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春亭建為民安,要識熙熙本不難。
一日但能先克復,百年雖久亦勝殘。
滿城和氣薰天地,終歲長春忘暑寒。
斯道古今無異路,獨題待與後賢看。
熙熙樂國似登台,北圃南亭春事催。
惆悵音塵難再會,瑞香應已繞簷開。
熙朝侍從老堂堂,和氣如春與物昌。
未見峨冠真楚越,思逢傾蓋在瀟湘。
放懷繾綣情何厚,憂世艱難話更長。
果有南山求問意,芷蘭猶冀襲清芳。
熙事成兮,始終潔齊。
籩豆徹兮,撙節靡垂。
靈有嘉兮,降福孔皆。
票然逝兮,我心孔懷。
熙台楚觀小開樽,老去登臨易斷魂。
蹀血龍荒平昔志,即今搔首望中原。
熙朝道化聿求成,龍袞天臨策俊英。
清問詳延敷迺聽,嘉猶入告底於行。
堯章焜燿欣承渥,湯訓丁寧戒近名。
聖主得賢功烈盛,小臣稽首願昇平。
熙寧歲壬子,春旱初可怪。
不雨訖夏尾,天地一爐鞴。
赤日裂厚土,黃埃沒經界。
農夫望雲霓,脰折意未懈。
侍中守北門,撫俗先罷瘵。
閔雨憂更深,遍禱劇齋戒。
老宮與佛廟,三日一往拜。
冠者厭於咒,褐者勞於唄。
雨應絕不聞,煩鬱何由快。
憑誰訴天公,請執乖龍械。
熙寧事作祟寧樣,嘉佑政為元佑師。
但得至誠行號令,坐令風俗似當時。
熙事既成,嘉籩告嚴。
洋洋來臨,藹藹布列。
配帝其功,在天對越。
允集叢釐,萬邦和悅。
〔熙寧十年,詔以龍山廢佛祠為表忠觀。
元豐二年,通教自杭來,見予於吳興。
問:「觀亦卒工乎?」曰:「未也,杭人比歲不登,莫有助我者。
」余曰:「異哉,杭人重施輕財,是不獨為福田也,將自托於不朽,今歲成矣,子其行乎?」及還,作詩送之。
」〕先王舊德在民心,著令稱忠上意深。
墮淚行看會祠下,掛名爭欲刻碑陰。
淒涼破屋塵凝座,憔悴雲孫雪滿簪。
未信諸豪容郭解,卻從他縣施千金。
熙陽薰蓋壤,麗景日以新。
婭奼花媚晝,嚘嚶鳥鳴晨。
紛華易消歇,非久淪沙塵。
舉世競芳菲,湎若嗜飲醇。
豈知有至味,澹然嚌道真。
試問金谷天,何如簞瓢人。
熙熙春景霽,草綠春光麗。的歷亂相鮮,葳蕤互虧蔽。
乍疑芊綿裡,稍動豐茸際。影碎翻崇蘭,浮香轉叢蕙。
含煙絢碧彩,帶露如珠綴。幸因采掇日,況此臨芳歲。
熙熙陽春,既發既舒。
翼翼南畝,是展是圖。
熙寧六年九月,天章閣待制李公,自登州來守此邦。
愛其山川泉石之勝,怡然有久留之意。
此邦之人,安公之惠,亦欲公之久於此也。
然自其始至,而民知其方將復用,懼其不能久矣。
明年二月,詔書移牧河間,邦之父兄皆惜其去。
雖公亦將留焉而不可得也。
於是數與其僚燕於湖上,曰:「北方幸安,余將復老於此。
」酒酣,賦詩以別,從而作者三人。
公平生喜為詩,所至成編,及來此邦而未嘗有所為,故尤貴之。
遂相與刻於石,以慰邦人之思焉。
東來亦何恃,夫子此分符。
談笑萬事畢,樽罍眾客俱。
高情生遠岫,清興發平湖。
坐使羈游士,能忘歲月徂。
縱歡真樂易,恨別不須臾。
廟幄新謀帥,河間最近胡。
安邊本餘事,清賞信良圖。
應念茲園好,流泉海內無。
熙寧相住半山寺,元佑人宗獨樂園。
早起庵中釣魚手,未應宣靖失中原。
熙辰禮備,濟濟雍雍。
言奉斯冊,重親之宮。
宮帷既敞,協氣感通。
皇儀親展,壽祉無窮。
熙寧十年秋,河決澶淵,注鉅野,入淮泗。
自澶、魏以北皆絕流,而濟、楚大被其害,彭門城下水二丈八尺,七十餘日不退,吏民疲於守禦。
十月十三日,澶州大風終日,既止,而河流一枝已復故道,聞之喜甚,庶幾可塞乎。
乃作《河復》詩,歌之道路,以致民願而迎神休,蓋守土者之志也。
君不見西漢元光元封間,河決瓠子二十年。
鉅野東傾淮泗滿,楚人恣食黃河鱣。
萬里沙回封禪罷,初遣越巫沉白馬。
河公未許人力窮,薪芻萬計隨流下。
吾君仁聖如帝堯,百神受職河神驕。
帝遣風師下約束,北流夜起澶州橋。
東風吹凍收微淥,神功不用淇園竹。
楚人種麥滿河淤,仰看浮槎棲古木。
熙肅琨庭,載升金記。
迺導迺陪,威儕濟濟。
天步繼臨,孝誠行矣。
聲容也昭,中外悅喜。
熙熙二百年,朝野當豐豫。
鳳鸞方頡頏,群雀亦爭翥。
黃鶴生林中,躊躇獨不去。
豈敢思乘軒,兼懷矰繳慮。
芃芃禾黍秋,雞騖俱晏如。
六翮將安施,長依蓬蒿祝
風飆起無時,未審安巢處。
莫作九皋鳴,有生實多懼。¤
熙寧歲丙辰,海內厄安石。
慶元歲丙辰,偽學禁如織。
寶佑復丙辰,衣冠墮荊棘。
龍蛇數雲惡,鄭玄炳先識。
諸生不齰舌,投荒誠予職。
鵂鶹號屋頭,鼯鼠攪床側。
雲集膚已粟,日出汗欲亦。
瘴癘半南州,可軒靠神力。
所寓乃略同,蒼苔共岑寂。
丙辰自丙辰,焚香且讀易。
漢字熙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