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者書隱公,昔持浙西節。
按一青溪令,聞者膽為裂。
先聲到江東,庶亦有旌別。
似聞復留中,駸駸管喉舌。
君可持我詩,叩門細自列。
貪吏劇百巧,廉吏抱一拙。
拙廉名弗彰,巧貪位深竊。
何啻萬蚊虻,日咂生民血。
我老死已近,分甘糧欲絕。
此公能薦君,長鬣幸未雪。
儒冠何事貴松皮,一歲寒來特自奇。
發盡著霜相稱得,歌酬白雪即非宜。
儒吏不相得,異器如薰翳。
儒視吏不屑,吏嫉儒為仇。
俗儒不知變,繞繞孔與周。
事來委不理,言大作不酬。
嗟乎鉛槧生,謝此刀筆流。
安得經濟手,一洗吾儕羞。
當路有過官,婁境逢仁侯。
留情案牘間,舉人拔其尤。
君抱汲古學,才識推兼優。
肯隨難鶩爭,會偕鶯鵠游。
高風動寥廓,茲土豈淹留。
猶斷死知已,青燈守荒丘。
不堪明時用,空懷當世尤。
斯文付後死,已矣復焉求。
儒者務欲博,誦說窮各秋。
衣裙未及解,含珠以見求。
閩稱黃夫子,常恐學不流。
有徒如浮萍,匝匝圍刳舟。
聚書將萬卷,載行無馬牛。
去年來京師,滿篋分寄投。
半在吳楚間,半入趙衛陬。
昨日大官薦,青袍變綈裘。
今朝為異物,寸祿與命讎。
獨聞邯鄲公,哀之使斂收。
曷其稟賦薄,安得被王侯。
旅殯欲焉托,定將葬何州。
生為四方游,死當不擇丘。
豈必歸故鄉,萬里過山頭。
儒林學海老宗師,每恨聞名識面遲。
一部山川司馬記,百篇風月謫仙詩。
玉堂揮翰思當日,金鼎調元定此時。
抱負大才應大用,得看事業邁周伊。
儒有登壇貴,何人得此功。紅旗燒密雪,白馬踏長風。
斧鉞來天上,詩書理漢中。方知百勝略,應不在彎弓。
儒者久營道,詔書方問賢。至精一耀世,高步誰同年。
何樹可棲鳳,高梧枝拂天。脫身鳧舄裡,載筆虎闈前。
日月傳軒後,衣冠真列仙。則知驪龍珠,不秘清泠泉。
才子貴難見,郢歌空復傳。惜哉效顰客,心想勞嬋娟。
儒生不自貴,執藝等卜祝,詩書定何物,為汝市爵祿。
唐虞雖日遠,凜凜猶在目,誰能舉其要,治功端可復。
平生麤知此,俛仰發已禿;一豪不獲施,老病死巖谷。
安知萬世後,終無可封俗;願廣稽古心,端拱咨岳牧。
儒釋同科到者稀,道融冰雪鑒精微。
和平堂上公餘坐,靜看寒雲片片歸。
儒冠誰使首,何至動言貧。
此事須吾黨,相期到古人。
衰顏猶可鏡,短髮僅堪巾。
舉世無知者,孤燈夜獨親。
儒將一臨塞,虜塵無犯邊。
卷旗瞻漢地,收馬入胡天。
練卒朝營鼓,鳴箏夜峽泉。
遙知玉關路,烽火不須傳。
儒蘊披幽笈,仙圖啟秘關。
嵩雲為雨罷,來伴相君閒。
儒為君子儒,儒道不妨孤。白髮多生矣,青山可住乎?
徉狂寧是事,巧達又非夫。只此平生願,他人肯信無?
儒宮新創俯青溪,上挹魁躔踵舊規。
鶚薦聯名充賦日,龍飛親策采言時。
指迷承學雲中路,珍重賢侯席上詩。
只有梅花知此意,東君著眼是先期。
儒雅從來說雉山,抱琴何幸預榮觀。
六人同榜昔猶有,一邑三魁今所難。
方喜棘闈連鶚薦,又欣碧海起鵬搏。
聯科甲第應餘事,須把聲名久遠看。
儒習平生祗自酸,可能學古到商盤。
風塵世路知難拗,潢潦詞源恐易乾。
已愧登瀛聊俊顏,那堪上水費嘲彈。
饕勞愧乏經時策,安得軍中有范韓。
儒生十九諳吏事,君自胸中有八窗。
好去褆知師長吏,謹毋洩邇薄鄰邦。
政聲要重車渠百,祥兆須來鸂鶒雙。
自笑慳囊無可贐,篇詩獨不美羊腔。
儒冠多誤身,識字用心苦。
斯文憂患餘,鬱鬱流年度。
儒者陵夷此道窮,千秋止有一揚雄。
當時薦口終虛語,賦擬相如卻未工。
儒林文雅作,蕭散欲揮金。
老去安時態,秋來慰夙心。
誰陪黃菊酒,自喜白頭吟。
賓客霜台少,詩成每獨斟。
漢字儒的意思
儒
(形聲。從人, 需聲。本義: 術士)
同本義。春秋時從巫、史、祝、卜中分化出來的、熟悉詩書禮樂而為貴族服務的人 [scholar server]
儒,術士之稱。--《說文》
通天地之人曰儒。--《法言·君子》
能說一經者為儒生。--《論衡·超奇》
儒浩居而自順者也。--《墨子·非儒下》
四曰儒,以道得民。--《周禮·太宰》
儒之言優也和也,言能安人能服人也。--《禮記·儒行》
又如:儒師;儒仙
孔子學說(孔教); 孔子的和他的弟子一家的學說,其特點是強調對孝、仁、義、禮、智、信等基本道德的實踐和修養,該學說在歷史上已成為中國
儒ru
⒈舊時指讀書人:~者。~生。
⒉[儒家]原指在禮儀、教育等方面為奴隸主貴族服務的人。後指孔子、孟子為代表的一個學派。又指信奉儒家學說的人。儒家提倡以仁為中心的道德觀念,主張仁政、德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