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奏德星今復聚,鄉評月旦昔何驚。
穎川人望須公守,荀氏家聲付此兄。
湖影龜魚同聚散,棠陰燕雀半生成。
若為修禊無絲竹,古調新詩唱謂城。
史書良為稹,褒詔卻因袁。
足使濟不朽,何堪逢自言。
史君承詔出黃扉,急槳翩翩畫鷁飛。
天上鵷鸞驚暫別,江邊猿鶴喜頻歸。
列城將吏瞻戎節,夾道鄉人看錦衣。
今古蓬萊足吟詠,更留風月待珠璣。
史君平昔慕玄清,一到祠堂意一新。
戶外黃冠應指點,公應便是謫仙人。
史君唾手了雄邊,半夜移春入北園。
鶯花非漢舊,棟宇尚唐餘。
史稿雖殘得自隨,兵符未解定堪蚩。
淹留正似周南老,戲劇何爭灞上兒。
鉛筆用多毛禿落,鬢髯愁罷雪紛垂。
十年尚滯成書奏,可驗相如屬思遲。
史著陶潛卒,何妨爵秩卑。
竟無乞米帖,止有采薇詩。
舊友誰為誄,新阡尚欠碑。
中年哭同志,孤立可勝悲。
史君欲聽榜人謳,一夜江波拍岸流。
父老不知招屈恨,少年爭作弄潮游。
長鯨破浪聊堪比,小旆逆風殊未收。
角勝爭先非老事,憑欄寓目思悠悠。
史君清德比清湘。妙政古相望。閒暇恩波萬井,笑談風月千章。慇勤勸駕,幾人懷德,刻意勝驤。試問匣中長劍,也應增煥光芒。
史才司秘府,文哲今超古。亦有擅風騷,七聯文墨曹。
聖賢三代意,工藝千金字。化識從臣謠,人推仙閣吏。
如登昆閬時,口誦靈真詞。孫簡下威鳳,系霜瓊玉枝。
史君大雅資,胸中淡無慾。
尤物能移人,猶有此數竹。
史君幽趣鍾靈台,胸中台畫如天開。
居閒薄發林塘勝,根原福壽兩山來。
石骨旁峙虎蹲踞,泉脈下繞龍瀊洄。
高低隨巧結亭榭,收拾造化成錦堆。
緋黃紫綠獻態度,纖洪濃淡敷條枚。
四時春色常在目,噓咻無用鄒律催。
那麼禁林鳳池上,須君緩步鏘鳴瑰。
詎容袖手此山下,龜朋鶴侶相追陪。
史侯眉山英,壯歲陪戎旃。
胸蟠九雲夢,筆倒三峽泉。
封侯直易爾,唾手平幽燕。
相國昔分陝,幕府羅雋賢。
公於二三子,骯髒孰差肩。
綸巾白羽扇,談笑清渭汧。
功名晚蹉跎,肯著祖逖鞭。
南遊上會稽,卻泛洞庭船。
九嶷多隱逸,千里跨馬韉。
邂逅闔閭城,傾蓋欣忘年。
誦我阮籍詩,三歎涕泗漣。
客懷已趣裝,握手臨道邊。
歸歟指衡麓,未辦買山錢。
他年遇回雁,寄我湘中篇。
史君家枕吳波碧。朱門鋪手搖雙戟。也到嶺邊州。真成汗漫遊。歸期應不遠。趁得東江暖。翁媼雪垂肩。雙雙平地仙。
史本乎公,不厭於復。
重觀紹聖以來之記述,初無及於鄭雍。
非親札之具存,雖欲考之而孰從。
如王誼李祉之實跡,遍考史錄,
皆無預乎此案之中。酈保姓名,
亦各不同。至於韓忠彥力諫興獄,
直乞陛下且與含容。安壽麵析章惇,
以為鄉風。此皆系其人之大節,
而金匱之汗青,皆泯泯於二人之忠。
凡此帖紙之所具,以同時附會白帖子之人,
猶能秉直以寫其衷。抑可以見人心之是非,
本無所蔽蒙也。然於此時,
凡六人者皆有所抗論,獨雍首尾噤然若不預者。
佩玉端委,接武夔龍,
又何其無一言之獻替,廣於四總耶。
迎合於始,循默於終,
而迄不免於黨籍之歸,此枉道事人之所以不勝於直躬也。
史祝周壇日,人憂杞國時。
飲池無善效,頮水有遺辭。
仙伏朝三後,蕃儀集四夷。
從今河與洛,長瀉鳳台悲。
史以太伯比,斯評恐未真。
我知東海意,不忍母他人。
史君救弊知原本,民賴浮屠產力寬。
保障便為今日計,功名留與百年看。
喜聞白紙租都放,不飲黃花酒亦歡。
晨起有人相賀語,禪齋得穩佔蒲團。
史筆書雲,繡閨添線。
愛日舒長,豐年取驗。
衲僧不被四時遷,妙應圓機轆轆轉。
喝散嶺上白雲,制斷腳跟紅線,
陰極陽生總不知。曝背晴簷,
手摘寒梅。一點兩點三四點,
拈花微笑今重見。
史筆誰能繼謝山,詞嚴義正宅心寬。
七賢傳倘他年續,個裡沉吟位汝難。
漢字史的意思
史
(會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放簡策的容器,下面是手。合起來表示掌管文書記錄。本義:史官)
古官名。職別各異 [histographer;official historian]
史,記事者也。--《說文》。按,周官有大史、小史、閃史、外史、御史、女史。其屬又各有府史、胥徒史,主造文書者亦稱史。凡府史,皆其官長所自辟除。
矧大史友內史友。--《書·酒誥》。鄭註:「大史內史。」
用史巫紛若。--《易·巽》
辭多則史。--《禮記·聘禮記》
史載筆。--《禮記·曲禮》
史狐書賊。--《谷梁傳·宣公二年》
動則左史書之,言則右史書之。--《禮記·玉藻
史shǐ
⒈自然或社會以往發展的進程:歷~。又指記載歷史的書或研究歷史的學科:~記。生物~。社會發展~。~冊。文學~。
⒉〈古〉負責記錄史事的官: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