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如流電口如河,睥睨時流振法螺。
不論才華論膽略,鬒眉隊裡已無多。
目斷西陵細靄中,津亭想汝系孤篷。
頗憂昨暮雲吞日,猶幸今朝雨壓風。
就食亦知難戀戀,掛帆終恨太匆匆。
寒沙不是無來雁,頻寄書歸問老翁。
目下園亭秋氣陰,故人相見暫開襟。
買田陽羨蘇公計,客舍并州賈島心。
老至尚誇詩力健,病回猶怯酒杯深。
歸來謾作鐙前話,卻喜妻兒是賞音。
目送歸州鐵甕城。隔江想見蜀山青。風前團扇僕頻更。夢裡有時身化鶴,人間無數草為螢。此時山月下樓明。
目所以司視,視正乃為明。
非禮謹勿睹,睹之則為盲。
目斷山前浮玉,春回雪裡宜城。
得意扁舟乘興,歸來好語增明。
目深顴起貌嶄然,長臂厖眉聳兩肩。
宛似阿羅老尊者,不妨時說小乘禪。
目斷江頭樹,襟被海上風。
荷鋤偕婦子,擲釣共兒童。
晚筀關心碧,秋蓮滿意紅。
歌聲何處起,舞手為年豐。
目前機,真帝相。
張都料輪材底輪材,李作頭{上祝下土}磉底{上祝下土}磉。
動靜奚分兩處看,太平基業初無象。
迥出常情,與誰共賞。
佳客允呼自往來,瑞巖拍掌仙巖唱。
潦倒龐公,精神迭宕。
目斷揚州淚似江,龍輿半夜狩南邦。
徒聞四野方多壘,可惜黃旗漫繞槓。
濁酒有神磨歲月,愁山無賴入軒窗。
青萍三尺將生鏽,憤氣崢嶸只自降。
目疾初傳劇,猶思礙讀書。
那知遽至是,此恨合何如。
我已鬢俱白,要能世久居。
吾人門戶責,驥子總憐渠。
目前咫尺長生路,多少愚人不悟。愛河浪闊,洪波風緊,
舟船難渡。略聽仙師語,到彼岸,只消一句。
煉金丹換了,凡胎濁骨。免輪迴,三塗苦。
萬事澄心定意,聚真陽、都歸一處。分明認得,
靈光真趣,本來面目。此個幽微理,莫容易,等閒分付。
知蓬萊自有,神仙伴侶。同攜手,朝天去。
目斷長淮渺莽中,孤城突兀倚層空。
寒砧幾許遞秋信,漁笛一聲橫晚風。
龍吐晴雲嵐氣白,鴉翻落日水天紅。
扁舟今夜宿何許,赤壁斷磯蘆葦叢。
目有四白,五夫守宅。
目斷天鵝影不留,梵風吹落鷲峰頭。
野堂四大無窗壁,散誕當年個野牛。
目斷吳天遠,魂飛楚塞低。
六龍巡漠北,萬騎繞淮西。
寒月籠煙燧,霜風遞曉鼙。
征夫蝴蝶夢,休傍故園棲。
目為詩客不勝慚,喚作園翁定自堪。
抱甕荷鋤非鄙事,栽花移竹似清談。
野人只識羹芹美,相國安知食筍甘。
晚覺齊民書最要,惜無幽士肯同參。
目時然後視,耳時然後聽。
口時然後言,身時然後行。
前不見厚祿,然不見重兵。
惟其義所在,安知利與名。
目光炯炯射車牛,何至隨人作浪愁。
身處江湖如富貴,心親魚鳥等朋儔。
孤帆滅沒三湘曉,野店荒寒二華秋。
醉墨不容麈土污,憑君試訪寺家樓。
目前來往競紛紛,那個師僧有腦門。
坐熱鐵床吞熱鐵,石頭南嶽下兒孫。
漢字目的意思
目
(象形。甲骨文和小篆字形。像眼睛形,外邊輪廓象眼眶,裡面象瞳孔。小篆處理為線條。先秦時期多用「目」,兩漢以後,用眼逐漸多起來。「目」具有書面語色彩。本義:眼睛)
同本義 [eye]
目,人眼,象形。--《說文》
目者,氣之清明者也。--《禮記·郊特牲。》
目者,心之符也。--《韓詩外傳》
夫妻反目。--《易·小畜卦》
睅其目,皤其腹。--《左傳·宣公二年》
滿目蕭然。--宋·范仲淹《岳陽樓記》
瞋目大怒。--晉·干寶《搜神記》
目似瞑。--《聊齋誌異·狼三則》
目不忍睹。--清·薛福成《觀巴黎油畫記》
又如:目
目mu
⒈眼睛:~不暇接。有~共睹。
⒉看:眾~睽睽。眾~昭彰。
⒊孔,網眼:網~。綱舉~張。
⒋名稱,標題:~錄。書~。題~。
⒌條文,大項中再分的小項:條~。大綱細~。
⒍[目光]眼光,眼睛的神采:~光如炬(炬:火把)。
⒎[目前][目下]眼前,現在,說話的時候。
⒏[目擊]親眼看到的。
⒐[目標]
1射擊、攻擊或尋找的對象:對準~標。
2想要達到的境地或標準:奮鬥的~標。
⒑[目的]想要達到的境地或想要與要求得到的結果:有計劃,有~的。不達~的,誓不罷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