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堂均此號,兄與弟相先。
畫以名家顯,神於活法傳。
以眸蟾皎潔,兩袖羽蹁躚。
落筆人人似,柯山本是仙。
鑒湖北棹迓征鴻,昭代乾坤靡不容。
運際包荒連茹泰,時當養正出泉蒙。
暫為掾史司刀筆,遄許勳名上鼎鐘。
看取漢家有故事,趙堯猶得拜三公。
鑒像谷神,雲心月影。
閒閒不宰於功,歷歷無私於應。
莫問正偏,誰論動靜。
自方自圓,誰欠誰剩。
能來異類中行,常處那伽大定。
雲水叢林自恣人,果如是也須相慶。
鑒湖五月涼風起,荷葉荷花香旎旎。
先生到縣花正開,濯足船頭弄秋水。
聖朝復興文武科,諸生習射更絃歌。
他年大比登髦俊,應報新昌縣裡多。
鑒石引幽路,傍崖開碧庭。
棋留樵客坐,鵝博老君經。
竹榻朝吞日,松壇夜拜星。
山中有公事,鶴觸杏花零。
鑒破千年渾沌心,石楠當戶洞音音。
詩{左朋右瞿}猶怯春寒在,捫石梯雲不敢深。
鑒中之發蒲柳望秋衰,眼中之人風雨俱星散。
往者托禮同青山,健者漂零不相見。
庾公樓上有詩人,平生落筆瀉河漢。
置驛勤來索我詩,自說中郎識元歎。
我方凍坐酒官曹,為公然薪炙冰硯。
不解窮愁著一書,豈有文章名九縣。
如星結柳送文窮,退倚北窗睡松風。
太阿耿耿截歸鴻,夜思龍泉號匣中。
斗柄垂天霜雨空,獨雁叫群雲萬重。
何時握手香爐峰,下看寒泉濯臥龍。
鑒湖越台名士鄉,憂忡為國痛斷腸。
劍南歌接秋風吟,一例氤氳入詩囊。
鑒極玄想孤,動靜如為區。
大象詎形儀,大方誰廉隅。
正賞不隱括,妙踐無回迂。
心澄遍知海,粲粲黃金軀。
鑒形閉氣思神法,初出艱難後坦途。
倏忽雖能游萬國,奈何棄舊卻移居。
鑒別毫釐豈易哉,逢奇何惜讀千回。
充囊未可矜前得,如積薪焉看後來。
鑒中雙鬢已蹉跎,無計重揮卻日戈。
已是園林春欲暮,那堪風雨夜來多。
詩成白也知無敵,花落虞兮可奈何。
鑒壞十方常住地,三錢使盡露屍海
羅山古佛雖靈驗,未免將身一處理。
鑒湖狂客又西湖,筆硯生涯計已迂。
五斗自慚腰不折,四方安得口能糊。
家山迢遞鄉心遠,燈火淒涼客影孤。
莫誤風前看落雁,尺書還肯寄來無。
鑒湖清澈秦望高,涵虛逗碧供吟毫。
當日醉眼倚空闊,三江七澤才容舠。
鑒虛磨愈明,弦柔調自直。
臨民要儒術,非但用三尺。
君看春秋學,從士能斷國。
人情豈相遠,贈了以不惑。
鑒山最有登臨勝,門巷縈迴知幾重。
此日樓頭瞻御墨,何時天上睹飛龍。
關河痛隔魚紋斷,臣子遙申虎拜恭。
欲托離騷寫愁思,涉江何處采芙蓉。
鑒湖一曲記蓬萊,櫂入紅蕖挽不回。
今日池光少公事,好懷聊復為渠開。
鑒空談荒唐,我天不為此。
故知又故為,頗悟前生是。
憑誰照前因,斯言特戲耳。
既是無今古,如何分彼己。
須彌一點塵,萬劫一彈指。
無失亦無憂,無得亦無喜。
鑒在機先已是遲,電光石火亦難追。
鷲峰點著便回去,終不重安眼上眉。
漢字鑒的意思
鑒
(形聲。從金,監聲。本義:古代用來盛水或冰的青銅大盆)
同本義 [basin]
鑑,大盆也,一曰鑑諸,可以取明水於月。--《說文》。徐灝曰:「鑑,古祇作堅,從皿以盛水也。其後范銅為之,而用以照形者,亦謂之鑑,聲轉為鏡。」
鑑謂之鏡。--《廣雅》
借明於鑑以炤之。--《淮南子·主術》
我心匪鑒。--《詩·邶風·柏舟》
衛靈公有妻三人,同鑑而浴。--《莊子》
春始治鑑。--《周禮》
又如:鑒諸(古代承露取水的器具);鑒燧(方諸和陽燧)
中國古代用青銅製成的鏡子 [ancient bronze mirror]。如:龜鑒;鑒台(鏡台);鑒明(鏡面明淨);鑒窪(
鑒(鑑、鑒)jian
⒈〈古〉用來盛水或冰的大盆。
⒉照影:水清可~。
⒊鏡子:以銅為~,可以正衣冠。〈引〉可以引為儆戒或教訓的事:引為~戒。殷~不遠。
⒋觀察,審察,區別:~賞。~定優劣。~別真假。
⒌看。看到:~於。~貌辨色。台~(書信用語,〈表〉"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