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歷從何起,冷冷與耳謀。
人言衰相現,我以妄心求。
遠磬山房夜,寒蜩隴樹秋。
圓通無別法,但自此根修。
歷山名重舜耕餘,太守文章世罕如。
但見清風變齊魯,未聞紫詔起嚴徐。
最宜視草歸時訓,可惜揮毫落簿書。
千騎行春且乘興,裡無勝母莫回車。
歷官如歷階,越等多所傷。
柰何坳堂水,持綆萬丈長。
誰無斯世方,乃此抽手旁。
永夜淚不禁,仲尼故皇皇。
又聞雖小魯,乘田問牛羊。
歷覽碧巖勝,只疑塵境無。
煙巒淨流翠,晴瀑白跳珠。
隱約瞻天姥,冥濛見太湖。
丹青誰把筆,相對寫新圖。
歷劫昏蒙,為恩情愛戀,一向迷執。爭頭競角,覷巨浪洪波,豈顧沈溺。幸今生覺悟,便拂袖、開懷暢意。返照從前事,行蹤過跡,翻作大讎隙。飄然做個閒人,向青松影下,白雲堆裡。怡怡自樂,但詠歌談笑,隨緣銷日。晚來增雅趣,對天鑒、澄澄湛碧。次第銀蟾上,昭彰奮離三島跡
歷歷沿荒岸,初聞落日蟬。
江化鋪淺水,村館復臨川。
徑仄傍無地,峰回別有天。
吾行吾自返,茲意與誰傳。
歷陽之南有牛渚,一風微吹萬舟阻。
華戎蠻蜀古百川,合為大江神所躔。
山盤水怒不得洩,到此乃有無窮淵。
朱衣乘車作官庥,操制生殺非無權。
陰靈秘怪不欲露,毀犀得禍豈偶然。
歷遍人間。卻羨名山。洞天清、坐聽潺*。萬株松檜,千頃雲煙。好伴琴書,真念道,樂安閒。養就靈鉛,命耀光圓。行功成、蓬島為仙。出離生滅,萬古相傳。既免輪迴,六銖掛,去朝元。
歷歷長塗謁魯侯,征塵寧復戀貂裘。
江城露冷霜初滑,海谷冰消水欲流。
夜月觀書徐稚榻,春風聽樂仲宣樓。
料君頻作四湖夢,曾憶孤山有舊遊。
歷井捫參興未闌,丹梯通處更躋攀。
冥蒙蜀道一雲氣,破碎岷山千髻鬟。
但覺星辰垂地上,不知風雨滿人間。
蝸牛兩角猶如夢,更說紛紛觸與蠻。
歷江海,入此土,
萬水千山同一路。來時無物去時空,
稽首牟尼悉加護。
歷亂茅堂草樹深,隱居蹤跡杳難尋。
只應獨自攜琴去,小答松篁太古音。
祝氏集外詩
歷觀嘉泰與開禧,禪苑宗壇更有誰。
修竹蒼松凜寒色,一如問道冷泉時。
歷歷向時遊覽處,重來年已迫桑榆。
大衾尚欲同林下,華表安知忽路隅。
自古曾悲摘瓜蔓,即今不共插茱萸。
人生患不高年爾,到得年高萬感俱。
歷數陰功滿巨編,皇天祐善信昭然。
金閨密勿身通籍,雲路連翩子著鞭。
貝葉經中無別想,白蓮社裡得真筌。
忽驚薤露傅新唱,愁鎖松陵柳澤煙。
歷代名書畫,中原古鼎彝。
不教蕭翼看,常怕米顛知。
此物空盈笈,何人與掌匙。
貴無它嗜好,焉用太清為。
歷數中興將,誰為第一功。
兩朝忠衛上,四海雅推公。
富貴無危溢,哀榮有始終。
吾知尚遺恨,不見朔庭空。
歷歷渡遙程,仙山向赤城。
同為憶家者,豈不羨君行。
歲晚梅花白,天寒楚塞清。
野人詩一首,相送莫言輕。
歷歷機梭看轉旋,衲僧手眼有千千。
將知白雪上方飯,出自黃雲負郭田。
溉灌流金溪口月,耕犁卷幕隴頭煙。
和泥合水誰家事,參飽元無分外禪。
歷劫如何報佛恩,塵塵文字以為門。
遙知法會靈山在,八部天龍禮我言。
漢字歷的意思
歷
(形聲。從謪,厤聲。從「止」,表示與腳、行走有關。本義:經過)
同本義 [go through;experience;undergo]
歷,過也。--《說文》
深踐戎馬之地, 足歷王庭,垂餌虎口。--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
歷齊河。--清·姚鼐《登泰山記》
已歷三世。--《三國誌·諸葛亮傳》
身不歷農畝之勞。--明·劉基《誠意伯劉文成公文集》
歷兩京左右通政。--清·張廷玉《明史》
又如:身歷(親身經歷);歷時(所經過的時間);歷劫(佛教用語。指世界經歷多次成、住、壞、空的生滅過程。劫,為宇宙在時間上的一成一毀);歷歲(經過一年);歷載(經歷多
歷(歷、
⒋曆、
⒋厤)li
⒈經過:經~。~盡千辛萬苦。
⒉經過了的:~史。~代。~年。~屆。
⒊遍,逐個,~覽。~記。
⒋指曆法,推算年、月、日和節氣的方法:陽~。農~。也指記載年、月、日和節氣等的書、表、冊頁:~書。年~。畫~。掛~。
⒌[歷來]一向,從來:~來如此。
⒍[歷歷]清楚,分明:~ ~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