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花寒不開,庭雪曉還積。
江南十日春,東風未相識。
蕭條新柳姿,清淺故池色。
日晏起荊扉,迢迢遲來客。
山林營小隱,此隱未為真。
遺粟渾閒事,因金卻誤人。
洞迷歸去路,羽化本來身。
後此巖居者,猶言寂寞濱。
山川搖落雁南飛,想見橫汾鼓吹時。
得意劉郎猶歎老,蕭條宋玉故應悲。
山下水聲深,水邊山色聚。月照秋自清,花名春不去。
似非人間境,又近紅塵路。乍入洞中天,更移雲外步。
我殊惺惺者,猶得滄浪趣。可以濯吾纓,斯言誠所慕。
山翠晴嵐曲曲偎。紅香浮玉醉窩頹。不煩人築避風台。瀟湘路,隨意自徘徊。春倦怕頻催。琵琶私語近、問誰來。春風那隔錦雲堆。夢中蝶,飛去又飛來。
山似論文法可師,故都氯象此難追。
只如婢學夫人字,宜寫唐臨晉帖詩。
山近寒偏草,愁多睡不沈。
鴉啼半夜月,鶴唳五更風。
曉接殘燈裡,吟成落葉中。
塵埃今已厭,懶聽上方鐘。
山林恨與親友別,朝市不堪車馬喧。
陳子調高無俗客,一廛卻要近修門。
山陰柳家女,九日采茱萸。復得東鄰伴,雙為陌上姝。
插花向高髻,結子置長裾。作性恆遲緩,非關詫丈夫。
平明折林樹,日入反城隅。俠客邀羅袖,行人挑短書。
蛾眉自有主,年少莫踟躕。
山橫曉色中,線路窮崎嶇。
何年貫日虹,飄然墮秋虛。
晴暉發燦爛,陰飆助傾輸。
淙深粉雪沸,注險龍蛇趨。
平生浩蕩胸,對此聊一舒。
蒼蒼古澄潭,彷彿幽靈居。
奇觀付豪逸,余潤分膏腴。
來游今七賢,賤跡欣與俱。
扶筇卻軒輊,坐石安氍毹。
壁陰生小寒,賞澹樂有餘。
詩魔久為降,幽事復起予。
為言玉堂人,五字不可無。
山中客到棲山寺,時有蘭舟載酒迎。
豐草臥來元似鹿,春花飛盡只啼鶯。
水邊人簇新圖見,月出歌殘舊恨生。
閒夜泬寥清磬後,荒螢野沼自縱橫。
山水縈洄處士家,春林環合翠交加。
行吟溪岸牽垂柳,坐倚欄杆數落花。
萬卉萬葩天長養,一丘一壑我生涯。
長瓶芳草陶然處,不向愁邊感物華。
山城二月景如何,行處時時聽踏歌。
淡色似黃楊葉小,濃香如蜜菜花多。
春容每到晴時改,天氣偏從雨後和。
好向溪頭尋釣侶,小溪邊夕漲清波。
山行有底急,路轉乃爾長。
肩輿憩清蔭,屐齒尋幽芳。
突兀見古殿,委蛇度飛梁。
餘紅點澗色,新綠浮巖光。
人徑出鳥道,僧居儼蜂房。
前山去未了,後騎低可望。
逢人貴同氣,偶地忘殊方。
徑催文字飲,稍近花草香。
語味寫素隱,詩工發深藏。
湛輩欣有得,折楊愧成章。
山翁來帝裡,不肯住多時。塵土衣裳重,腥膻僕隸饑。
林中愁不到,城外老應遲。喧寂一為別,相逢未有期。
山外歸來酒半酣,衣襟翠色貯煙嵐。
泉聲自是小三峽,林色可名東萬杉。
江面深沉帶地流,清風爽氣入層樓。
倚欄卻認登浮玉,平看滄溟萬里秋。
山前三秦道,車馬不遑息。
日出紅塵生,不見青山色。
峰巒未嘗改,往意自奔迫。
誰言幽堂居,近在使者宅。
俯聽辨江聲,卻立睨石壁。
籐蘿自太古,松竹列新植。
暑簟臥清風,寒樽對佳客。
試問東行人,誰能同此適?齋
山水東陽去未去,朋親苕霅朝復朝。
更無越相逃名舸,猶看吳王送女潮。
海燕歸齊聲滿屋,溪梅開過子生條。
明年十月吏迎處,七里灘前棹奏簫。
山客龍鍾不解耕,開軒危坐看陰晴。
前江後嶺通雲氣,萬壑千林送雨聲。
海壓竹枝低復舉,風吹山角晦還明。
不嫌屋漏無乾處,正要群龍洗甲兵。
山月明如畫,江風冷借秋。
衰遲亦可歎,幽獨自成愁。
斗柄垂江渚,笳聲下戌樓。
我惟詩思在,從此亦宜休!
漢字山的意思
山〈名〉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像山峰並立的形狀。「山」是漢字的一個部首。本義:地面上由土石構成的隆起部分)
同本義 [mountain]
山,土有石而高。--《說文》
山,土之聚也。--《國語·周語》
山人取之。--《左傳·昭公四年》
夏後代山。--《禮記·明堂位》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列子·湯問》
如山如阜,如岡如陵。--《詩·小雅·天保》
生於山阜,處於室堂。--《荀子·賦》
為山九仞,功虧一簣。--《書·旅獒》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遊山西村》
又如:山靄(山上的雲氣);山靈(
山shān
⒈地面上高度大、坡度陡的隆起地貌:高~。華~。
⒉像山的:~洪。冰~。~牆(房屋兩頭的牆)。
⒊〈喻〉多,太多:人~人海。
⒋蠶簇:蠶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