江雄,帝命重開舊閤崇。褒貶唐書天歷上,
捧持堯日慶雲中。孤情迥出鸞皇遠,健思潛搜海岳空。
長得蕭何為國相,自西流水盡朝宗。
旌旗千騎擁春華,傾動臨川十萬家。
皂蓋出郊因問柳,紫荷領客共看花。
樽前人唱鶯隨唱,堂下吏衙蜂亦衙。
寄語風流賢太守,好留醉墨伴煙霞。
漢字旌的意思
旌
(形聲。本義:古代用犛牛尾或兼五采羽毛飾竿頭的旗子)
同本義 [banner]
旌,游車載旌析羽。--《說文》
位所謂緌有虞氏旌也。--《禮記·明堂位》
建旌提鼓。--《國語·吳語》
又如:旌旄(古代用犛牛尾與羽毛裝飾的軍旗,或代指各種旗幟);旌羽(旌旗。因有羽飾,故稱)
古代旗的總稱[flag]
旌蔽日兮敵若雲。--《楚辭·九歌·國殤》
旌麾南指,劉琮束手。--《資治通鑒》
又如:旌旃(泛指旗幟);旌幡(泛指旗幟);旌幟(旗幟);旌幢(旗旛);旌頭(旗桿頂端的矛頭)
旌節,古代使者所持的節[tally]
王婆道:「眼望旌節至,耳聽到消息。」-
旌jīng
⒈〈古〉用五色羽毛裝飾的一種旗子:建~提鼓。又是旗子的通稱:~旗招展。
⒉表揚:以~其美(美:美德)。
⒊[旌表]〈古〉使用樹立牌坊或掛匾等表彰遵守封建禮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