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引依風領,須公佈惠慈。
深恩手摩拊,數計月盈虧。
歲事方援溺,情親更語離。
來時雁天闊,觸目總宜詩。
爭持白玉萼,共插翠雲鬟。
爭走金車叱鞅牛,笑聲唯是說千秋。
兩邊角子羊門裡,猶學容兒弄缽頭。
爭路忽摧車,沈鉤未得魚。結交唯我少,喪舊自君初。
諫草文難似,圍棋智不如。仲宣新有賦,叔夜近無書。
地閉滕公宅,山荒謝客廬。殲良從此恨,福善竟成虛。
釀酒多同醉,烹雞或取餘。阮鹹雖永別,豈共仲容疏。
爭名朝市魚千里,觀道詩書豹一班。
末俗風波尤浩渺,古人廉陛厘躋攀。
螗螂怒臂當車轍,鸚鵡能言著鎖關。
顧我安知賢者事,松風永日下簾間。
爭得一人聞此怨,長門深夜有妍姝。
早知雨露翻相誤,只插荊釵嫁匹夫。
爭得才如杜牧之,試來湖上輒題詩。
春煙寺院敲茶鼓,夕照樓台卓酒旗。
濃吐雜芳熏巇崿,濕飛雙翠破漣漪。
人間幸有蓑兼笠,且上漁舟作釣師。
爭問官儂子謂誰,看來似不是農師。
向人羞道閒陪涉,說與豳風七月詩。
爭似瑤仙捧玉觴,一堂四世聚簪裳。
間中尊俎江山久,靜裡襟懷日月長。
蓂紫爛連庭桂此,橘香濃引誥花香。
陵溪種得桃無限,乞與漁郎半核嘗。
爭渡行人簇晚沙,歸舟天際暮雲遮。
波生野水雁初下,竹映寒原日已斜。
剩欲出門追笑語,可堪垂白各天涯。
知公頗有奇章病,戲墨貽嘲棲暝鴉。
爭鹿人家夢未回。眼前觸物盡塵埃。古人蹤跡徒雲耳,宿世功名安在哉。明月窟,亂雲堆。紛紛浪語總休該。流霞一醉三千日,莫管紅輪上下
爭春桃李太匆匆,隨手飄零逐曉風。
冰雪不侵塵不污,可人惟有歲寒松。
爭袍金帶吾家有,黃榜青衫未有人。
此去須君立門戶,桂林先折一枝春。
爭解恁麼道,五更雞唱家林曉。
爭肯恁麼道,千年鶴與雪松老。
寶鑒澄明驗正偏,玉機轉側看兼到。
門風大振兮規步綿綿,父子變通兮聲光浩浩。
爭挽桐花兩鬢垂。小妝弄影照清池。出簾踏襪趁蜂兒。跳脫添金雙腕重,琵琶撥盡四弦悲。夜寒誰肯剪春衣。
爭開不待葉,密綴欲無條。
傍沼人窺監,驚魚水濺橋。
爭場看鬥雞,白鼻紫騮嘶。漳水春閨晚,叢台日向低。
歇鞍珠作汗,試劍玉如泥。為謝紅梁燕,年年妾獨棲。
爭渡行人簇水邊,水中鮫鱷慣垂涎。
從今何待跛男子,共載誰非利涉川。
爭名競利,恰似圍棋。至於談笑存機。口幸相謾,有若蜜裡藏砒。見他有些活路,向前侵、更沒慈悲。誇好手,起貪心不顧,自底先危。深類孫龐鬥智,忘仁義,惟憑巧詐**。終日相征相戰,無暫閒時。常存殺心打劫,往來覓、須要便宜。一著錯,似無常限至,扁鵲難醫。
爭帝圖王勢已傾,八千兵散楚歌聲。
烏江不是無船渡,恥向東吳再起兵。
漢字爭的意思
爭
(會意。金文字形,上為「爪」(手),下為「又」(手),中間表示某一物體,像兩人爭一樣東西。從又,義同。本義:爭奪)
同本義 [contend;vie;strive]
爭,彼此競引物也。--《一切經音義》引《說文》
爭所有餘。--《墨子·公輸》
幾隻早鶯爭暖樹。--唐·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民爭負薪。--《資治通鑒·唐紀》
人爭鬻之。--明·劉基《賣柑者言》
如:爭座(爭座次;爭高低);爭立(爭奪王位);爭國(爭奪君位);爭惡(爭奪險要之地);爭標(爭奪優勝);爭重(爭奪帝位、王權)
辯論;爭論 [argue;dispute]
爭者事之末也。--《國語·越語》
爭(爭)zhēng
⒈奪,力求得到,互不相讓:~奪。~取。~先。~氣。~鬥。力~。為國~光。公平競~。激烈競~。
⒉不同意見相辯:~執。~辯。~論。~長論短。
⒊〈方〉欠,差:~十元錢。
⒋怎麼(多見於〈古〉詩詞曲中):~奈。~不。~知曉。
────────────────—
爭zheng 1.通"諍"。諍諫;規勸。 2.通"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