杖藜攜手踏青苔,瀟灑池亭為客開。
柳色漸經秋雨暗,荷香時與好風來。
斜陽似欲妝詩句,新月邀將入酒杯。
身世已甘長寂寞,忘形賴有子徘徊。
杖履重林外,樽罍曲水邊。
深荷時下鷺,喬木正嘶蟬。
敏捷文楸戰,清涼竹簟眠。
浮瓜復沈李,況有主人賢。
杖策山隈亦水濱,閒中未害飽經綸。
何曾寂寞嵌巖裹,慣著風流廓廟人。
杖林山下竹筋鞭,六月行人口吐煙。
曾在禍融峰頂見,十分月出在平田。
杖藜無事歷危坡,一片清寒鏡面磨。
極目盡時知水闊,置身高處見秋多。
此時不著登山屐,到處還成測海螺。
遙想高人閒物外,故應不與世同波。
杖藜尋勝復中休,不比紅塵走燕騮。
幽趣未窮隨雨斷,高情無盡與雲福
冥冥深樹秋猶暗,獵獵新蒲暖更柔。
老去行藏甘一壑,不須重廣畔牢愁。
杖挑布袋,冷嘲熱諷笑誾誾。
肚皮無窖,眼裡無筋,
走長汀等個人。敗闕了也,
賊精賊精。
杖屨乘閒歷眾山,俄驚凡跡到仙壇。
清潨漱玉一川媚,瑞氣浮空兩洞寒。
風入喬松琴弄操,煙籠遠岫灶燒丹。
我今聊此凝雙眼,徒覺壺中世界寬。
鳩杖先生旨趣深,探直搜隱事幽尋。
頂頭有眼誰能識,心鑒無塵物莫侵。
洞裡煙霞人不老,水邊花木自成陰。
乞師金鼎丹爐火,為慰平生覺道心。
杖藜蕭颯對雲沙,白首逢春只歎嗟。
身老易傷千里目,眼驚還見一年花。
地平曠野連雲直,天帶清淮向海斜。
尚有風光供醉筆,我生詩酒是生涯。
杖頭挑百億乾坤,布袋貯三千世界。
鬧市叢中等個人,不知誰是知音者。
杖策紛紛是,誰能志大猷。
{牧去加角}衣與糲飯,長夏及清秋。
辯論輕三耳,齋明見兩眸。
聖門多要妙,文藝不須游。
杖策溪邊興盡歸,片雲何事逐人飛。
飄然自是無心物,欲去還來上客衣。
杖上一瓢春醞,匣中三尺**。眉間寶鑒鎮妖邪。坐守更深半夜。金鼎燒成白雪,玉爐煉就黃芽。丹光瀲灩泛瓊華。天地氤氳相射。
杖屨南坡路不賒,就中景物四時佳。
春林競秀烘遲日,雪岫初晴眩曉霞。
炎夏清風橫一榻,澄秋明月滿千家。
人生適意須行樂,況是樽前鬢未華。
杖策入龜峰,行穿數里松。
殿依山立壁,門逕石成蹤。
藥有仙靈異,僧才粥飯供。
青冥誰為斲,衰疾奈何攻。
杖屨前溪踏曉霜,僧茶那定攪飢腸。
不如乘此清風去,覓取留侯辟榖方。
杖策人扶廢病身,晴和強起一迎春。
他時蹇跛縱行得,笑殺平原樓上人。
杖藜同上最高峰,卻力雖窮興未窮。
領略江山歸眼界,盡吞淮海入胸中。
杖藜時復過荒郊,來到君家不忍拋。每見苦心修好事,
未嘗開口怨平交。一溪寒色漁收網,半樹斜陽鳥傍巢。
必若天工主人事,肯交吾子委衡茅。
杖屨相隨任處便,不唯空寄上方眠。
歸時亦取湖邊路,晚映楓林共上船。
漢字杖的意思
杖
(形聲。從木,丈聲。本義:執;持)
同本義 [hold; grasp]
杖,持也。--《說文》
王左杖黃鉞。--《書·牧誓》
杖劍從之。--《漢書·韓信傳》
杖斧。--《漢書·武帝紀》
又如:杖斧(持斧以為威權);杖楫(持杖);杖斧之臣(掌握兵權的武臣);杖策(執馬鞭);杖節(執持旌節)
通「仗」。憑倚;依靠 [rely on]
杖信以待晉,不亦可乎?--《左傳·襄公八年》
近臣已下足杖矣。--《漢書·李尋傳》
仗父兄之烈。--《資治通鑒》
仗舟楫。
仗汝扶持。--清·袁枚《祭妹文》
又如:杖力(依靠武力);杖仁(依仗仁德);杖任(依靠,信任);杖威
杖zhang
⒈用手扶著走路的棍子:拐~。手~。扶~而行。
⒉棍棒:擀面~。玩刀動~。
⒊〈古〉刑罰的一種,用棍棒打:~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