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山景何如,勝跡多已古。
水石相迴旋,天地巧排布。
我本天涯人,未知有廬阜。
恨不早經過,西征一何暮。
香爐在何許,縹緲凌高空。
卻入白蓮沼,令人思遠公。
高巖草堂在,吏隱居其中。
至今三尺童,猶能話白公。
可想不可見,山色空重重。
水流來何遠,所過生苔蘚。
自古垂飛簾,至今不能卷。
此外猶足觀,足力已困竭。
僧居本靜閒,群鳥爭囀舌。
恰欲高枕眠,魂夢恐遭聒。
智能乘雨來,山路泥滑滑。
陰雲猶未收,明朝又西發。
廬陵涑水攜參佐,媚紫嬌黃左與姚。
何物山丹炫流俗,雒生懊惱慍蓬飄。
廬山真面何難識,揚子江邊一嶺奇。
公路崎嶇開古道,林園宛轉創新陂。
行遊險處防盲目,嚮導堪稱指路碑。
五老峰前莊稼好,今年躍進不須疑。
廬陵別駕有慈闈,到處官亭見綵衣。
總為青山能送老,不知黃壤卻同歸。
廬山之下,繡谷之中。
一江夜月,萬壑松風。
此意誰能委,岳陽城外松。
廬山解夏洪山去,自到山邊葉已飄。
鴻雁影多憐塞近,交朋書少覺身遙。
屢游騎慣將軍馬,不飲還封道士瓢。
心憶清吟更岑寂,玉京誰與話寒宵。
廬宮山下州,湓浦沙邊宅。
宅北倚高崗,迢迢數千尺。
上有青青竹,竹間多白石。
茅亭居上頭,豁達門四辟。
前楹捲簾箔,北牖施床席。
江風萬里來,吹我涼淅淅。
日高公府歸,巾笏隨手擲。
脫衣恣搔首,坐臥任所適。
時傾一杯酒,曠望湖天夕。
口詠獨酌謠,目送歸飛翮。
慚無出塵操,未免折腰役。
偶獲此閒居,謬似高人跡。
廬山三百里,巨浸壓宮亭。
勢接九江匯,峰連萬古青。
淵源開道術,哤幻雜仙靈。
厚地蟠奇秀,雄標動杳冥。
濃嵐晨歷歷,流水夜泠泠。
雪擁瓊瑤障,花繁錦繡屏。
吾居嘗靜對,親處異空聆。
瀑布手自酌,斜川身所經。
龍淵敲短策,鳥道絕危陘。
正派尊涵泳,高山有典型。
揭來三涉徑,知閱幾周星。
白傅松猶在,陶潛菊未零。
堅高思並轍,今古共忘形。
便擬安圭竇,終期老澗坰。
忽嚴大君詔,言駕小侯軿。
一別門垂柳,重雞肉階蓂。
出山羞小草,浮海又流萍。
頗覺登山屐,翻成泛宅舲。
回頭看豹霧,望眼隔鸞停
縱抱知還志,何時振倦翎。
廬陵間氣歐陽公,宗主文脈魁蘭宮。
給紀詔來簡眷濃,職居館閣譽望攏
聖明天子是仁宗,拔賢招俊萃群工。
希文何為去匆匆,諫官不言祗蔽蒙。
惟公壁立秉精忠,獨抱鯾論心忡忡。
顯責若訥極匪躬,飄然夷陵凜高風。
高風凜冽誰能同,地靈人傑國不空。
魁名自見六一翁,翱翔天祿名尤崇。
忠肝義膽何其雄,憤彼陰邪後內訌。
崇論宏議要力攻,責彼諫者達四聰。
摧奸擊佞深有功,吁嗟眾目昏如蒙。
劃然見此光瞳瞳,吁嗟眾耳塞如聾。
轟然聞此聲渢渢,丹心一片對穹窿。
名齊歐老壓岱宗,賴有諫臣鑒由中。
賢相意與公議融,全名不作夷陵窮。
公心豈計窮與通,使我躍起激懦衷。
賢哉兩魁碩且洪,仁山突兀文水淙。
廬山小隱。漸年來疏懶,浸濃歸興。彩橋飛過,深溪地底,奔雷餘韻。香爐照日,望處與、青霄近。想群仙,呼我應遠,怪來須絲垂鏡。海上雲車回軔。少姑傳、金母信。森翠裾瓊佩,落日初霞,紛紜相映。誰見壺中景。花洞裡、杳然漁艇。別是個、瀟灑乾坤,世情塵土休問。
廬山到此深,面面皆疊嶂。
安知九江濱,自有三峽壯。
層崖合飛流,深谷呀百丈。
頗聞開闢初,融結固異狀。
帝遣六天丁,開鑿就空曠。
劃為雙門關,拔作兩城障。
喬林疊帷幄,怪石蹲犀象。
高泉落其間,快若翻甕盎。
雷動正轟磕,龍吟更淒愴。
縈流十里間,餘怒猶奔放。
詩人細評品,價出瀑布上。
山祗苦悶蓄,可探不可望。
我來搜奇古,秋色正明亮。
初觀雖震慴,少定亦恬蕩。
復值朝日昇,光景相蕩漾。
如倚明月宮,俯看銀河浪。
廬阜有佳人,顏色皦冰玉。
不能時世妝,蕭然古冠服。
紛紜倚市門,組麗眩紅綠。
妖歌促艷舞,飛上黃金屋。
安知乘鸞侶,流落墮空谷。
風泉入環珮,月露作膏馥。
梁肉豈不珍,淪雪煮黃獨。
聊用慰朝饑,歲寒膚起粟。
綺*三尺塵,無路到松竹。
誰能撫孤桐,為奏招隱曲。
廬根紫蟹團臍小,楓葉青鳊縮項來。
廬山霧景難描,影機畫筆都無濟。
晴巒疊翠,倏縈一縷,縞裾輕曳,頓失前峰,旋迷旁壑,混茫而已。
又批封卻障,忽開半面,分明見、青螺髻。
樓外叢杉挺峙,似迷藏、與人遊戲。
近株已隱,遠株尤顯,霎時更檢替。
變復多端,無分遠近,影形俱翳。
但排窗霧人,沾衣潤席,夠清涼意。
廬山之勝,秀出斗旁。
參於衡岳,鎮東南方。
民人所瞻,神天攸宅。
繼夢之祥,乃興自昔。
惟天聰明,矜此下民。
監求其莫,恐有不聞。
惟神司之,雲軺風馬。
乃諏乃訪,周遊天下。
不疾不速,不察而明。
天何言哉,民無嚬呻。
是為福庭,列聖祗敬。
錫羨聵祉,有感斯應。
明明我聖,惟一乃心。
不顯亦臨,敢有弗欽。
寶畫金扁,徽稱明詔。
日月之揭,山川有耀。
邃殿在後,新閣在前。
如君當御,而臣仰焉。
明節冠佩,會朝帝所。
達民之情,佑我聖主。
民戴我聖,與天無極。
天祐我宋,子孫千億。
民拜稽首,願垂表經。
從臣刻辭,永錫休聲。
廬存龍去跡成非,草木空山聖得知。
成敗論人陳壽史,功名餘恨少陵詩。
初心何只三分漢,偉略徒誇十倍丕。
半夜松聲卷風雨,猶如抱膝嘯吟詩。
廬陵舊墨說潘衡,廬陵新墨說張生。
潘家衣缽嗣蘇子,張家苗裔出易水。
易水松花煙一螺,漲起倒流三峽波。
人言天下無白墨,那知真有玄尚白。
磨光漆幾奪眼睛,試點一點傾人城。
廬山依舊,淒涼處、無限江南風物。空翠晴嵐浮汗漫,還障天東半壁。雁過孤峰,猿歸危嶂,風急波翻雪。乾坤未老,地靈尚有人傑。堪嗟漂泊孤舟,河傾斗落,客夢催明發。南浦閒雲連草樹,回首旌旗明滅。三十年來,十年一過,空有星星發。夜深愁聽,胡笳吹徹寒月。
廬陵之文忠,前歐而後周。
筆法之可稽,歐勁而周柔。
苟內心之是似,豈外跡之能求。
予嘗溯平原之津,望二典之樓。
廬山腳下開亭館,柰此千峰百嶂何。
逸少大書池上墨,少陵狂作醉時歌。
碧荷秋老香猶在,好月夜深明更多。
五老揖君天上笑,把杯相對酌金波。
漢字廬的意思
廬
(形聲。從廣,廬聲。從「廣」,表示與房屋有關。本義:特指田中看守莊稼的小屋)
同本義 [hut;cottage]
廬,寄也。秋冬去,春夏居。--《說文》
廬,捨也。--《廣雅》
余二十畝,以為廬舍。--《漢書·食貨志》。註:「田中屋也。」
廬井有伍。--《左傳·襄公三十年》
中田有廬,疆場有瓜。--《詩·小雅·信南山》
亦泛指簡陋居室
屋室廬庾。--《荀子·正名》。註:「草屋也。」
眾鳥欣有托,吾亦愛吾廬。--晉·陶潛《讀山海經詩》之一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晉·陶潛《飲酒》
南陽諸葛廬。--唐·劉禹錫《陋室銘》
廬(廬)lu
⒈簡陋的房屋:草~。
⒉居住:可~。
⒊賓客住的宿舍:十里有~,~有飲食。
⒋廬山,在江西省。
────────────────—
廬lǘ 1.古邑名。一作"盧"。在今湖北襄陽西南。本春秋廬戎國,被楚滅後為楚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