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岳有闡士,五峰秀真骨。見君萬里心,海水照秋月。
大臣南溟去,問道皆請謁。灑以甘露言,清涼潤肌發。
明湖落天鏡,香閣凌銀闕。登眺餐惠風,新花期啟發。
衡山何似洛城居,不久從來亦不餘。
赤縣人希舊勳業,清閒身自富時書。
搜羅神化觀周易,略去玄黃陋太初。
最是忘機湘水上,風輕日淡看游魚。
衡湘久來往,眼到山輒對。
愛山真自性,久看眼未礙。
今朝渡石潭,蘭槳亂青帶。
初升岸稍高,忽喜地更大。
行行兩垣間,沙路得平快。
豁然見良疇,小覽百里外。
涵溶趙家滑,千頃疏幾澮。
人家隔楊柳,或映桑林背。
連連麻麥墟,雞犬達鳴吠。
宛如京洛郊,北望一悵慨。
古城誰所築,隱隱僅如塊。
娉婷九塚藏,巧緻六寶在。
想其誇壯時,豈念遺跡晦。
主人隴西生,懇款具鮭菜。
墅前稼尤美,彌壤黃雲曬。
雲湖從此逝,日暖風不噫。
循岡逶迤登,呀口駭漰沛。
是名湖西缺,節縮有石埭。
捨輿尚盤陀,漸見湖尾派。
菰蒲傍籬落,獵獵村沽旆。
曳筇大堤長,堤址屹然塞。
胡床羅四五,植傘據其會。
恍若畫圖張,彩筆窮物界。
滿奩開玉鏡,萬象自清汰。
浮光散鵝鶩,沉影亂鱗介。
紛紛漁舟子,點綴助姿態。
其心曾未閒,詎比觀者泰。
東頭輸寫處,百丈走霜瀨。
匯為碧泓深,嚙漱垠崿壞。
非茲兩雄堨,何以鎮橫潰。
尚雲春水時,雷注聒天聵。
田翁亦好事,巨艇遣迎載。
山陰興則同,所訪何必戴。
招提有豪客,置醴久相待。
歸途瞰烏泉,船首滯葭薈。
朱樓亦近止,欲往思中敗。
刺竿小彎碕,迥眺長嶺背。
峰巒未可窮,卻過陳家匯。
幽尋何所得,憩倦茂林最。
回船漾中流,枵腹思勇嘬。
羽觴凡五舉,銀鯽才一鱠。
山氓爭睢盱,窺覘互驚怪。
桃源果何似,此地良足愛。
要當建亭榭,聊復藝菰芥。
賞心浩無涯,羲馭慘欲退。
吾儕幸強健,勝踐莫辭再。
人生貴歡娛,世俗苦埃壒。
黃君早交友,聞善肯相誨。
楊君素疏豁,為善克自裁。
李君更清苦,有意飾紉佩。
彪君知勉勵,不但聞梗概。
惟余真潦倒,道退齒徒邁。
從游亦何幸,魚目慚明琲。
誓言來年春,景物重華盡?/p>
荷花千葉裝,一一青羅蓋。
蒼蒹沒大浸,碧巘檻芳藹。
遠陪鷗鷺群,坐笑桔槔械。
仍須少留宿,促駕古所戒。
持鉤不求魚,何用五十轄。
優哉復悠哉,此樂未為太。
衡門掩綠苔,樹下絕塵埃。偶赴高僧約,旋知長者來。
雲山堪眺望,車馬必裴回。問以何為待,慚無酒一杯。
衡鑒◇叨選,英豪此所鍾。
古今參雅鄭,善惡雜◇共。
揮翰飄飄思,懷奇落落胸。
披文驚可畏,奏下始開封。
但喜真才得,寧虞橫議攻。
欲知儒學盛,首善本三癰。
衡門雖設晝常關,人在瓊樓玉宇間。
一笑眼青餘老檜,相看頭白只高山。
攜壺索共梅花醉,著屐扶行竹杖斑。
此興此時吾不忘,倦飛深羨鳥知還。
衡門時反關,一室甘卻掃。
文墨脫紛總,書林恣論討。
闖然未足意,清矣濯懷抱。
揮灑烏絲新,浸淫黃捲好。
後來應手摹,前輩休腹稿。
君意不期知,予心以為寶。
衡門之下可棲遲,且抱遺經住海涯。
東漢已編《高士傳》,西方仍誦美人詩。
衰年避地方蓬轉,故國傷心忽黍離。
天末秋風正瀟瑟,一鴻聲徹暮雲悲。
衡與修皆捋虎鬚,不論公幹與元瑜。
譏彈山寺詩為謗,指點滄洲疏似諛。
毛垢人將吹洗汝,涅磨渠不磷緇乎。
勸君刊落閒枝葉,佩服高柴一字愚。
衡岳仙都跡已陳,雲台玉局敕猶新。
暮年擬乞沖虛觀,長向山中祝聖人。
衡門寂寂逢迎少,不見仙郎向五旬。
莫問龍山前日事,菊花開卻為閒人。
衡門養浩,匱玉藏輝,營營守拙忘機。手握乾坤,身生萬化維持。氣滾三田日日,斡一渠、流轉時時。百骸理,顯瓊漿止渴,玉液充飢。浴出元神妙體,契圓成,了了動靜熙熙。不沒不生,虛界體段無疵。卓爾惺惺獨立,傲空空、實際無為。樂真趣,顯德風遠扇,道紀高提。
衡岳新摧天柱峰,士林憔悴泣相逢。只令文字傳青簡,
不使功名上景鐘。三畝空留懸磬室,九原猶寄若堂封。
遙想荊州人物論,幾回中夜惜元龍。
衡石量書夜漏深,咸陽宮闕杳沉沉。
滄波沃日虛鞭石,白刃凝霜枉鑄金。
萬里長城穿地脈,八方馳道聽車音。
儒坑未冷驪山火,三月青煙繞翠岑。
衡門植五柳,東籬采叢菊。
長嘯有餘清,無奈酒不足。
當世宜沈酣,作色召侮辱。
乘興賦歸歟,千載一辭獨。
衡宇歸來後,瓶儲不願餘。
興公遂初賦,叔夜絕交書。
已怯傷弓翼,獨歎涸澈魚。
春風到蘭室,隱幾正如如。
衡門客去懶冠巾,盡日看山自在身。
飲澗猿來驚照影,泊枝禽起近沖人。
黑雲欲雨易成晚,紅葉如花不當春。
卻憶東門牽犬恨,當年何似布衣貧。
衡岳寬臨北,君山小近南。中開北百里湖潭。吳楚入包含。銀漢秋相接,金波夜正涵。舉杯長嘯待鸞驂。且對影成三。
衡陽歸雁別重湖,銜到同人一紙書。
忽見姓名雙淚落,不知消息十年餘。
綵衣我已登黃閣,白社君猶葺舊居。
南望荊門千里外,暮雲重疊滿晴虛。
衡廬古巷中,高駕日相顧。
芳草掩空扉,知君斷幽步。
殘煙北寺鐘,暮雨西閶樹。
攜賞邈難期,庶望遺緘素。¤
漢字衡的意思
衡〈名〉
(形聲。從角,從大,行聲。本義:綁在牛角上的橫木)
同本義。一說穿於牛鼻的橫木 [crossbar]
秋而載嘗,夏而福衡。--《詩·魯頌》。毛傳:「福衡,設牛角以福之也。」
衡,牛觸,橫大木其角。--《說文》。徐鍇註:「謂牛好牴觸,以木闌制之也。」
車轅前端的橫木 [croobar]
加之以衡扼。--《莊子·馬蹄》。釋文:「衡,轅前橫木縛軛者也。」
則見其倚於衡也。--《論語·衛靈公》。皇疏:「衡,車衡,軛也。」
枉玉衡於炎火兮。--《楚辭·劉向·九歎·遠逝》
又如:衡輈(車轅與轅前橫木);衡軫(轅前橫木與車後橫木);衡蓋(車轅前端的橫
衡heng
⒈稱東西輕重的器具,如秤,天平等。
⒉稱,量:~其輕重。
⒊評估,考慮,斟酌:~量。權~利弊。
⒋平,不偏不倚:公正平~。
⒌[衡山]在湖南省,五嶽中的南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