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江海,入此土,
萬水千山同一路。來時無物去時空,
稽首牟尼悉加護。
歷歷聞金奏,微微下玉京。為祥家諜久,偏識洞陰名。
澹佇人間聽,鏗鏘古曲成。何須百獸舞,自暢九天情。
注目看無見,留心記未精。雲霄如可托,借鶴向層城。
歷遍田疇問我農,都言杼柚久虛空。
吏胥祗是工椎剝,倉廩何曾識腐紅。
願得家家歌樂歲,直須日日扇和風。
如今拙手徒餐粟,慚見天民四者窮。
歷代興亡億萬心,聖人觀古貴知今。
古今成敗無多事,月殿花台幸一吟。
歷歷青山出,翩翩白雁來。
感時徒憤郁,弔古獨悲哀。
夜雨淒庭草,秋花老石苔。
客懷消不得,悵望一徘徊。
歷遍江湖幾萬重,豈期方到洞霄中。
山翻九鎖天分山,洞徹三茅地透東。
夭矯龍蛇幢節影,晶熒日月御香風。
茫茫世上尋雲漢,何必仙宮勝此宮。
歷雄都大邑,厭車馬,市塵深。愛歷下風煙,江湖郭郭,城市山林。人家水芝香裡,看萬屏千嶂變晴陰。無問買山高價,休論寸土千金。偶因王事愜閒心。佳處更登臨。倩萬斛泉珠,四圍嵐翠,一洗塵襟。強齊霸圖陳跡,但華山平野*孤岑。今夕高筵清賞,明朝*騎**。
歷遍人間。卻羨名山。洞天清、坐聽潺*。萬株松檜,千頃雲煙。好伴琴書,真念道,樂安閒。養就靈鉛,命耀光圓。行功成、蓬島為仙。出離生滅,萬古相傳。既免輪迴,六銖掛,去朝元。
歷遍江南處處山,嶠南還得倚樓看。
化工此地無餘巧,爽氣窮冬更逼欄。
官事隨時寧解了,書盟平日未應寒。
相逢自有論文樂,只把空杯未礙歡。
歷盡巴山白髮新,西風何處不傷神。
馬曹蹭蹬官難起,鳥道艱危老更貧。
九派長江春後雁,一年芳草夢中人。
相思況是無消息,徙倚天涯涕淚頻。
歷眼看看剩浹旬,山河大地一齊新。
不成過臘都無雪,只隔明朝便是春。
夜半有誰過剡曲,年豐無處不堯民。
草亭只在梅花外,知與人間隔幾塵。
歷代恢文偃武,四方晏粲無虞。奸臣招致北匈奴。邊境年年侵侮。一旦金湯失守,萬邦不救鑾輿。我今父子在穹廬。壯士忠臣何處。
歷歷曉風傳廟鼓,曈曈霽日上窗紗。
孫同魚隊忙觀社,翁入雞窠且守家。
已是濕灰並槁木,不知榆火與楊花。
燔山無覓之推處,誰道斯人羨四蛇。
歷尾無餘日,更籌促曙躔。
持愁賸殘歲,將老入新年。
歷覽宜陽道,披軒臨朔風。
地疑塵世外,人盡畫圖中。
巖曲疏鍾答,村前小彴通。
水煙寒更白,山氣曉微紅。
游宦真浮梗,流年似轉蓬。
長懷無所寄,盡日送歸鴻。
歷盡風波覺得獃,全無伎倆口慵開。
門前不厭頻來客,要學聰明莫入來。
歷亂茅堂草樹深,隱居蹤跡杳難尋。
只應獨自攜琴去,小答松篁太古音。
祝氏集外詩
歷歷數聲猿,寥寥渡白煙。應棲多月樹,況是下霜天。
萬里客危坐,千山境悄然。更深仍不住,使我欲移船。
歷翠捫蒼堅,不犯塵衣涴。
暗香何處花,松下微風過。
當有道人來,霏煙承寶坐。
歷授人時後,天回斗柄初。
農疇興耒耜,家塾盛詩書。
縹緲雙鳧舄,咿啞一鹿車。
山翁喜春近,隨處狎樵漁。
漢字歷的意思
歷
(形聲。從謪,厤聲。從「止」,表示與腳、行走有關。本義:經過)
同本義 [go through;experience;undergo]
歷,過也。--《說文》
深踐戎馬之地, 足歷王庭,垂餌虎口。--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
歷齊河。--清·姚鼐《登泰山記》
已歷三世。--《三國誌·諸葛亮傳》
身不歷農畝之勞。--明·劉基《誠意伯劉文成公文集》
歷兩京左右通政。--清·張廷玉《明史》
又如:身歷(親身經歷);歷時(所經過的時間);歷劫(佛教用語。指世界經歷多次成、住、壞、空的生滅過程。劫,為宇宙在時間上的一成一毀);歷歲(經過一年);歷載(經歷多
歷(歷、
⒋曆、
⒋厤)li
⒈經過:經~。~盡千辛萬苦。
⒉經過了的:~史。~代。~年。~屆。
⒊遍,逐個,~覽。~記。
⒋指曆法,推算年、月、日和節氣的方法:陽~。農~。也指記載年、月、日和節氣等的書、表、冊頁:~書。年~。畫~。掛~。
⒌[歷來]一向,從來:~來如此。
⒍[歷歷]清楚,分明:~ ~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