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床書卷繞壺觴,到此欣然百事忘。
自笑頻來非俗客,只愁難卻是清忙。
池塘聽雨煩心淨,軒檻迎風醉面涼。
綠樹繚垣啼鳥寂,更從何處覓江鄉。
筆端文字照千春,仙籍班聯透幾塵。
黃卷肯交同長物,白袍未信裹閒身。
至言落落常難合,俗眼悠悠少識真。
誰似江東顧夫子,月台對影只三人。
筆畫與石疊,二者均是假。
惟彼此間山,如疊亦如畫。
要當論夫空,萬物同一馬。
隨緣判此公案時,不知筆作麼生下。
筆頭禿盡一毫通,至治寥寥靜極中。
點起風雲傳號令,雷霆潑墨振綱宗。
筆端人物更江山,外弟周郎兩不難。
可把吳松半江水,傅他頭上進賢冠。
筆底詞華盛,寧論大小山。
敷腴建安際,古澹貞元間。
未許窺三昧,時容見一斑。
草堂詩律在,風味喚仍還。
筆端喚醒玉梅魂,滿袖春風不見痕。
未許捲簾新月上,卻教煙雨惱黃昏。
筆頭去取萬千端,後世遭它恣意瞞。
王霸漫分心與跡,到成功處一般難。
筆端紅翠。造化工夫春有意。雲夢涵胸。好去蓬山十二重。天街追騎。催喚謫仙泥樣醉。電掃雲空。百斛明珠咳唾中。
筆祀明堂,告成大報。
顒顒祗祗,率見昭考。
涓選休辰,齊明朝夕。
於惟皇王,孝思罔極。
筆硯工為崇,湖山若約盟。
坐忘非聖處,行樂且吾生。
一笑誰當會,孤斟句恰成。
何時卻乘興,雪外叩柴門?
筆勢之偉,筆意之詣,
筆法之粹,是三者固定足以名家而無愧矣。
於虖,佑陵天縱八體,
公蒙識拔,獨在初歲,
亦宜有此具美也。
寶此幅紙,以見太平之遊藝,惟秘閣是親。
筆陣談鋒醉幕天,遙知三俊共周旋。
據鞍舊將曾銷髀,不得行間左執鞭。
筆陣須鍪甲,輕煙久秘藏。
犀文誇妙手,魚腹驗真方。
制就玄圭象,磨成點漆光。
東齊吾注易,誰遺一丸香。
筆稀秋老墨老春,散作煙雲段段新。
聞有清詩心便渴,逕煩珍字寫西賓。
筆陳雲橫未易陪,雁門端見壓城摧。
櫟中麋出君搏飯,地上蛇成我奪盃。
好在田園心事懶,罷休簪組鬢毛催。
稽山為有知章否,欲泛扁舟定卻回。
筆底鍾王通草聖,胸中郊島富唐吟。
竺仙去後無文佛,今日喜逢僧翰林。
筆端老木千歲心,一見洗我塵土襟。
坐久令人忘慍喜,古今碧澗落寒冰。
乍濃乍淡陰復晴,晦明變化天所成。
相畫這法如相士,骨奇肉瘦神必清。
煙淡雲疏天冪冪,頃刻風雷暗塵壁。
畫工羞看手如神,十日一水五百石。
筆判虛空也太奇,古今天下幾多詩。
虛空判了元無盡,信手拈來自不知。
筆峰插天碧,其下可以廬。
誰與半間雲,共此一束書。
君看柴桑人,自愛松菊居。
北窗天地寬,不受世卷舒。
脫巾漉老瓦,高枕眠華胥。
日月雙車轂,乾坤一蘧蒢。
是身亦安用,吾膝猶自如。
煙波健跨犢,蘚石寒緡漁。
農人告春暮,山月隨歸鋤。
尚堪抱文度,談詩到黃初。
謹毋屈聲利,望塵拜軒車。
漢字筆的意思
筆
(會意。從竹,從聿。「聿」),是「筆」的本字,小篆象以手執筆。古時毛筆筆桿都是以竹製成,故從竹。簡化字「筆」,「從竹從毛」會意,指舊時用的毛筆。此字最早見於北齊雋修羅碑,是六朝時的俗字。也見於《集韻》。本義:毛筆)
同本義 [pen]
筆,秦謂之筆。從聿從竹。--《說文》。按,此秦制字。秦以竹為之,加竹。
史載筆,士載言。--《禮記·曲禮》
不能竟書而擱筆。--清·林覺民《與妻書》
又如:毛筆;鋼筆;圓珠筆;筆削(修改文章);筆帕之敬(雅潔的禮品);筆楮難窮(文字難以充分表達。楮:紙的代稱)
指字畫詩文等以筆書寫繪製而成的作
筆 bǐ
1寫字畫圖的用具:鋼~、蠟~、粉~。
2(寫字、畫畫、作文等的)筆法:運~得當。
3用筆寫出:代~。
4筆畫:字有兩~。
5量詞:一~帳、一~好字。
【筆觸】書畫、文學作品等的筆法,格調:鋒利的~。
【筆調】文章風格:~清新。
【筆端】寫作、寫字、繪畫時的運筆以及所表現的意境:奇光異景盡收~。
【筆法】寫字、畫畫、作文的技巧或特色:這篇小說的~很新穎。
【筆鋒】
1筆尖。
2書畫的筆勢;文章的氣勢。
【筆供】用筆寫出來的供詞。與相對。
【筆畫筆順檢字法】漢字字典查閱檢索方法之一。要求根據筆畫的多少和筆順的先後來查檢。
【筆記文】文體的一種。以隨筆記錄為主,多由分條的短篇彙集而成。
【筆力】寫字、畫畫或做文章所表現出的功力:~剛勁。
【筆路】
1筆法。
2寫作的思路:這篇文章~奇特。
【筆勢】
1寫字、畫畫用筆的風格。
2文章的氣勢。
【筆削】古時在竹簡、木簡上寫字,要刪改得用刀刮去,稱。後來用做請人修改文章的敬辭。筆:記錄。削:刪改。
【筆意】書畫或詩文中所表現出的作者的意境。寫字、繪畫時運筆的精心構思以及所表現的風格、功力。也指詩文的意境。
【筆札】札是古時寫字用的小木片,後來用筆札指紙筆,又轉指寫的文章。
【筆戰】用文章來進行辯論,打官司,與相對。
【筆者】某篇文章或某書的作者(多為作者的自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