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事縈人阻四並,東郊又送屏星行。
欲安邊圉元無策,善服人心只有清。
使馬如羊非我愛,帶牛佩犢豈其情。
非惟此意行夷狄,讒舌雖工亦絕聲。
俗情向者未全忘,洗以縈簾一縷香。
得失故應常浩浩,是非正可付蒼蒼。
殘蟬不斷知秋近,雙燕歸來伴晝長。
誰識龜堂新力量,東家卻笑接輿狂。
俗間若偪仄,有士能湛福
任真自得得,與世不同憂。
得閒書遮眼,覺倦書枕頭。
不辭蠹魚誚,不貽牢豕羞。
俗交毋惜三分話,道眼須看上一層。
太傅莫疑高屐客,都官休厭紫衣僧。
俗子與人隔塵劫,何啻相逢風馬牛。
夜讀楊卿南海句,始知天下有高流。
俗子避形影,僧家共往還。
高談犯時忌,妙語發天慳。
霜後思新橘,夢中歸故山。
何時免奔走,終老白雲關。
俗吏相傳作縣難,及民那有一分寬。
聞君猶逮從諸老,說到民貧鼻亦酸。
俗隘寧為異,言深敢自欺。
如何幕中辯,翻作暗投疑。
行李秋將半,家園菊正滋。
反躬端得味,當復有餘師。
俗務脫始輕,病體自然愈。
今朝泊船早,消搖大江滸。
前林青芒回,眾芳錦唇吐。
廬山知幾峰,閒背曉星數。
俗物只散意,市朝那復清。
未能蓬島去,且上玉京行。
古洞深無底,幽泉細有聲。
山靈知我意,賸乞片時晴。
俗物敗佳興,余非後汝期。
既來遲一見,政恐錯相疑。
同訪金仙老,因參玉板師。
樽前有餘暇,細讀放翁詩。
俗間塵外境,郭內宅中亭。
或有人家創,還無蓮幕馨。
石曾湖岸見,琴誤岳樓聽。
來客頻頻說,終須作畫屏。
俗坌蝟毛奮,老倦龜殼縮。
閉門自著書,此外百無慾。
試將雙鬢比,我白君尚綠。
固宜斗百篇,醉不問今昨。
異端朱翟徒,孟子辟之廓。
傲睨則有之,未必果落魄。
焉得百尺樓,與公共盤礡。
坐令許汜輩,螟蟭仰黃鶴。
俗客敲門以病辭,擁爐時復撚吟髭。
雀棲梅日印孤影,蛛去簷風吹斷絲。
舊友漸稀增感慨,良辰易過莫尋思。
六年世態看差熟,惟有青山無變姿。
俗士胸中數斛塵,此君偃蹇不相親。
當年曾識子猷面,大令今來是故人。
俗流嗜喧卑,世才務高潔。
築台僅踰尋,清夜延明月。
四垂天幕低,千里蟾光發。
美人□□才,裁賦何清絕。
俗雨天如惜,先為數日陰。
碎聲絢滿樹,殘照已穿林。
暫喜還成悶,因嗟已作吟。
固應私此壞,潛漬待更深。
俗務相仍何日了,紛紛百緒千頭。空教縈繞似遭囚。情知鷗與鷺,亦解替人羞。春曉拂衣隨父老,扶攜尋壑經丘。本無肥馬衣輕裘。閒身元自在,不問幾宜休。
俗韻凡情一點無,開元以上立規模。
鏡湖老監空揮淚,想見楚江清曉圖。
俗胝知多少,龐眉擁毳袍。
看經嫌字小,間事愛聲高。
暴日終無厭,登階漸覺勞。
自言曾少莊,游岳兩三遭。
漢字俗的意思
俗
(形聲。從人,谷聲。習俗是人的行為,所以從人。本義:風俗)
同本義(長期形成的禮節、習慣) [custom]
俗,習也。--《說文》
六曰以俗教安。--《周禮·大司徒》
入國而問俗。--《禮記·曲禮》
循俗未足多也。--《淮南子·泛論》
俗主虧情。--《呂氏春秋·情慾》。註:「凡君也。」
移風易俗,天下皆寧。--《荀子·樂論》
亦不敢服垢弊以矯俗干名,但順吾性而已。--宋·司馬光《訓儉示康》
淫侈之俗日日以長,是天下之賊也。--漢·賈誼《論積貯疏》
又如:風俗(風,指一時普遍流行的風氣;俗,指長期形成的禮節、習慣);習
俗su
⒈風俗:土~。移風易~。
⒉民間的,習見的,大眾化的:~語。通~易懂。
⒊低級趣味的,令人討厭的:~套。庸~。鄙~。
⒋指未出家的人,以區別於出家的佛教徒:凡夫~子。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