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時響蕭騷,臥處堆偪仄。
傲然煙雨中,安知有睢澤。
披腹忱詞久未呈,浹旬兩詔下宸京。
老臣何路通忱悃,聖主無私燭物情。
鶴隴未渝耕隴志,牛衣空換錦衣榮。
九重自是真知己,莫惜捐糜負此生。
披榛入山山路細,鐘聲出寺門將閉。
石苔冉冉上芒鞋,草露漙漙著衣袂。
野人茅茨苫竹屋,終身侷促無生計。
天公未勝困人,春田米盡秋田繼。
老妻稚子亦自樂,野草山花還插髻。
長笑人間醉未醒,終老辛勤漫欺世。
披衣散發坐南榮,漏點遲遲欲二更。
風約沼萍雲影淡,月棲徑竹露華明。
石床涼意浮珍簟,寶鼎沈煙噴玉笙。
世慮不關心似洗,此身只覺在蓬瀛。
披襟岸幘藕花橋,一片哀鴻度碧霄。
新月出來真解事,嫩蟬吟得自無聊。
披綿爭啄晚禾秋,決起森然網扼喉。
一飽等閒輸性命,知機萬不及沙鷗。
披衣清曉倚闌干,龜屋裁成二寸冠。
盆檜雨余抽嫩綠,研池風過起微瀾。
愛書自笑心常在,去死懸知日尚寬。
回視前修似無媿,不教一字入長安。
披霧出松關,行行破曉寒。
崎嶇忽平坦,迤邐復巑屼。
霜沐林光沃,山圍野色寬。
朝曦開霽景,鳴鳥亦聲懽。
披苔覓字雙明健,倚樹商詩兩鬢皤。
地劃天開今幾世,往來人物盡消磨。
披嵐長嘯和巖洞,衣汗未冷毛髮知。
貪奇甘戀足欲駐,擁鼻將返心還疑。
清音來賢只過目,亭下樹邊俱欠詩。
歸輿漸受雨沾灑,客蓋轉適風傾欹。
出門倚澗得雄觀,放泉出匱供游嬉。
勉賡新句未為報,他年共陷非公誰。
披緇受業在淮南,不覺流年七十三。
羅漢院中餘古柏,將軍墳上落枯杉。
纏綿宿病逢奇藥,收拾頹年坐破龕。
自說舊棲真佛境,羅田山裡毒龍潭。
披竹簡兮典謨,聖手斷兮唐虞。
登群龍兮輔翌,萃一堂兮都俞。
知人兮帝之哲,動天兮帝之德。
畫像兮民不犯,舞干兮苗已格。
迨一旅兮中興,嚴廟貌兮稽陵。
感會遇兮風雲,崇像飾兮股肱。
憤夷楚兮陵上國,忽庭堅兮祀俄息。
泚麟筆兮特書,喟夷吾兮有力。
何汲汲兮詭誕,謂明良兮相賊。
奸雄托兮自文,慨齊東兮毋惑。
仰而察兮草木殖。功之遠兮難名,
民之思兮無斁。
披雲得新腴,煮泉聽松風。
香永味自真,不與余品同。
悠然泊莫留,歸來隱疏鐘。
念昔湘濱游,年年擷芳叢。
遲日照高嶺,新雷驚蟄龍。
落磑快先啜,鼓復欣策功。
夜燈紫筠窗,香生編簡中。
誰與共此樂,臭味有鄰翁。
朅來七里城,日月轉飛蓬。
山川豈不好,予憂日忡忡。
酌此差自慰,思君復無窮。
披拂芝蘭便斷金。頓成南北豈勝任。三年尊酒半生話,千里雲山一寸心。休悵望,莫登臨。夢魂何處不相尋。柔腸欲問愁多少,未比湘江煙水深。
披卻蓑衣翁自漁,青荷包飯柳穿魚。
時歸坐在短篷底,白佔一溪雲水居。
披鹿裘,枕白石,醉臥松陰當月夕。
寒籐夭矯學草書,天風蕭森入詩律。
忽然夢上百尺顛,綠毛邂逅巢雲仙。
相攜大笑咸陽市,俯仰塵世三千年。
披草衣,執具書。
面不洗,頭不梳。
是文殊,非文殊。
擬議台山路轉迂。
披紫菟裘,上白鷺亭,看吹洞簫。望長江庚鯨過,江橫素練,回仙鶴度,月在青霄。依約淮山,清冷風露,如到瀛洲聽海濤。浮圖近,更玉鈴金鐸,初奏琅H思涿尉沉瘟巍N使使被薌賦S星昕菥練鐫梗窕迫潰米灰赤啤D嗜倩蝗綣槿6惕屢艘鉤薄4溲蟻攏自貧輳窒擅紜?/p>
披雲撥雪鵝兒酒。澆公枯燥談天口。秋夢浪翻江。雨窗深炷香。風煙公耐久。宜結神明友。醉裡好微言。君平莫下簾。
披君作我貂,對君白玉壺。雪花酒上滅,頓覺夜寒無。
客有桂陽至,能吟山鷓鴣。清風動窗竹,越鳥起相呼。
持此足為樂,何煩笙與竽。
漢字披的意思
披〈名〉
(形聲。從手,皮聲。本義:引柩帛) 古夾具。即用在柩車兩旁牽挽的帛 [silk ribbon]
披,從旁持曰披。--《說文》
設披周也。--《禮記·檀弓》。註:「披,柩行夾引棺者。」
執披。--《周禮·司士》。註:「柩車行所以披持棺者,有紐以結之,謂之戴。」
執披者旁四人。--《儀禮·士喪禮》
設披。--《儀禮·既夕禮》
披 〈動〉
分開;裂開 [divide;split]
而披其地。--《左傳·成公十八年》。註:「猶分也。」
又披其邑。--《左傳·昭公五年》。註:「析也。」
不折必披。--《史記·魏其安侯傳》。正義:分析也。」
柳條
披pī
⒈穿,覆蓋在肩背上:~衣。~紅。~星戴月(形容早出晚歸或連夜奔走或在野外辛勤勞動)。
⒉翻閱,揭開:~卷。~露。~肝瀝膽(〈喻〉非常忠誠)。
⒊分開,劈開:~沙揀金(〈喻〉細心挑揀,去粗取精)。~荊斬棘(〈喻〉創業艱辛)。
⒋裂開:木頭~了。竹棍~了。
⒌[披靡]原指草木隨風散亂倒伏。後常比喻軍隊潰敗:人馬皆~靡。
⒍[披露]
1顯示,揭露。
2發表,公佈:~露新聞。
────────────────—
披bi 1.古喪具。用帛做成,繫於柩車兩側,備牽挽之用,以防傾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