豈是談經所,真成載酒廬。
竹停仙客騎,花翳孝廉車。
秉燭驚山鳥,調琴出浦魚。
悠然對孤嶼,宛在水中居。
豈無錦幄翠簾垂,匝樹膽燈正赫曦。
共惜月華方滿夜,更當秋色中分時。
烏皮幾穩風侵鬢,白玉樓高冷透跡
千里浮雲何處斷,北來試問雁應知。
豈勞孤棹送行舟,輕過天涯勢未休。
斷岸曉看殘月掛,遠灣寒背夕陽收。
川平直可追飛箭,風健還能溯急流。
幸遇濟川恩不淺,北溟東海更何愁。
豈敢欹芳樹,多時信轉蓬。
鄉心生夜雨,客病臥秋風。
大藥三山外,浮名四海中。
自知成汗漫,還與眾人同。
豈欲珠崖棄,其如城下盟。
帆檣通萬國,壁壘遏三城。
虎穴人雄據,鴻溝界末明。
傳聞哀痛詔,猶灑淚縱橫。
豈是疏慵僻愛山,且圖餘事不相關。
休誇鳳詔千年貴,難敵禪扉半日間。
透水戲魚隨浪沒,投巢孤鶴帶雲還。
自然得到無心地,寂寂虛堂一景間。
豈知習靜知常子,塵外天聲滿耳根。
豈少安危事,柴門獨倚樓。
溪才通舴艋,林已叫鉤輈。
歸鬢霜俱落,冥心水不流。
荊軻何用詠,劍術轉堪羞。
豈是幽人眼,從來可慣山。
有時才得見,覓句不曾閒。
野日光尤暖,溪梅信尚慳。
飯余行便去,休待暮雲還。
豈可常貧料此翁,齋盂頓有玉瓏忪。
春山藥草能同飯,夜雨茅堂未缺供。
杞菊共傳寒綠賦,柴桑不隔紫霄峰。
冰瓷嚼出宮商羽,一洗人間芥蒂胸。
豈是於回果弗如,只緣聞處尚多疏。
右還真個能聞一,安得其他更有餘。
豈獨年相迫,兼為病所侵。
春來痰氣動,老去嗽聲深。
眼暗猶操筆,頭斑未掛簪。
因循過日月,真是俗人心。
豈但詩書對聖賢,須知屋漏與神天。
設科雖較詞章
豈謂平生意,才消一領衫。
道心長自照,世味總無饞。
省己中何競,逢人口欲緘。
唯應方丈室,伴老獨經函。
豈但湖天好,諸村總可人。
麥苗染不就,茅屋畫來真。
行止隨緣著,江山到處新。
十年三過此,贏得鬢如銀。
豈說從來用處難,出乘五馬看廬山。
鳳凰覽德下千仞,虎豹憎人上九關。
持論太高天動色,憂時未老鬢先斑。
平生風節誰其似,汲黯朱雲伯仲間。
豈曰無衣,不能素裳。
縫齊有鏘,直韍以方。
豈曰無衣,不能素履。
絇以為戒,夙夜以無擔
素裳戔戔,誰涉不褰。
素履幾幾,誰涉不止。
始也何所為,我推我宗。
惡余之無從,睢盱以為恭。
今也既宣我力,群心慝慝。
毀予以自德,曾莫肯己直。
爾我目矣,何為而眊。
聰亦云聽,曾莫有告。
謀及於道,佛且乩以笑。
謂白蓋黑,或者亦以赤。
行何必有足,巧言以成跡。
以我有常,從爾罔極。
翩翩者舟,在河之涘。
人待不至,亦以自濟。
嗟爾君子,歸歟予遲。
豈無深山色,難教世人冷。
春夢果然深,松風吹不醒。
豈知偕老重,垂老絕良姻。郗氏誠難負,朱家自愧貧。
綻衣留欲故,織錦罷經春。何況蘼蕪綠,空山不見人。
豈是區區務相師,尋常一事不容欺。
及階及席方皆坐,猶告之曰某在斯。
漢字豈的意思
豈
同「愷」。安樂 [comfort;joy]
王在在鎬,豈樂飲酒。--《詩·小雅·魚藻》
既見君子,孔燕豈弟。--《詩·小雅·蓼蕭》
豈
(形聲。從壴省,微省聲。壴,陳列樂器。本義:回師時獻功之樂)
「豈」假借作虛詞,用在句中或句首,表示反問。
相當於「難道」,「怎麼」 [how]
豈非計久長。--《戰國策·趙策》
豈若吾鄉鄰。--唐·柳宗元《捕蛇者說》
豈其憤世疾邪者耶。--明·劉基《賣柑者言》
豈獨一琴哉。--明·劉基《郁離子·千里馬篇》
又如:豈奈(何奈,無奈);豈不爾思(怎能不思念你);豈有他哉(表示沒有其他原因)
相當
豈(豈)qǐ
⒈助詞。是否,怎麼,難道(用於疑問或反詰句):~願見乎?~敢違抗?~有此理!
⒉〈古〉通"愷"、"凱"。柔和,快樂。
────────────────—
豈kǎi 1.和樂。參見"豈樂"。